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那么多微型电动车吗?
在去年7月宏光MINIEV上市后,上汽通用五菱内部曾有一个共识:9个月之内,必有模仿者。
因为对于架构简单的宏光MINIEV而言,竞争力源自于对市场需求的敏锐而非产品本身。一旦消费市场得到了教育,竞争对手同质化的产品一定会纷至沓来。
事实证明,五菱的预期没有错。仅仅过了5个月,长安奔奔E-Star就用几乎同样的模式推出国民版车型,将价格定在了2.98-3.98万元。当宏光MINIEV始终将销量保持在3万辆左右时,奔奔E-Star的销量也从2,000辆一路增长至近8,000辆的水平。
与此同时,欧拉黑猫、奇瑞小蚂蚁、科莱威、零跑T03这些同样价格不高的微型电动车,也都有着相当不错的销量水平。今年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微型纯电动车的份额已经达到了31%,较2020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月均销量超过5.3万辆。
一个在燃油车时代几乎消失的细分市场,在电动化时代再次掀起了浪花。
如果说微型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起始,是受到成本与技术的限制,那如今当电动车已经能做到便宜、可靠时,微型电动车的重新崛起,是确有需求还是昙花一现?微型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又该是什么?
微型电动车该卖给谁?
今年1-7月,宏光MINIEV近19万辆的销量中,60%卖到了三线及以下城市,奔奔E-Star和奇瑞小蚂蚁的这个数字则分别为51%和61%。
微型电动车,是一个适合低线级城市甚至是乡镇的产品。
如果从一开始就将目标用户定位在这里,只为满足这群用户出行半径30公里以内的日常代步需求,那么所有的配置就可以围绕这个应用场景进行无冗余设计,成本也能压到最低。
比如车身做到尽可能小,电池续航里程只需要达到100多公里,电机动力满足最高速度100km/h即可,不需要配备智能化配置,舒适性配置能用即可。
潜在需求创生了产品定义,产品定义又引导了潜在需求的外化。在足够便宜的价格面前,消费者对于做工、用料、配置的诉求被大幅拉低。于是,这类微型电动车迅速占领了低线级消费市场,成为普通家庭用车的重要补充。
而且,宏光MINIEV似乎也刻意留了一手,没有安全气囊这种明显能被拿来攻击的漏洞,反而成为后来其应对竞争对手增多的关键升级点。日趋多元化的竞争,则进一步推动了微型电动车市场的繁荣。
在今年有销量的251款纯电动车中,微型电动车有47款,数量占比达到19%,销量占比则达到38%。
其实,十多年前,奇瑞QQ同样是以类似路径打开的市场。消费者一面质疑车辆的廉价,另一面却在用钱包投票。然而十多年后,微型燃油车几乎绝迹,今天的微型车市场中,电动车占比已高达99.8%。
而且,奇瑞QQ在当年很可能是家中唯一一台车,自主品牌也是低端的代名词。但在今天,微型电动车基本都是定位于第二台车,驾驶便利性也远好于同价位燃油车。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认知,更是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现阶段,能火的电动车,都是燃油车做不了的产品——要么迭代,要么补充,微型电动车属于后者。电动车的产品特点,以及与目标消费需求的契合性,让微型电动车比燃油车时代更有生命力。
所以,微型电动车的市场长期客观存在,2021年,微型电动车的市场体量可以达到70万辆的水平,未来仍然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空间在哪里?应当是继续向下,向占中国城市数量86%的三线以下城市继续深挖。
微型电动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微型电动车的产品门槛很低,因此低价是产品的竞争优势,不是产品的护城河。
但是性价比是护城河。
性价比与低价的区别在于,低价是一种战术,而性价比是一种价值观,背后是对商业模式效率的极致追求。
仅仅为了控成本而去减配置,这件事情并不难,但是如何能在控制成本的同时,给到消费者多一点、再多一点,就是不可复制的核心能力。
对于初期不惜牺牲利润空间换取销量的宏光MINIEV而言,它已经占得了先机。如今的规模,让宏光MINIEV有资本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主动调整配置与价格,甚至能带给消费者足够诚意的感觉。
而对于竞品而言,它们也在寻找宏光MINEV还没有覆盖的市场,或者是因为宏光MINIEV的某些不足而放弃这类车型的潜在人群,从而针对性地补强、切中痛点、创造新份额。
但仅仅有性价比,只是做到了最基本的事情。
微型电动车的另一项核心竞争力,是要做玩具车、做饰品车。
满大街的宏光MINIEV,几乎没有素车。打开各大电商平台,输入宏光MINIEV,就有无数的贴纸、配件,花几十块钱就能买一个好看的车身拉花,看腻了还可以随时换。
就像某些手游卖皮肤,对于人物属性和游戏平衡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玩家就是会花钱想要变得好看、变得个性。微型电动车同理,它需要让自己变成与衣服、手袋一样的进行个性表达的载体。这件事,应当由厂家进行先期引导,但最终是要依靠广大的第三方“主动”制作各类周边。
如果一辆微型电动车,能让消费者买的是工具,感知的是文化,享受的是品位,那么它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当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高端电动车在一二线城市不断扩张时,微型电动车在三线以下城市,虽然产品取向不同,但是带去的消费满足感,应当是一致的。
写在最后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以微型车作为开端,是一种“迫不得已”。而到了今天,当微型电动车市场经历了若干轮淘汰后,需求仍然存在,但是消费者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车型选择。
当消费者提出,他想要一台好看、高性价比、大厂出品的微型电动车时,他只需要通过是不是有四个门、续航里程是不是够用、配置是不是不那么寒酸来进行产品筛选,然后再靠感性的个性化与品牌文化最终拍板。因为价格便宜的缘故,感性的成分甚至可以放得更大。
所以,即便宏光MINIEV起势后,会有一批低价微型电动车借势入场,但最终能留下的,一定是有足够的性价比、品质经得住考验,同时能用感性的文化去打动人的产品。这样的产品,不会太多,三四款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