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的公寓——网红黑石公寓的神秘往事
声明:本文所写内容并非针对建筑主体本身,本订阅号所发表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非对社会公众的观念引导,请斟酌识别。文中部分图片与文字资料参考来源于网络,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订阅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果说上海要选出一个最美露台,毫无疑问是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二层。
《上海女子图鉴》中,女主立志扎根上海,租在了开窗即能看到梧桐树的这个地方。
去年年底热播的《流金岁月》,穿着校服的朱锁锁和蒋南孙在这个露台上肆意徜徉,也成为了剧中的名场面。
曾被称为是中国最好公寓的黑石公寓,在2016年经历了一次修复改造后,既保留了从前的风采,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我第一次路过黑石公寓,它正值改造期。外墙搭起来的毛竹脚手架还没完全拆除,半盖着松松垮垮的罩网。
远看,仿佛一张刚从凌晨派对匆匆下场的贵妇脸,贴着撕到一半的面膜,意兴阑珊。与生俱来的高贵写在脸上,却也有藏不住的疲态,藏在梧桐树的遮掩下影影绰绰。
与隔壁清水红砖点衬的克莱门公寓相比,黑石公寓显然更具神秘深邃色彩。黑灰调的砖石堆砌,透露出丝丝阴森肃穆,欧式立柱繁复的雕花,亦会产生一种中世纪教堂般的压迫感。
在满是西式公寓的复兴西路上,它是令人不敢轻易靠近,却又强烈吸引着四方来客前来探索的特别存在。
“它就像一个黑洞,像是一个不属于这条路的异度空间”。这话不是出自我,而是我的朋友“老板娘”。
老板娘与我本是因为工作结识。她自己创业,公司也经营的小有规模。相处时间久了,丝毫不吝啬,主动将八字袒露与我。说坦白,其实也为了求证,自己一直以来体质敏感,是不是八字层面的原因?
她是怎么察觉到自己对灵异之地敏感的呢?故事要从黑石公寓讲起。
一
黑石成名传说
位于复兴中路1331号(旧称辣裴德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建于1924年。民国时期,曾被称作“花旗公寓”,1949年后改称“复兴公寓”,但上海市民更喜欢叫它“黑石公寓。”即便近百年岁月更迭使其蒙上了一层晦暗的“滤镜”,却仍不掩其华丽本色。
这是一幢带有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风格公寓建筑。折衷主义说白了就是高级混搭,可以承上启下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形式,不讲求固定的形制。
公寓原设计图为5层,现状为6层,南北向,以中间的门为中轴线,主立面左右对称。
底层建有超大门廊,由简化的科林斯双柱支撑,并带有丰富的古典主义装饰。
要说这座老建筑究竟有多神秘,仅仅关于名字,就有不少流传。
有人说,黑石公寓之所以叫“黑石”,是由于“建筑填充墙体和部分构件采用黑色石材”。显而易见,这种说法在直观的视觉层面很难令人信服,同时在文献层面也难以找到有力的证据。
还有人说,这公寓名字“黑石”二字是出自建造者“黑石先生”。
根据史料还原,人们所说的黑石先生是个美国来的传教士James Harry Blackstone,他到上海给自己起了一个中国名字:“宋合理”。
宋合理于1906年来华传教,长期在南京和上海一带活动。他从美国聚敛了大量财富,通过在沪投资的形式,转化成自己的私产。1924年,他在上海法租界辣斐德路1331号投资新建了这座Blackstone Apartments(黑石公寓)。
在宋合理的想象中,黑石会是上海乃至中国当时最大、最豪华的酒店公寓。
1925年《大陆报》有一则黑石公寓招租广告,就已详细披露了正在建设中的公寓种种先进设施与奢华之处。
上面直接打出“中国最好公寓”的旗号,提到除了厨房、浴室、冰箱,公寓还配备了四季恒温游泳池、餐厅、舞厅、网球场、电梯,及中央供暖、佣人服务,甚至还拥有外籍管家,这种豪华配置在今天也不多见。
公寓建好后,除了居住功能,还成为了当时城中最时髦的社交场所,北洋时期的国务总理熊希龄和民国才女毛彦文就是在黑石公寓度过了2个月的新婚时期。
只是两人婚后幸福生活很快就被抗日烽火打断,投入到难民救济工作中的熊希龄在结婚未满三年之际,突发中风不幸逝世,而毛彦文孑然一身直至终老。
这对璧人曾作为婚房栖居过的黑石公寓,也因此颇添了几分幽怨,令人多了些遐想。
二
黑石灵异邂逅
作为一个中文系出身的文艺女青年,老板娘也曾动了在大楼里租下一套居室的念头。像她这样的八字,要住进黑石公寓这种格局朝向的房子,着实需要些勇气。
根据资料,黑石公寓坐北朝南,北面的门开在今复兴中路1331号,设计有宽敞的雨棚,汽车可以直接驶入雨棚。
我并没有查到明确史料它的开门方向改变过,但就现今来看,准确说应该算作坐南朝北(至少风水意义上如此)。
1947年地图上的黑石公寓,门牌号改动过
午山子向的这座公寓楼建造于四运(1924年)。四绿令星会合向首,位居北方,水来生木。有来水、明堂,可发禄财,其力愈大,其财愈广。
四绿文昌飞临坎宫,名为“木入坎宫,池贵身”。有砚池水、文笔峰应之,必主科甲联芳,名利双收,联婚豪门巨室。
所以这个水池对黑石公寓很重要
但这坐向的弊端也很明显且极端,每天只有上午东边有太阳的时候,感觉好一些。如多数市民所言,这样的房型,上海丈母娘一般是看不上的。
当年去黑石公寓看房,一进到大楼,老板娘便感觉异常阴冷,整个后脊梁都透着凉气。她安慰自己,毕竟这座公寓里多是画廊、展览,有光怪陆离、气场混乱之感并不算怪事。
但走进一通到底的楼道,看到满铺着马赛克砖的四周,她不由自主联想起了香港鬼片里的场景。包括那个被中介领去看房的晚上,竟然听到走廊上传来上世纪才会有的收音机如泣如诉的女声。
成为网红楼之后,保安对黑石公寓的看管更加严密
楼上有人点外卖,保安开门后会亲自送骑手进入电梯
这都不是最古怪的事情,真正劝退老板娘的,是一户人家门口竟放着两尊真人等高的兵马俑。有谁会在家门口放兵马俑?还是真人等高。
后来老板娘问过身边很多人,才知道那叫“翁仲”。
翁仲本是人名,姓阮,字南答。相传秦始皇时来到中国,始皇看他身材高大,武艺高强,派他守卫临洮,威震匈奴。
翁仲死后,秦始皇为其铸造铜像,放置在咸阳城司马门外。匈奴的人到咸阳后远远地看到翁仲的铜像,误以为是翁仲本人镇守在那里,一时间居然不敢靠近上前,可见当时翁仲给匈奴造成了多大的心理阴影。后人因其有神威之力,又用石雕成翁仲象,守护坟墓,所谓“稼间石人曰翁仲”。
翁仲其实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石敢当”,但石敢当用于镇宅,翁仲一般用于镇墓。置于民居,显然不寻常。
晚清时期,南京明孝陵神道上的翁仲路段
至于中介介绍给老板娘的那套套房,内部结构在她看来比例可谓“完全失调”,房子正当中竟是一间储藏室,像是吸纳着整个屋子的“黑匣子”。
“住在这房子里,感觉精气都要被它吸走……”即便已经过去好多年,老板娘回想起黑石公寓里所目睹的一切,仍是心有余悸的样子。
三
黑石蜕变新生
不难想象,作为一幢楼龄接近100岁的公寓,“楼生”必然丰富多彩。
据说很多在黑石公寓长大的孩子,夜晚都会跑上顶楼讲鬼故事。大人们说公寓底楼有一间神秘的锅炉间,曾有司炉工吊死在里面。新中国成立后不再使用锅炉,那房屋空置下来,故事却越传越离奇,夏夜也会听得背后发冷。
查找史料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看到明确记载,那里发生过任何不祥,诸如黑石公寓都市传说之类的流传,许是当年居住在楼里的孩童互相间整蛊的产物。不过老板娘的亲身经历却始终提醒着我,黑石公寓也有诡谲的一面。
可怪就怪在,自黑石公寓改造,对面上海交响乐团也落成后,老板娘说她再路过那一带时,感觉整个气场不一样了,完全没有以前那种明显的不适感。
难道此地格局冥冥中已发生改变?
交响乐团出现在这里,并不是巧合。
本身它占据着上海音乐资源最为集中“徐汇音乐三角地”之地利,这块约两万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块上,呈马鞍形的音乐厅常常让路人感觉到“内有乾坤”。
此地前身为上海跳水池,建造于1964年8月。解放前为东华足球场,解放初改为常熟运动场。占地面积15400平方米,是供游泳、水球、跳水训练等水上活动的多功能体育设施。
水者,阴气盛也。水寒而静,水性润下,过去的使用中多少积累下阴湿之气。地运若想重新生发,必然需要导入旺气(包括人气、财气)。
如果你在地面平视音乐厅,会觉得它像一块吸水的大海绵,多一些想象力,又像极了一床平铺下来晒太阳的被子,一块袒露在日光下的巨型席梦思。(音乐厅设计修建过程中,固然本身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功能性考量。但这外形重构所呈现出的呼形喝象,未免太过巧合。)
历来音乐厅是所有剧院工程中被公认为最复杂的项目,更别说将这栋内部结构复杂的建筑建在历史风貌保护区内。
周边多为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和优秀历史保护建筑,音乐厅的建筑高度不得不受到限制,整个音乐厅的三分之二都建在地下。
地下结构潮气重不可避免
偏偏音乐厅所处的位置又离10号线最近处只有6米,为了规避地铁运营所带来的震动和对声音的影响,引入了“悬浮”设计。
如此一来,也需化解地铁带来的声煞和穿心煞。
处理声煞,常规做法是通过绿化造景和水局,一来可达到降噪目的,二来也能起到藏风聚气之用。
而穿心煞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泄气,通常家庭中可用麒麟、五帝钱来化解。对此,交响乐团化解手法很隐晦很艺术。
藏在绿化带里,有一对看上去年代颇为久远的石狮,与周边其他的雕塑画风完全不符。狮子一般镇守门口,但它所在的南面并无任何开门,这是为何?
狮子并非本土出产,最早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才引入。
作为一种珍稀的大型猛兽,往往与勇猛、力量、威严、胜利联系在一起,深受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喜爱,具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狮子的形象在不断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很多本土因素,加之佛教的影响,成为一种能食虎豹、辟邪镇恶的神兽。
石狮有公母之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左右各一。雄狮子踩球,代表着一统江山,权势;母狮子手下按一只小狮子,代表着子孙绵延。在一些研发保密的机构里面也常能看到一张嘴、一闭嘴的狮子,一个代表吸财纳气,一个代表守财保密。
此地的一对石狮,显然不像银行门前摆来招财旺财,而更倾向是用于提升官威,驱走邪祟,镇护增旺此地的阳刚之气。此外,“狮”和“师”谐音,也有高人指点的寓意。
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发现这对狮子?查阅地图,原来早些时候,南面还曾设下“藩篱”。于是乎,石狮便顺理成章藏在绿化带后面,若不是有意寻找,很难发觉。
而现今绿化带已变成更为开放、亲人的空间,行人可以自由通过。这其实也是交响音乐厅默默为对面黑石公寓乃至这一带“守护发功”的选择。
交响乐中诸如钢琴、铜管乐、锣、鼓等打击乐器,五行都具有金的属性。对于阴湿晦暗之物天生有收化作用。
锣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也是最早进入西洋管弦乐队的中国乐器。铜锣声音低沉、洪亮,余音悠长持久。轻锤空灵、绵长,重击响亮、震撼,穿透力强,感染力足,可疗愈身心。
在古代,铜锣经常被用于礼仪和战争。如皇家官员出行时的“鸣锣开道”,古战场上“鸣金收兵”,其原理都在于“子唤母归”的奥秘。
当一场盛大的交响乐奏起,吸纳着五湖四海的音乐爱好者涌进这块巨大的“吸水海绵”,激昂的乐声让所有阴晦得以清除净化。用带有玄妙之音的金铜器来化泄阴郁,可谓是因地制宜的高明手法。
于是这里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地带:上海交响乐团、古早斑驳的黑石公寓、有着厚重历史沉淀的文艺长廊,共同搭建一个奇特的三维空间。建筑由内而外互相呼应,无形间也拱卫出一股强大有力的温厚气场。
后记:
去年3月,神秘的黑石公寓在历经3年多保护性修缮与业态布局后,重新向世人开放。这座有着96岁高龄的老楼,在城市更新的洗礼下重获新生。
爱好文艺的人们,步入公寓底楼“幸福集荟”,听一张黑胶唱片,“打卡”精巧马赛克瓷砖装点的走廊。或三两好友来到南面的露天花园,喝一杯咖啡,读一本好书,感受海派文化的独特氛围。
老房子之所以会有新房子无可比拟的魅力,就在于个体记忆的留存和地理的错位,积累了具有戏剧性的叙事可能。只要你靠近它,悉心关照,便都能在这里采撷灵感碎片。
恍若抽离现实的桎梏,置身历史长河,一个世纪以来的沉浮与变迁,于此汇聚交叠。翻新的老灵魂引领着人们再次进入、感受、沉浸于它的每一寸肌理……
参考链接: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之上海跳水池变身记》,孙静竞
·《中国最好的公寓:上海黑石公寓的故事》,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