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谈读书》读书札记(二)(原创)
39、 不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就是“半截子”的。课标前言部分就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又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40、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41、 整本书阅读,功夫在课外。要求整本书阅读,首先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42、 处处扣着写作来阅读是很累的。文笔不是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应当多一些议论文的解读,特别是高中阶段,高考作文也在往这方面转。
43、 读书是为了什么?其一考试,其二具备阅读能力,为了谋生;其三养性:练脑、磨性子、涵养性情;其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
44、 高考时绕不过去的现实,读书应当怎样去面对高考?改革的趋势,决定了我们必须重视读书。只有多读书,拓宽知识面,增强思想力,才能应对高考,考得高分。
45、 怎样才能耐得住性子读完一本好书?确定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目。找老师指导。不断克服某些阅读障碍。必须先要有“啃书”的思想准备,克服那种浅尝辄止的毛病,才能真正进入良好的阅读状态。这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毅力的培养。
46、 如果对电视动画片、漫画书、上网等有兴趣,而对读书无兴趣,怎么办?影视时代、网络时代、图像时代,很难下结论好坏,但尽管拓宽了人们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却不可能取代文字的书的阅读,尤其时文学的阅读。读书要有选择性,更个人化,更需要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介入。从审美看,文字表述的想象空间可能更大。
47、 部编本语文教材“专治”不读书。总体特色:一是强调立德树人。避免做表面文章,努力做到润物无声。二是“接地气”。希望有理念,又不挂空,能实用、好用。三是“守正创新”。四是力图贴近当代中小学生的“语文生活”,体现时代性。
48、 怎样教好古诗文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要注意让学生感受诗词音韵之美、汉语之美。
49、 不要滥用多媒体,祛除语文的烦琐病。语文课,低年级可以用一点多媒体,但越往高年走,越要减少。滥用多媒体,是一种流行的“烦琐病”,是一种灾难。
50、 中学生如何读鲁迅?鲁迅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叙述,他是带着生命体验来写的,会燃烧你,调动你,感动你。中学生读他的作品,除了学知识,更要学会如何观察、了解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习鲁迅的“知人论世”。要学会独立思考。
51、 中学生不能光读很水的流行读物,很流畅的东西往往缺乏“阅读摩擦力”,其实在阅读中需要停下来进行“思想爬坡”。中学生写文章,不要生怕别人看不懂,不要老重复,不要简单用形容词吸引眼球,要用自己的语言,干净利落的表达方式。
52、 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哈利●波特》?首先,是神奇的情节激发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其次,是切合少年成长的生活实际,是“懂”他们的作品。《哈利●波特》可以看作是“成长小说”,在魔幻而又现实的世界里,有孩子们成长的烦恼,也有叛逆和冒险,友情与爱情。其三,《哈利●波特》让读者在这个过分物质化的时代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它的主题是多义的,写到了生、死、爱、恨、贫穷、财富、命运、奋斗、正义、阴谋、邪恶等,也写到了人性的阴暗。其四,还在于它的文学性。可以看到很多西方文学经典元素,罗马史诗、希腊神话、狄更斯小说等等。
53、 为青年朋友介绍我喜欢的书:其一《论语》(人生智慧、质朴踏实的态度、对人事的洞察和理解);其二《孟子》(人生智慧);其三《庄子》(想象和超越人生);其四《红楼梦》(不同理解);其五《鲁迅全集》(让人清醒,永远保持对现实一种犀利的批判目光,近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思想遗产);其六《共产党宣言》(雄大的使命感和事业心);七是《圣经》(信仰的力量,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对生命、对未知世界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八是《莎士比亚戏剧》(适合“读”的剧本,对悲剧的感悟,雍容华贵的风格);九是美国理论家詹明信(又译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启发重新打量所处的这个多元的有些混乱的世界);十是切●格瓦拉的传记(英雄气概、献身精神)。
54、 大学语文不能讲成“高四语文”。偏重语文素养。人文熏陶贯穿始终。科学整合语言文学和文化诸方面的知识。其一专题讲座。其二与讲座配套的文选。三是拓展性研读材料。
55、 大学生经典阅读建议书目:一是柏拉图《理想国》(正义的本源),二是《圣经》,三是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反思、自励),四是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五是卢梭《社会契约论》(人生而平等),六是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家不要干预经济,经济自由发展),七是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真正的哲学),八是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培育思考能力、修身养性),九是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论自由》(重建社会的个性设计),十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一四卷)(了解主义),十一是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人类文明漫长历程,比较的世界眼光,突破僵化的历史观),十二是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二战后西方政治哲学、法学和道德哲学),十三是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批判的眼光了解当今传媒与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现象),十四是《论语》《孟子》,十五是《世说新语》(人物评论、清谈玄言、机智应对故事),十六《唐诗三百首》(盛唐气象),十七是《古文观止》(学文言文,感受汉语之美、中国文化风格精神),十八《红楼梦》(中国文化的巅峰),十九《鲁迅全集》(对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国民性认识),二十是《毛泽东选集》(中国近代史、革命的动因和得失、近现代形成的中国文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