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每日学论语#13.6【2017-5-19】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当官的自身行为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按政令行事;如果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整天喊破喉咙,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微言微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孔子是对谁说的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我们不妨在整个《论语》的体系中寻找答案。
孔子的发言,大多是针对子贡、子路、颜回等弟子们的提问,或者是晋灵公、齐景公、鲁哀公、季康子等当权者的请教,面对具体情况的回答。同一个问题,问的人不一样,问的地点、时间、环境不一样,孔子提供的答案也都不一样。
同一个季康子,两次问政于孔子。
第一次,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估计季康子没有听明白,所以没多久,就又来找孔子问政,而且,他怕孔子不理解他的意思,问题具体了很多。
季康子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
孔子的回答是:“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什么是“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风上到草上,草就会随风倒。
季康子这个人很有政治抱负,总想要更大的权力、更大的地盘、更多的财富,所以他喜欢用高压手段,以暴制暴,强势治理。对此,孔子是十分看不惯的。你何必那么血腥呢?管好你自己,你如果遵纪守法,彬彬有礼,不用强制,老百姓自然会跟着做的。领导人的品德就好比风,老百姓的品德就好比草,草是看风行动的,风吹到草上,草就跟着倒了。
所以,我以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孔子应该是针对季康子说的,是在季康子问了两次之后,孔子召集弟子训话,让大家引以为戒提出来的。
河南新乡市有个刘庄村,村书记叫史来贺(1930-2003)。1992年,我们一批团干曾经去参观学习过,这个农村支部书记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说深刻印象,我们连史来贺的真人都没有见过。
我们的第一个印象深刻,是史来贺的村子。1992年的全国大部分农村,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好一些的村庄,也只是刚刚草房换成了大瓦房,牛耕地换成了三轮拖拉机,黑窝窝换成白馍馍。而我们眼前的刘庄却大大不同:生活区,连排别墅,绿地花园,四通八达的水泥大道;农业合作社,有自己的农用飞机,运输车队,传说中的联合收割机;工业区则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现代化工厂。
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的干事,当提到史来贺的时候,他的称呼是“老书记”,他讲老书记故事的时候,自己都把自己感动哭了。
从1953年开始,史来贺带领刘庄人车推、肩挑、人抬,起岗填沟,拉沙盖碱,用了整整20年,把刘庄周围750多块凹凸不平的“盐碱洼”、“蛤蟆窝”荒地改造成了现代化农业园区。他潜心研究棉花种植经验,使皮棉平均亩产量达到当时全国平均产量的3倍,刘庄也因此一跃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1976年,史来贺带领村民自筹资金,要给每家每户盖成独门独户的二层小楼。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第一批新房建成了。村民们要建房出力最大、操心最多的史来贺先搬进去住,史来贺召开大会说:“搬新房先群众,后干部。群众中谁住房困难谁先搬。”就这样,盖好一批,搬迁一批。直到6年以后,史来贺才和最后5户一起搬进新居。
史来贺说:“当农村干部,一不能怕吃苦,二不能怕吃亏,三不能怕得罪人。”
2003年4月30日,史来贺去世下葬。当时正值“非典”严重的时候,规模集会不让超过400人。但史来贺的葬礼名单上的名字就有6000多人,人们自发来送行,孝章不够了,买白花儿,白花儿后来也不够用了。
刘庄不仅是经济强村、富裕村的典范,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老百姓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堪称世外桃源。
老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史来贺一身正气,率先垂范,所以,整个刘庄人也就心甘情愿跟着老书记,学习老书记。
史来贺给我的影响是深远的,以至于我后来几十年做人做事都以他为榜样。
1993年,我从枣林乡一中副校长位置被调整到枣林乡中心小学主持工作。那年,我刚刚21岁,对如何做校长一抹两眼黑。而且又是从初中到小学,在异乡他地工作,举目无亲,没人帮衬。
我所在的学校是乡重点小学,1-5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400名学生,14个老师。第一年,我是以教导主任身份主持校长工作的,也算是名不正言不顺吧,最起码当时的后勤主任,我一开始就指挥不动。
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于是我决定先做好教师的本分。我是教导主任代理校长,也是四年级的数学老师,6个班的体育老师。年终全乡统考,我担任的四年级数学,全乡第一名,其他各年级,各个班,也都在全乡前三名。年终的全市毕业班统考,我们学校总成绩连续两年得了第一名,一年第二名。当时,全市一届学生5500人,我们一个年级80人,在全市总分排名前50名的学生 ,我们学校最多一年占了18人,最少的一年也占了15人。
我不懂学校管理,但是,我们的老师们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己就像上满发条的跑表一样努力。
那时候,我女儿不足百天,没有人帮我们带孩子,妻子在另一个学校上班。我们晚上要轮流哄睡颠倒的孩子,白天要上课兼顾着带孩子。下午好一些,妻子上午上课下午在家,上午就不好办了。我不上课的时候,一脚蹬着小车哄孩子,同时备课改作业;上课的时候,看哪个老师没有课,就请人家代看一会儿。两个月下来,我严重神经衰弱。但是,作为老师,我从没有耽误学生们一节课,期末考试,孩子们照样取得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
每年8月14日,是全乡20个校长面对全乡几百名教师述职的时候,当时让我介绍当校长的经验,我就引用了孔子这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我自己不好好教书,只是眼睛盯着别的老师挑毛病,我很难想象能否当好校长。
做一把手校长22年来,我从没有离开过课堂。我是校长,同时也是老师。我的课学生喜欢,我的勤奋大家认可,我的厚道众口一词,我的专业也颇有影响力。2009年,我调到舞钢市一中做校长,用两周时间指导9个老师参加全市名师选拔赛课,7个老师获得全市第一名。7个老师不同学科,以至于好多老师都搞不懂我究竟学的是什么专业。
专业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敬业。我给人辅导如何上课,自己高烧38.5,一口气和人家研讨2个小时。那种较真的劲头,让人家不好意思不上心,上心了,事情自然也就成了。
多年的管理经验验证了孔子的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一个团队里,在一个社会里,你厚道,世界都厚道。你自己先把人做好了,周围聚拢的人也就都做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