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六)
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六)
继续说岳神。
有很多仰慕神仙的人,不辞辛苦爬上衡山祝融峰顶,为的就是向住在山顶的岳神请教一盘围棋。
岳神当时下的多是让子棋,一般来说,让两个到九个不等,下完了会发个等级证书,上面写着岳神认定的级别,这个证书在整个南朝都是通用的。这个和我们后来的围棋业余段位证书很相似,不过当时不那么叫,等级也不是按照现在的段位或者过去的品级设置的。具体怎么设置,也是个重大考古课题,这里就不向大家透露了。
岳神发放的围棋等级证书,由于其制作精美,收费又相对比其它地方低廉,再加上信誉程度很高,围棋圈子里对岳神严格而准确认定的级别相当认可,自然生意好得厉害。
岳神的主业是做法事,收费自然不低,同时又靠发放围棋级别证书和其他技艺挣了很多钱,成了个富裕的仙人或者人瑞。等他富了之后,他突然发现,人瑞一旦是富了,挣钱可比花钱容易得多。
但既然是人瑞,在花钱的方面也一定会有比通常人厉害的地方。岳神既然是个神仙,自然把收到的钱财,取之于民,曲线用之于民了,所以他投资开创了衡山镇,也就是后来的南岳镇。当时,整个衡山镇的房地产有三分之二以上是有岳神股份的。
而主要由岳神所有的衡山镇的规模在当时也是相当大的,至少比衡阳县城大一倍以上。慢慢衡山镇也就成了衡阳县的经济文化中心,人们以及各类企业也纷纷把总部搬到衡山镇,岳神通过出售或者出租房屋,又获得了大量的财富,甚至衡阳县府驻衡山镇代表处也得每年从不多的经费预算中拿出一部分交给岳神作为房租。
据我考证,衡山岳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
前面说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里有个著名的推论:民把钱给了岳神,岳神是为民服务的,所以岳神用钱是为了民,也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这个推论后来被广泛的应用,一直流传到今天。
我们这个时代,也有不少人瑞,多半以儒家传人自居,其中有一部分做了大大小小的官,他们极为推崇这个推论,但他们敛取财富的方法自然比岳神要进步很多,起码不会再通过下围棋发证书这样老土的手段,也不会通过投资或者实业经营这样没把握的行为,他们有着不少的大家从来不敢说破的、流传在他们内部的许多秘密手法,据说绝对高明,绝无风险。有一点我们是知道的,这些人瑞从来不会主动计算他们的收入,多数情况下还会偶尔装装模样哭哭穷,不比岳神的招摇。
我曾经这样描述他们的状况:
佐酒唏嘘辞五柳,订单公正惠三亲。
惜才好向山僧许,谋政偶从神女询。
做得通情通理事,修成有法有天身。
人称风雅因官贵,家设琴书显俸贫。
这样的儒官,似乎一直就不大少,也似乎一直就不那么招人讨厌,甚至能混个不错的名声,他们的失势,更多的时候往往是跟错了人造成的。那个圈子里流传着一种说法:当官,能出的错事只有三样:拿错钱、上错床、站错队,越靠后越严重,只要没有站错队,偶尔上错几回床,拿错几把钱,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当然,他们一旦倒霉了,拿下的由头却往往只是拿错了钱还顺便上错了床。)
何况,有很多儒官,甚至连钱也没有错拿过。
当然,也有一些儒官,后来稍有些放肆,对于这种情况,我也是研究过的:
自古做官多不贫,
红章缓盖许生银。
顺从民意称公仆,
用我当为用与民。
我们又一次说到这个人瑞。其实,人瑞这种生物,并不是一个什么大不了的稀罕对象,自古以来,天下除了庸人,就数这种生物和老鼠苍蝇的数量比较大了。
有的时候,自我感觉比较好,甚至都觉得我自己也是个人瑞之类的。比如,我对经济就有如同动物一般的嗅觉,不必通过计算就可以在几秒种判断出利润指标,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口头提交一个大致完整适用的企业管理方案;再比如,我不会写任何一个程序,甚至不懂英语,却做过许多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和系统分析,经常被人冠以国内最好的系统分析员之一的头衔;再比如,我精通民法、合同法、税法等法律的法理,经常占得专业法律人士的先机;再比如,拥有上述本领的我居然没上过大学(其实,我一直就认为这是我比较有学问的关键,毕竟是少上了几年学而多读了几年书的);再比如,我的田径成绩不错,一千五百公尺曾跑进四分三十秒以内,所有的球类运动都在方圆几里内小有名气;还有就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家伙,居然还会写些打油诗,善于编造一些有趣或者无趣的故事。
说到这里,我又自我感觉大大的良好了一回,觉得无论如何也得给我发个人瑞的证书。
当然,这个证书我是没有拿到的,所以经常会起一些归隐的念头。要知道,归隐是成名的一条捷径。
我也是归隐过的人,大约是上个世纪最后的某个秋日,我艺术表达了一下我归隐的意愿:
七绝—有所梦
一舟新酒载诗翁,
几絮寒烟小炉红。
此去三江均有月,
半随秋水半随风。
我把这首叫作诗的东西贴到互联网上的论坛里,并取网名三江有月,然后,把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归隐到互联网上,慢慢也归隐出一些名气来,甚至得到学术界的偶尔关注。
慧思去衡山的目的也是为了类似我这样但目标显然要大大高于我的归隐。
这件事情要从八年前说起。
慧思当时在莫山,级别还是个副处级,在那里呆了些个年头,多多少少也混出了点名气,南岳大师的头衔也一直印在名片上,人们也这么称呼他,虽然收了一批徒弟,但基本都是些乡下穷人出身,当然,也有个别财主或者小官吏之后,但除了混几个香油钱,也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慧思觉得这么混没什么大的出息,总懒得开坛讲经,一天到晚在禅房睡觉,偶尔也会看看慧文留下的书籍,写了一些心得体会之类的东西。
这个和诸葛亮在隆中春睡草堂的感觉差不多,好象自古以来最厉害的人瑞开始都喜欢睡觉。
于是,一有空闲我也使劲地睡,可毕竟是成家的人,经常还是出些岔子,有词为证:
小阑干—周日懒睡未起
最难俗事半般无。惬意小茶壶。长天高卧,因闲拥被,借冷翻书。
小儿无赖床头跳,直把懒虫呼。花巾头顶,黄枕腰负,苦做肥驹。
诸葛亮的隆中我去过,风景绝对比《三国演义》里介绍的差得很远,那么一个一般的小地方,如果不是有著名的《隆中对》,恐怕再过三千年也不会出名。
隐居是需要会找地方的,太平盛世的时候,就要去名山;战争年代,隐居的地方就不要离主战场太远。反正得往热闹的地方凑,又不能凑得太近。
诸葛亮是深知隐居大要的,早就认定了襄阳是某个时段战争的焦点所在,坚决地隐居在襄阳城附近四十里处,而襄阳城四十里左右适合隐居的地方也只有这个隆中了。
在刘备到达襄阳之前,诸葛亮要作的事情就是和当地名流一起经常聚会一下,把隐居的名头弄得响亮起来。为此,他还作了当地黄姓名门望族的女婿,跟荆州牧刘表攀上了亲戚。等到走投无路的刘备到达襄阳后,想不知道诸葛亮都困难,四十里路又不是太远,多跑两次也不算什么。就这么着,诸葛亮成了刘备的军师直至蜀汉的丞相。
刘备请诸葛亮的事情,我们后面还要说到好多次,这里就不多罗嗦了。
去隆中,最有趣的事情是看见了诸葛夫人的塑像,弄得美丽非凡,搁到现在,要是想参加个湖北小姐的选美大赛,进个前几名是不会有很大问题的。而绝大部分记载中,诸葛夫人黄氏是以貌丑著名的。所以当《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次次提到孙策周瑜的夫人时,大家都觉得可以原谅。
正疑惑中,导游小姐解说阿丑本来绝色,黄家故作谦虚,考验诸葛则个的,再看满处郭沫若等诸公手迹,写的是也想作个武侯般的隐士。不由一笑,口占一绝。
汉相大才怀世事,
隆中秀色尽娇娆。
可怜未惜黄家女,
兀自痴痴念二乔。
去完隆中,我还去了一趟米公祠。
这个米公,指的是宋朝著名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经常被人称为“米襄阳”,实际上,他的祖籍在山西,襄阳是后来迁居去的。据说米芾六岁熟读诗百首(这个一般),七岁学书(这个狠一些),十岁写碑(这个比较厉害),二十一岁涉入官场,其人个性怪异,平日喜穿唐服(估计跟我一样是个胖子,不然,一定穿更古朴的汉服了),虽然这家伙嗜洁成癖,但偏偏喜欢石头,每次碰到好石头,就对着石头膜拜不已,嘴里直称兄,因而又被人称作“米颠”。米芾的号有一堆,比如什么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海岳外吏等等,颇有一些现在天天换马甲(换名字的新潮说法)的网络奇人风采。这个人擅诗文,工书画,精鉴赏,酷爱收藏,多才多艺,广通博贯,而其书画的成就尤为突出,宋徽召为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但这厮老实作学问,不钻营,不党政,倒也安稳)。其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博取众长,不守陈规,与蔡京(也有说蔡襄的,但单从字上说,这个称号毫无疑问应该归这位大名鼎鼎的奸臣)、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大书家”,被那位泥马渡江、杀了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宋高宗誉为“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需鞭勒,无不当人意”。而其绘画更是了不得,他独创了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最擅长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
可惜,这么个好玩的人物,祠堂却一点都不好玩,虽然其坐落在樊城柜子城上,隔汉水与襄阳小北门相望,算得上相当闹市的地方,但游人极少,我去的时候正门都没开,侧门也只是半掩着,祠堂内观者寥寥,院墙皮垮毛落,门窗尘土覆盖,侧院(据说是政府重视而新增的)还堆得一堆襄阳各地挖出来的诸如官贾墓碑一类的破烂东西,实在扫兴得一塌糊涂。因同行人索然,也就未能细观米公祠里模模糊糊类似米家云山的文字遗迹,不免有所惆怅,归成一律:
汉水兴风相续吹。皴城点市惹尘埃。
生涯闲淡扉犹闭,笔势骄严色已灰。
一任云山能覆庙,半因砚石误招梅。
问谁同许颠狂友,断碣残碑满院堆。
说到归隐,很多时候不过是一种待价而沽的形式,历史上的多数归隐者都属于这一类。
但也有个别情况稍微例外一点,比如说汉朝的东方朔。
东方朔归隐的时候他已经名满天下,或者更确切的说,他直接通过归隐过程就名满天下了,因为他归隐的地方和方式比较特殊,他选择的地方居然是汉武帝的朝堂,方式是做官,那官做得还不小,任到太中大夫,相当于今天的部长或者其它比副总理稍小一点的职务,算得上皇帝身边的红人。
东方朔是通过自我推荐做官而归隐的,他的自荐材料据说用了三千片竹简,让两个人抬去,叫汉武帝读了整整两个月。(皇帝的阅读速度描述得相当可疑,难道是可读性不强?当然,这种可能性不是太大,只能说雄才大略、日理万机的汉武帝可能实在太忙了一些。)
东方朔的自荐材料把自己吹得神乎其神的,简直就是个大大的天才或者怪物,说什么十三岁才读书(前面那长时间不知道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去了),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读书无用论很有可能就从这儿开始的);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什么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最终的意思就是象他这样的人瑞,怎么也够得上做个天子的大臣吧。这个自荐材料极有可能比我说的这个故事还要有趣,自然让整天板着脸的汉武帝觉得好玩得一塌糊涂,乐得合不上嘴巴,就把他召来当个小官,但离皇帝有些远。
东方朔嫌官小,就想了法子,吓唬一个矮子,说汉武帝要杀侏儒,闹出点事故来,让汉武帝专门质问他。东方朔振振有辞,说自己身高九尺三寸,俸禄居然跟那矮子一样,人家吃不了,他却吃不饱,汉武帝哈哈大笑,给他升官加饷,并且弄到身边逗乐。东方朔经常弄点笑话、搞一些恶作剧让汉武帝高兴,官也一直升着。但升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就要闹点事故出来让汉武帝不高兴,(有一回甚至把尿撒在金銮殿上,)把官再贬一贬。因为皇帝给的赏赐比较多,他就每年换一个老婆,还得长安户口的年轻漂亮的处女,弄得别人羡慕嫉妒恨得一塌糊涂的。
后来的人都特别赞同东方朔自己的说法,说他是大隐,并且创造了“小隐于林、中隐于市、大隐于朝”的光辉理论。
据我所知,东方朔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个真正的隐士,他是靠胡闹当官的,在他治国的本事没有得到皇帝认可之前,他只能靠胡闹当个特殊的弄臣来维持着自己的身价。
可惜的是,虽然东方朔多次在皇帝面前显摆自己治国的能耐,也做过一些事情,比如力劝建造上林苑、打压汉武帝姑妈的情夫等等,但汉武帝显然都没引起重视,或者有意不引起重视,东方朔也就只好弄臣到头,胡闹到底了。当然,英明神武的汉武帝也知道这点,对于东方朔的胡闹,他也蛮纵容,就算是尿撒在金銮殿,也不过罢了几天官而已,而且马上就让他官复原职了。
不光汉武帝,就算是我这样博学多知的人,东方朔的治国事迹也知道不少,但一提到他,总是一下子就想起他偷吃别人进贡给汉武帝的不死药,然后和汉武帝理论:能杀死,说明药是假的,该死的就不是他;药是真的,杀他也死不了,自然不必费劲了。实在是经典和好玩得一塌糊涂。
历史上的能臣那么多,但这样滑稽的东方朔只有一个,我觉得还是让他所谓大隐的好。
关于东方朔的归隐及遗憾,我是这样宽慰他的:
大隐非原志,
误成千古名。
能臣皆守拙,
守拙即逢迎。
东方朔这样的人物,道家自然不会放过,在他们的典籍里,这位大隐自然就成了神仙,好些书里都提到了他的故事,据说还是太白金星转世,来渡那位伟大的汉武帝的,但似乎任务没完成好,汉武帝终究没有成仙,只留下了关于东方朔的一些乱七八糟的胡说八道,甚至还混入过某一版的八仙建制。
这个系列创意整得比较无趣,跟东方朔当官的本意也就是大隐的真正目的一样,可以说是相当失败的,所以我也就懒得多提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