明德先生|到韶山
终于到了韶山。
曾经无数次想要来的地方,就这样来了。
有点猝不及防,有点出人意料,这一天,终究是来了。
从韶山南站坐大巴车到换乘中心,又从换乘中心坐环保车到景区,步行来到毛泽东广场的铜像前,看着铜像前面摆得密密麻麻的花篮,我诧异了:莫非,这是早几日的花?
眼睛凑上前,用手摸了一下,发现是真花。于是转头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这些花是什么时候送来的?大概有多少?”
工作人员答道:“都是今天早上送来的,目前广场上有1000多个花篮,这还不是多的时候,多的时候,铜像前这整个平台都摆满了。”
天空下着小雨,依然挡不住游人的热情,拍照、合影、鲜花、鞠躬,就这样重复着这样的步骤。
一位网友听说我到了韶山,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代他向毛主席献上花篮。
当我问他落款怎么写时,他只说了五个字:
教员的学生。
当我把这个落款告知工作人员的时候,两个人一脸诧异,从他们的惊讶中可以看出,之前应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落款要求。
在我再次强调就这样写后,他们才困惑的在落款上写下了:
教员的学生敬献!
天上的雨越下越大,我一手打着伞,一手抱着花篮,可是风太大,护不住前面的条幅,于是把伞一合,塞进包里。在雨中,一手抱着花篮,一手护着条幅,任凭雨水从额头滑下,从心中流淌,很短的一段路,却似乎走了很久很久。。。
我把花篮放到正中央,代那位朋友向主席的铜像三鞠躬:这一刻,我们都是教员的学生。
下午参观毛氏宗祠,第一次知道,主席原来字咏芝,后来才改为润之。
接着参观主席生平展、专题展,亲眼看过主席当年批阅的公文、使用过的生活用具,有了更真切的体悟:与主席的距离,不再停留于他人书中的描述,而是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和观感,那件70多个补丁的衣服、用秃了的牙刷、摆满书的高低床、掏了洞的沙发,细节是真实的,历史不是高悬于上,而是真实的存在于细节中。
那些想要篡改历史的人,面对着这如山的铁证,不过是蚍蜉撼树、徒添笑柄罢了。
下午的参观中,看到两段杨开慧和毛泽民烈士的狱中对话。
下午的参观中,看到两段杨开慧和毛泽民烈士的狱中对话。
感慨之余,挥笔写了一首小诗:
家人
那时
还有人
真的为信仰而死
为了润之
献身主义
从专题展出来,在附近住了下来。休息片刻,便出发去主席故居,站在池塘前,仰望着那几间建于1908年的小屋子,一时不知说些什么好。
拍了几张照片,徘徊许久,又拍了几张照片,徘徊许久,天终于黑了下来,肚子也饿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按照导航指示,向毛家饭店走去。
突然一小伙拦着我,问我是否吃饭?我回答说去毛家饭店。小伙告诉我:“毛家饭店晚上不开门。”
嗯?
我问到:“饭店哪有晚上不开门呢?“
小伙答曰:“毛家饭店只中午开放,那是招待达官贵人的,一般人去不了,它人均消费1000以上。”
低头看下手机,只剩几百米远,还是拒绝了小伙的“忠告“,决心实地考察一番。
来到传说中的毛家饭店,惊讶的发现——宾客满堂!
我笑着把小伙和我的对话告诉了前台的服务员,服务员笑得很开心,指着桌上的菜单调侃到:“你看,人均1000😂”
走进大堂,一位老太太正站在“为人民服务“的大字前面做演讲,问了旁边的服务员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毛家饭店的创始人:汤奶奶。
90多岁的老太太,站得笔直、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简短的演讲,满是感恩:感恩顾客、感恩毛主席,这时我才知道,在毛家饭店点毛氏红烧肉,加肉不加价!
老太太讲,自己从来不是为了赚钱,她们一直在努力回报社会,资助了许多贫困大学生。
简短的讲话结束,我第1个冲上去跟老太太合影,我弯着腿,把自己的姿势放低,伸出手机要和老太太自拍,接下来的这一幕,震撼到了我。
老太太一把把我拉起来(坦率讲,很有力道),又夺过我的手机,递给了旁边的一位兄台,接着对我说:“你来一次,合影不容易,要拍就拍的好一些。”
合影过后,点了两个菜,一份米。
米饭没吃完。。。吃撑了,红烧肉没有加
等菜的时候,填写了这首词。
沁园春·惟楚有才
千秋岳麓,百年楚湘,人物风流。
有左公抬棺,复生喋血;
天华蹈海,松坡斥酋。
润公挥毫,尽扫国仇,
神州何处不消愁?
业已就,风雨满潇湘,故地重游。
滴水洞中十日,忆往昔何曾怕断头。
待驱逐外寇,降服内贼;
江山红遍,伟业谁守?
六朝何事,代代公侯,
迟暮情伤多景楼。
看而今,黄花遍祭坛,君心安否?
到韶山,心潮逐浪,一切尽在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