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不上海的,好好活着 | 陈童·早茶夜读第116夜
第116夜 | 《好人宋没用》
上海不上海的,好好活着
文|陈童
本周主题
「小说上海」
陈童金句
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里
有传奇不难
但是上海和平凡如何相遇
却让人好奇
宋没用揣了满满一兜钱和儿媳王青华来到亨达利给远在云南建设社会主义的女儿杨白兰买手表,束手束脚的婆媳俩被营业员不耐烦地催了好几遍“买不买啊”,最后宋没用抿住嘴用力点头,营业员提高了声音,吆喝“有人买瑞士表啊。”隔壁柜台一时哗然,营业员们纷纷围过来,指指戳戳,宋没用把内侧袋里的钱扔在柜台上,买下来了一百八十五块钱的瑞士表,这大概是“苏北女人”宋没用在上海最有面子的时刻之一,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孩子,她为杨白兰准备的这块手表却最终没有机会送给女儿。
大家好,我是陈童,欢迎收听早茶夜读。
我们印象里的上海是繁华的,摇曳的,时尚的,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的。它属于《长恨歌》里美丽的上海小姐王琦瑶,属于《考工记》里的金融小开,属于《繁花》里谈天的痴男怨女。在上海这个花花世界里有传奇不难,但是上海和平凡如何相遇却让人好奇,“好人”和“没用”这两个看起来跟上海距离遥远的词落在小说主人公“宋没用”身上,这就是小说《好人宋没用》带给我的阅读期待。
上海最不缺的就是传奇,中国现当代历史长河中最不缺的也是传奇,难得恰恰是平凡。生于1921年,卒于1995年的宋没用,经历了大半个中国近现代史,作者任晓雯介绍“宋没用是被历史遗忘名字的小人物,是被时代筛漏了的小人物。父母称她‘没用’,子女也认定她‘没用’。而我想写的,正是这么个‘没用’的人,如何随波逐流,苟且存命,如何忍耐巨大的苦难,穿过死荫的幽谷,如何在波澜不惊的外表下,经历最壮阔的内心风景。
宋没用属于刻板印象中的中国传统妇女。这个群体让人联想到勤劳、善良、任劳任怨等词汇,这些词汇却也使得她们形象浑浊。她们是生活的配角,往往也是文学的配角。现当代中文作品中闪闪发光的女性,多是鲜活多汁、泼辣生风、敢于冒犯禁忌的。而我想写的‘中国传统妇女’,并非所谓典型形象,而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在《好人宋没用》这本小说中,上海不再是主角,它的历史经验和城市空间都成为宋没用这个小人物的背景,她的前半生是在上海艰难的扎根史,虽然是家里的小女儿却爹不疼娘不爱,取了“没用”这样一个名字,父亲宋榔头带着一家人从苏北乡下来到上海,先是在码头做工,后来又靠拉黄包车维持生计,最后酗酒而终,先后送走了父亲和母亲,宋没用在一家卖开水的铺子当帮工,后来嫁给老板娘的儿子。她生养了五个儿女,但爱换来却是背影。苏北身份所带来的偏见让她一直未能融入上海,而上海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多时候带来的却是对她平淡生活的破坏。
外面的花花世界吸引着她的儿女们。在五个儿女里,她最疼的是小女儿杨白兰,把她养的白白壮壮的,但杨白兰一心革命,嫌弃自己名字过于资产阶级,把宋没用特意用花花草草给她取的名字改成了革命的杨爱华,宋没用不让她去北京看毛主席,杨爱华反唇相讥“你不过是个旧社会卖熟水的,怪不得良心不够红。再这样下去,我要跟你划清界限。”宋没用听了像被人抽了耳光似的说不出话来。后来,杨白兰再次不顾宋没用的反对去遥远的西双版纳建设社会主义,甚至把两张家属送行票都给了别人,宋没用盼着小女儿的信,盼着她回家探亲,小女儿却一去就再也没回来。
成家的儿子们围绕着自己的小家庭组织生活,宋没用仍然像一个多余的人,她最疼爱也是唯一的孙女杨怡嫌她摸乱了头发,又嫌弃她的饼干太潮,处处表现着疏离。
她对外界的变化浑然不知,只希望儿子平平安安。没有成家的三儿子杨战生辞掉了工厂的工作,投身中国的金融改革,跟人在上海交易所炒股,一年下来身价百万。杨战生在浦东牡丹路给宋没用买了商品房,宋没用开始不想离开熟悉的街坊邻居,后来也接受了。杨战生挑了个吉日带她去新房子,往她怀里塞钞票,宋没用却害怕儿子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将钞票拍在杨战生肩上,“厂里领导来过了,说你不肯上班,野在外面。快把钱送回去,否则惹出事体来了。”杨战生一气之下甩袖而去,只剩下护工小林照顾,最后宋没用摔倒在新房子的卫生间里,结束了她的一生。
《好人宋没用》的语言和生活场景不乏沪上风情,但上海在宋没用的生活中却又仿佛是隐形的——我们所熟知的上海元素都离她非常遥远。上海如此热闹,宋没用却只想好好活着,这种热闹既衬托出单调生活的韧性,又充实了这种单调的生活。
丈夫去世之后,带着五个孩子的宋没用被佘太太收留,她第一次从佘太太那里知道洋菩萨耶稣爷爷时,把“耶稣”听成了“爷叔”,把“佘太太”听成了“善太太”,但这并不妨碍她的感恩之心“‘谢谢观音菩萨,谢谢罗汉爷叔,谢谢老天爷。不管怎样,我还活着,有饭吃,有屋子睡,有事体做。’念叨了几遍,宋没用突然睡过去。她双手仍然互相掐扣着,仿佛在对不可知的神明,做一个合十拜谢的动作。”
上海的多元最后落地成为同一条幸福的道路,正如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东方的神还是西方的神,在花花世界里,让人好好活着的神就是好神。
更多……耶
第一百一十五夜:《繁花》 |第一百一十四夜:《长恨歌》 | 第一百一十三夜:《子夜》 | 第一百一十二夜:《山鬼》 | 第一百一十一夜:《日本娃娃》 | 第一百一十夜:《三闲集》 | 第一百零九夜:《户口本》 | 第一百零八夜:《俗世奇人》 | 第一百零七夜:《六》 | 第一百零六夜:《春明楼》 | 第一百零五夜:《为爱朗读》 | 第一百零四夜:《审美教育书简》 | 第一百零三夜:《建筑家安藤忠雄》 | 第一百零二夜:《学生时代》 | 第一百零一夜:学生作文 | 第一百夜:《妈妈,买绿豆》 | 第九十九夜:《接近盲目》 | 第九十八夜:《遥远的向日葵地》 | 第九十七夜:《你我》 | 第九十六夜:《一句顶一万句》 | 第九十五夜:《写给母亲》 | 第九十四夜:《溪鳗》| 第九十三夜:《北京歌谣》 | 第九十二夜:《雒原风》 | 第九十一夜:《鸦片战争》 | 第九十夜:《走在历史的路上》 | 第八十九夜:《弦诵复骊歌》 | 第八十八夜:《寻访官书局》 | 第八十七夜:《历史的崇高》 | 第八十六夜:《旧山河》 | 第八十五夜:《吾国与吾名》 | 第八十四夜:《最好金龟换酒》 |第八十三夜:《武汉人》 | 第八十二夜:《碎欧洲》 | 第八十一夜:《麦积山》| 第八十夜:《俄罗斯书简》》| 第七十九夜:《旅游哲学》| 第七十八夜:《文化苦旅》| 第七十七夜:《波峰与波谷》 | 第七十六夜:《以文学为志业》 | 第七十五夜:《给孩子们的诗》 | 第七十四夜:《最后的棒棒》|第七十三夜:《14只老鼠大搬家》 | 第七十二夜:绿茶小书摊 | 第七十一夜:《鱼翅与花椒》|第七十夜:《巴黎评论》 | 第六十九夜:《鲁迅形影》 | 第六十八夜:《北京风俗问答》 | 第六十七夜:《杂馔》 | 第六十六夜:《肚大能容》 | 第六十五夜:《六》 | 第六十四夜:《大象》|第六十三夜:《身份的焦虑》 | 第六十二夜:《苹果笔记本》 | 第六十一夜:《有呀有呀书店》|第六十夜:《东瀛品梅》|第五十九夜:《为什么长大》 | 第五十八夜:《诗三人行》| 第五十七夜:买书平台 | 第五十六夜:《人生的意义》 | 第五十五夜:《人往低处走》 | 第五十四夜:《幸运男孩》 | 第五十三夜:《植物也邪恶》 | 第五十二夜:《北京清真菜》 | 第五十一夜:《张宗和日记》 | 第五十夜:《中国春联集解》 |第四十九夜:《有鹿来》 | 第四十八夜:《沉默的螺旋》 | 第四十七夜:《失落的优雅》 | 第四十六夜:《如何给狮子剥皮》| 第四十五夜:《清代北京竹枝词》 | 第四十四夜:逛书展 | 第四十三夜:和汉名数 | 第四十二夜:西游记作曲 |第四十一夜:“那不勒斯四部曲” | 第四十夜:《亭长小武》 | 第三十九夜:《新宋》 | 第三十八夜:《几何原本》 | 第三十七夜:旧书封面上画画 | 第三十六夜:《总译亚细亚言语集》 | 第三十五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 第三十四夜:《马雁诗集》 | 第三十三夜《这个世界会好吗》:一百年前有人问过| 第三十二夜:《伦敦一家人》 | 第三十一夜:《红岩是怎么炼成的》 | 第三十夜:黄河十四走 | 第二十九夜:下辈子更加决定 | 第二十八夜:被嫌弃被放逐 | 第二十六夜:《茶馆》 |第二十五夜:《叶赛宁抒情诗选》 |第二十四夜:《近今北方健者传》 | 第二十三夜:西哲淘书史| 第二十二夜:《大陆征旅诗集》| 第二十一夜:《取瑟而歌》 | 第二十夜:《天晓得》 | 第十九夜:《我是猫》 | 第十八夜:《年羹尧之死》 | 第十七夜:《李长吉集》 | 第十六夜:博洛尼亚插画展 |第十五夜:《万历十五年》|第十四夜:《既见君子》 | 第十三夜:《少年巴比伦》 | 第十二夜:《唐人小说》 | 第十一夜:《骑手和豆浆》 | 第十夜:《李长吉诗集》 | 第九夜:“英国名媛旅华四部曲” | 第八夜:整理书房挖大坑 | 第七夜:《安藤忠雄》|第六夜:《中国历史研究法》|第五夜:《声教所及》|第四夜:《九个人》|第三夜:《列仙酒牌》|第二夜:《20世纪的美国》|第一夜:《迷楼》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