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史二:春秋小霸郑庄公,一生未尝败绩,连天子也得认输

春秋五霸何人:齐桓公小白,宋襄公兹甫,晋文公重耳,秦穆公任好,楚庄王熊旅。

那为什么智谋超群,战功赫赫的郑庄公,却无法名列霸主之位,后人只得以“小霸”称之呢?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他的传奇人生。

1.周郑交质,周桓王与庄公的恩怨情仇

五国围郑之事过后,庄公便在大臣祭足的建议下,来到洛阳朝拜周桓王。仇人见面,格外有趣。

桓王问庄公道:“卿国今岁收成如何?”

庄公答道:“赖吾王如天之福,水旱不侵。”

桓王说道:“这样最好啊,那温城的小麦,成周之地的稻米,我终于可以留着自己吃了。”

乍一看,还以为堂堂郑国会穷到要靠接济过活的地步呢!庄公一听得桓王言语相讥,当即告辞下朝,桓王也不加挽留,更别说设宴款待了。

君臣之间何以至此呢?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周平王时期,庄公一方面是郑国诸侯,一方面也是周朝的卿士(相当于丞相)。由于太叔段作乱,庄公很久都没履行卿士职责。平王因此想让虢公忌父担任。庄公听闻此消息,便赶到王都,一面叙述国内之乱,一面假意辞去卿士之职。

平王自知理亏,便安抚道:“卿久不莅任,朕心悬悬;今见卿来,如鱼得水,卿何故出此言耶?”但即便如此,君臣相疑之心不解。

因此,平王不得不将太子狐送到郑国为质,庄公也将世子忽带到了周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

平王在位五十一年去世,庄公遣世子忽往郑国迎立太子狐嗣位。可惜,太子狐听闻平王之死,哀痛过甚却也跟着去了。随后其子林继位,是为周桓王。

桓王愤恨自己的父亲为质而死,又担心庄公久居朝政,便让庄公解职回国。“卿乃先王之臣,朕不敢屈在班僚,卿其自安。”

两世辅政,居功甚伟,桓王一继位,便罢黜老臣,实为不该。庄公忿忿回国后,国人也是怒气冲天,手下大臣祭足更是带领精兵,直抵周朝的温城。

对温大夫说:今年郑国饥荒,请大夫赐些粮米度日。温大夫因未奉王命故而不许。祭足怒道,现在麦子都熟了,你不给,我还不能自己割取吗?于是派士卒尽取温城与成周之地的稻谷而去。这样的强盗逻辑,自然无理至极。

但时过境迁,当庄公再来拜见桓王时,桓王依然对往事无法释怀,出言相讥。更可气的是,桓王还派人送了庄公十车黍米,并说道:“这些米就留到收成不好的年岁吃吧!”

桓公这样狭窄的心胸,致使君臣自此交恶。也间接导致了后面繻葛之战的自取其辱。

2.远交近攻,庄公假命伐宋

为什么明知两人有过节,庄公还非要去拜见桓王呢?因为五国攻郑,宋国是盟主,郑国不打回去何以立国?

但攻打宋国和见桓王似乎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吧。实则不然,我们且往下看。

话说庄公虽然只得了十车黍米,但出城回国时是个什么场景呢?庄公命人将十车黍米分开,用彩布覆盖,上面再树锦旗,写上“王赐”字样,显得十分隆重,旁人倒以为里面是啥稀罕物。

再有车上又悬挂彤弓弧矢,以骏马拉之,出城之日,浩浩荡荡,并派人沿路传言:“宋公久缺朝供,主公亲承王命,率兵讨之!”

春秋是一个很讲礼制的时代。宋国位尊爵大,必须要有合适的理由才是。所以,周桓王怎么看待庄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庄公必须要去一趟。以此假借王命,何人不从?

另一方面,在朝周之初,为避免郑国在攻打宋国时,其余四国再次联手。庄公派人先与陈国修好,但陈侯倒也不是个蠢人,识破了离间之计。第一次果断的拒绝了。庄公早已料定,便立即命人趁其不备,攻入陈国境内,俘获物资人众无数。

随后又马上修书一封再次送与陈侯,大意为:我们都是王臣,又是邻居。应该和睦相处,前次求和不成,边将 以为两国不和,遂私自入侵上国。现在将物资奉还,诚愿结兄弟之好。

陈侯览信,大为感动,以郑国兵强而不欺,庄公位尊而谦逊,遂与郑国修好。如此恩威并施的手法,也可称得一绝。

与此同时,又私下派人与鲁国约好,伐宋之后,所得土地财物尽归鲁国,鲁公子翚贪财之徒,遂应允共同伐宋。

鲁国与齐国接壤,世为婚姻,因此鲁侯转约齐侯,又庄公乃奉王命出师,名正言顺。于是齐侯派其弟夷仲年为帅,三国大军,直逼宋国,中军大旗上书“奉天讨罪”字样。宋国郜城与防城顷刻即破!

3.孔父嘉围郑救宋,庄公智取戴城

值此之际,宋殇公恨不听孔父嘉之劝,而至今日。遂谋于孔,孔父嘉说:前次东门之役,宋、鲁、陈、蔡、卫五国同事,今鲁贪郑赂,陈与郑交好,郑倾国而出,现在只好结合蔡卫两国,轻兵袭郑。

宋殇公依计而行,卫宣公派右宰丑率兵,与孔父嘉从小道而行,直逼荥阳。话说郑国世子忽与祭足监国,闻得宋国兵来,便立即派人守城,并连夜送信给庄公。

接到告急文书的庄公,不再恋战,传令班师。公子翚与夷仲年亲自来营中拜见:“小将等乘胜正要打破宋国,为何突然班师?”

庄公奸雄多智,不提宋卫之事,笑道:“我以王命惩治宋国,现已拔其城池,足以当削地之刑。况且宋国乃宾王上爵,王室也甚是尊崇,我们又何必赶尽杀绝呢?现取郜防二城,齐鲁各得其一。”

夷仲年深以为然,却不敢受邑,公子翚毫不客气,顺势将二城纳于手中。夷仲年回禀齐侯,齐侯以郑庄公处置至为公允,称叹不已。真真是被人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庄公之智不由人不佩服。

孔父嘉像

话说孔父嘉在荥阳附近扫掠一番,便与右宰丑准备回师。为避免与庄公碰面,便欲借道戴国而回,戴君疑其兵多,遂不许。孔父嘉闻言,怒不可遏,便与右宰丑扎下营寨,就要攻占戴国。

话说,哪有退兵之时,借路不成,就要打人家的道理。更别说庄公大军正在回国途中,孔父嘉可谓被气昏了头,但还有他更气的

庄公半路上,听到这个消息,不免乐开了花,笑到:吾将用计取之。

这边孔父嘉立营已定,又请得了蔡国援军,正欲一鼓作气,攻进城去。不料有人来报,庄公派公子吕救戴。右宰丑以公子吕前次败于石厚,不以为然。突然,又接人来报,戴君知郑国来救,大开城门接入城中了。

孔父嘉大怒道:“此城唾手可得,不料竟有帮手!”于是与右宰丑商量攻城之计。正谈话间,突然见得城中遍插郑国旗帜,公子吕大喊道:“感谢三国相助,我君已取戴城矣!”

原来,庄公派人与戴君联系,派军入城,自己藏于车中。待进城后,就将戴君赶出城去了。城内之人连日苦战,又惧庄公之威,无人敢反抗!

孔父嘉见状,把兜帽扔于地上,怒吼道:“寤生老贼,吾与你势不两立! ”是不是感觉和诸葛亮智取荆州后,周瑜那一句“诸葛匹夫”有异曲同工之妙?

闲话少说,庄公取得戴城后,便立即派人送战书给孔父嘉,孔父嘉正郁闷的很,怒火中烧,随即批复来日决战。

于是退后二十里准备扎寨,不料寨还没扎稳,左边火光大起,杀声震天,孔父嘉出营来看,声音顿息。才欲回营,右边又火起,孔父嘉哪里还有理智,披挂上阵,往左边杀去。

夜色中碰到一队,杀了半天,原来是卫国兵卒。才欲回中军,那中营已被郑国大将高弥渠给占了,右有颖考叔左有公孙阏,直杀到天明,孔父嘉夺路而逃,右宰丑战死,三国战车与辎重全归郑国,庄公大胜回朝。真的是智商碾压,没有一丝办法。

4.繻葛之战,周桓王御驾亲征,郑庄公巧阵破敌

话说回来,周桓王得知庄公假命伐宋,又连续五年不朝。大怒道:“寤生欺朕,非只一次,朕与寤生势不两立,必与之一战!”遂联和陈、蔡、卫三国,兴师伐郑。

庄公众臣听闻王师来伐,慌做一团,有请罪求饶的,有坚守不出的。庄公大怒道:“桓王夺我政权,又加兵于我,三世勤王之功,付诸东流,此番不挫他锐气,宗社难保!”

大夫公子元谏曰:“以臣战君,于礼不合。既要战,宜速不宜迟。王师分为三军,我亦要分为三军。以右军攻其左军,以左军攻敌右军,主公帅中军以当王!”

为何要这样安排呢?春秋时,北方诸侯尚右,因此右军一般强于左军。此种战法,是通过仔细分析敌方形势制定的。

陈国弑君自立国人不稳,且与郑国有交,其战必不用力,郑以右军攻之,陈兵必败。卫蔡闻陈兵败,亦不敢恋战,即使以左军攻之,敌方依旧不可敌。

庄公从其言,战前还有件趣事。庄公依然打算树起“奉天讨罪”的大旗。祭足连忙说:“奉天讨罪,打诸侯可以,不能用来打天子!”庄公顿悟,立马叫人换了一面大旗。

结阵完毕,高渠弥见周王甚有章法。于是对庄公说道:“我见周王颇知兵法,此番交战,不比寻常,请为鱼丽之阵!”庄公问:“何为鱼丽之阵?”

渠弥答道:“甲车二十五乘为偏,甲士五人为伍。每车一偏在前,别用甲士五五二十五人随后,塞其阙漏。车伤一人,伍即补之,有进有退。此阵法极坚极密,难败易胜。”

鱼丽之阵是有史记载以来,在先秦战场上第一次使用阵法,这种阵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车战中尽量发挥步兵的作用,即先以战车冲阵,步兵环绕战车疏散对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

庄公听其言。两军对峙,王师气盛,桓王先遣人责问庄公,随后战鼓雷动,派人挑战。庄公隐于阵中,只是不出。

待得午后,庄公见得王师已经倦怠,遂令左右二军齐出,曼伯右军直冲王师左军,陈兵顷刻即溃,卫蔡右军听得陈兵已溃,豪无战心,祭足挥师追击,庄公随即尽出中军以战,王师大败。

祝聃见那锦绣华盖之下,站立一人,料定是周天子,遂挽弓搭箭,正中周王左肩,正要追击,擒得天子,忽闻军中鸣金甚急,遂各自退兵回营。

为什么得胜在即,却突然收兵呢?这就是庄公的高明之处。以臣战王,本是万不得已。你祝聃要是把周王抓回来了,那拿他怎么处置呢?杀又杀不得,抓回来又放了,桓王还有何脸面,不得恨死庄公。倒不如就此收手,彼此有个退路。

这不,庄公得胜后,马上派祭足前去慰问周王,一边哭一边说,我主公万不得已与王师一战,今又伤了我王,其罪当死,还请周王看在三世勤王之功的份上,乞求宽恕。

桓王又恨又恼,但无可奈何,只得说:“寤生既已服罪,来使即可谢恩!”

在战场上真刀真枪把周天子干倒,而自己又能全身而退的人,春秋以来,怕是只此一人,东周王室的威严可谓一败涂地,春秋争霸正式开始。自此,终庄公一生,无人再敢与郑国为敌。

王小喵说

纵观庄公一生,论其谋略、其奸诈,那个时代无人能出其右。然最终无法称霸诸侯,实乃力有余而德不足。

春秋之礼,以德服人为大。庄公先杀弟逐母在先,假命伐宋在后,最终射伤周王而终,俱不能称之为德。

况且庄公在政治上方向就错了,齐桓公之所以能称为春秋五霸之首,正是因为他能够实行尊周攘夷的策略,才能被周天子赐为方伯,成为诸侯之首,执掌征伐大权。

庄公都把周桓王得罪完了,就差把人家给杀了,怎么还会赐你为方伯呢?但后世之人,又不得不佩服庄公其智其功,遂只得称其为春秋小霸,而不能列入五霸之中!岂不可惜!

参考文献:

《东周列国志》——冯梦龙著

《史记》——司马迁著

《吕氏春秋》——吕不韦汇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