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老电影不能拍吻戏,但可以用隔山打牛的办法巧妙解决

我们先问一个问题,考验一下你的导演能力。

那就是电影拍摄的时候,导演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想拍一个接吻的镜头,但是也不能真的有男女演员的亲密接触,那么该如何处置?

估计你会想出N种办法,比如在两人中间隔一个玻璃,在嘴上套一个薄膜,等等,还有什么好主意?

其实有一个好主意,我们聪明的导演想到了。

于彦夫导演

最近,在网上观看于彦夫导演于1959年拍摄的电影《笑逐颜开》时,我惊愕地发现,导演通过一个巧妙的办法,把夫妻之间的必不可少的亲吻冲动,通过一个很好的载体,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

这一部电影,也是于彦夫截止到那个时候为止,在艺术性上超越之前他导演的所有影片的一部作品。在这部电影拍摄之前,于彦夫曾经导演过《夏天的故事》《芦笙恋歌》《徐秋影案件》等几部影片。

笔者因为对于彦夫的《芦笙恋歌》感兴趣,才系统地回看了他的电影作品。顺着时间的序列看下来,于彦夫导演有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在《芦笙恋歌》中,导演的技法相当的生涩,当然这与剧本提供的过少台词无法让人物鲜活有着相当大的关联,但也可以看出,导演于彦夫在处理场面上镜头的调度比较呆板,人物的动作与行动都很生硬,用一句与今天有所关联的话来说,就相当于第六代导演才出来拍电影时的那种艰涩状态,具体体现在硬性地用一个镜头,表现人物的互动关系,一个好的动作,如果不善于用蒙太奇来营造电影的节奏的话,那么这样的电影看起来是不会让人舒服的。

于彦夫在导演《徐秋影案件》时有所进步,电影里有一个场景非常有意思,那就是在不同的人物回忆中,场景的角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有一场戏,是徐秋影的男友回忆的,表现他与徐秋影一起吃饭,当两人准备离开餐厅的时候,徐秋影撩开门帘,大惊失色。但镜头里的外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异样的恐怖之源,最后,在电影揭开谜底的时候,才用一个从餐厅外间的镜头交待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是特务出现在外间,才是徐秋影惊恐万状的原因。这种镜头产生的叙事盲角,在国外的悬疑片里是一种常见的设置。《徐秋影案件》可以看成是中国电影对这一题材的本土化创造的成功尝试。

到了拍摄《笑逐颜开》时,于彦夫才真正在导演技法上做到游刃有余,这标志性的特点是,电影终于把人物放在了主要位置,而不是像他之前导演的电影里,只见环境不见人物。

《笑逐颜开》里的主题是表现一帮家庭妇女在时代的召唤下,走出炕头与灶头,成为生产一线的工人。电影里表现这帮妇女直接走上了工地,担当了建筑工人。

电影的主题有着很强烈的特有的时代气息,它的时代局限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电影里给我们惊诧的地方,倒是它在刻画夫妻感情之时的那种无距离的近身贴靠。

电影的矛盾冲突,固然是源于夫妻之前因为理念的不同而发生的对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电影镜头因为它的不撒谎性质,而必须保证应有的夫妻之间真实共处的情境再现,所以,在呈现这样的真实的时候,电影做到了当时电影少见的大胆无忌。

这就出现了我们在开头提出如何表现夫妻之间亲昵动作而不让人难堪的这样一个艰难的选项。

《笑逐颜开》是这样表现的。

影片后来,电影里一对曾经产生芥蒂的夫妻,扫除了阴霾,和好如初,电影欲表现他们的情浓意密的状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热吻相拥,但在五十年代电影中这是不现实的。电影巧妙地在夫妻之间,搁置了一个他们的儿子,这样,夫妻之间把他们的情感表达直接投向了夹在中间的孩子。

先是女主让孩子亲亲丈夫,然后是丈夫指导着孩子“亲亲妈妈 ”,通过孩子的吻,传达的却是夫妻之间的亲密接触的暗喻,因为有了孩子这一个高大上的载体,这番击鼓传花式的热吻传递,便毫无违和感。

孩子在一般夫妻恩爱的过程中属于第三方的干扰者,但在《笑逐颜开》里,却成为一个家庭和谐与恩爱的联接点,同时也成为导演表达男女情爱的隔山打牛的一个含义复杂的沟通媒介。

所以,《笑逐颜开》通过这种吻的转移与移植之法,意在言外地表现了夫妻情感的转化与升华,应该说是这个电影的构思巧妙之处。

《笑逐颜开》在表现家庭生活的和美的实况时,还提供了无关核心情节但却有助于塑造家庭人物关系的一段场景。

影片里有一场表现男女主人公在节假日到公园游玩的场景,电影里一直绷着的节奏,到了这一段故事线中,顿时放缓了节奏,也抛开了电影里处处见缝插针安排着的矛盾冲突,在这里游离在电影的职场压力之外,尽情地展现了一家三口放松心情、尽情游玩的幸福生活。

在这一场戏中,从丈夫仰卧在沙滩上久候妻子不至的失落开始,当孩子在沙滩上,发现妈妈向这边走过来的时候,顿时,影片里的幸福指数节节上升。

女主角来到丈夫身边,用抛起的沙尘,唤醒了因妻子爽约而郁郁寡欢的丈夫,然后一家人扑向了海滩,在这里,展开了一场绝无仅有的老电影中表现家庭水战的场景。

孩子与母亲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向男主人公发起了联手攻击,镜头始终对准着女主与孩子这一方,显然他们属于弱者的一方,比男方更能出戏,可以说女人与孩子从来是弱者的队列,但他们联手迎战家里的男性成年人,显然处于败绩的不利地位。

在镜头里,我们看到,兴高采烈的女主最终放弃了与孩子共同抵抗的阵线,撤出了电影画框之外。这一组镜头,通过没有情节、纯粹是场面的展示,把家庭内部的那种情感阵线表现得相当的清晰明了,也让电影在严肃主题之外,闪现出几缕妙出天然的生活情趣。

而电影里最搞笑的一个场面,是女主正与技术员商讨如何主持会议,低声商量着如何开场白,技术员低声预演着自己准备的开场白:同志们,开会了,你就说话。

女主毕竟是家庭妇女出身,缺乏独当一面的自信,这时边上的一位心直口快的由金迪扮演的快嘴丫头直接把技术员准备的台词给高声地抢白出来了:同志们,开会了,现在由队长讲话。

一下子,扫却了讲话前的犹豫不决,直接把女主推到了讲话的台面上,不讲不行。这一段搞笑的场面,其实却折射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共性的现象,就是开始预备时胆战兢兢,忐忑不安,但是一旦开始之后,便无所顾忌,步入正轨了。

可以看出,电影里的笑料直接来自于生活,同时也折射出人们的隐秘的内心情境,因此,这个电影里在驾轻就熟之间隐含着对生活里的隐秘心理的独到发现与揭秘。

《笑逐颜开》作为一部五十年代的电影,没有把矛盾线放在阶级斗争这样的越来越紧的时代节奏中,而是从最普通的家庭生活、职场纠葛、事业拓展这些今天依然不失其为生活主流的现实元素中撷取幽默因素,的确给电影的《笑逐颜开》主题铺垫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叙事时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