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语言艺术欣赏】才子佳人为何要改成佳人才子 | 徐景洲

曹雪芹是语言大师,大师的风采常常体现在打破常规,自辟蹊径,化用旧词,自创新词,让人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创新而不怪异,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传神写人,生动写事,形象写景,精辟论事而创新,因此更具艺术个性,更具艺术表现力。这其中,成语熟语的活用创新更是他的拿手好戏。比如他把“之乎者也”,改为“者也之乎”,比如把“高谈阔论”改成“高谈快论”,这类例子不胜枚举,简直像玩帽子戏法。今天这一课,我们欣赏的是曹雪芹活用成语的又一精彩案例,这就是颠倒“才子佳子”词序,改为“佳人才子”,推陈出新,境界全出。
在脂评本红楼梦第一回有这样一段话:“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至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而在程本里,这段话被改为:“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
两相对比,改处甚多,几几乎是句句改,而且还大增,程本似乎越改越上瘾,自以为才高八斗,远远胜过曹雪芹。但可以说,程本的改,全是拙改!劣改!乱改,胡改。
我们先来比较这两段话开头的不同。程本把“佳人才子”一词改作了“才子佳人”,为什么程本要做这样的修改呢?表面看是沿用熟词,或者刻意要与脂本不同,但问题绝非如此简单。
其实“佳人才子”与“才子佳人”都是古已有之的成语,意思相同,改动似无必要。若说真有必要,那也可能是“才子佳人”作为成语,既出现早,又流行广,程本避生就熟之故。它最早见于唐代李隐的诗,而“佳人才子”则晚见于宋代柳永词。程本似乎从大众普及熟悉的角度出发作改动,力求通俗易懂。
但改用流行甚广的大众化成语,恰恰表现了程本艺术创新上的平庸,以及对原作独特艺术创造性的隔膜。没有创新意识,没有语言上的求新求变,就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脂本用“佳人才子”,反常于世俗用语,不仅给人以新奇感,更重要的是,暗合作品的主旨,即小说是以“佳人”为主角的,大量描写的人物是“佳人”,其主旨也是歌颂那些水做的“佳人”的。所以,作者刻意将“佳人”放在“才子”之前,就是要突显“佳人”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作者对女性的尊重,当然也是对男权社会传统的反抗。由此看来,程本的颠倒词序,绝不是使用更大众化的成语那么简单,而是有意或无意抹杀了作者的独具匠心的命意,贬损了作品的思想性,是小说进步思想的严重倒退。
曹雪芹应该对“才子佳人”一词并不陌生,有意弃熟就生,有违世俗习惯,颠倒词序,偏说成佳人才子,显然是刻意追求,别具深意。本来看似信手拈来之笔,也丝毫不马虎,他就是要在这些细微末节处一以贯之他的反传统观念,彰显他的女性主体思想,彰显他的女权意识,将传统成语的男尊女卑观念打破,女字当头,女先男后,女主男次,以此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正是语言体现思想,又改变思想,我们因此说红楼梦像论语一样,也有着微言大义的特点,应该不算是言过其实吧?
程本的拙改还体现在将脂本“则又千部共出一套”改成了“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明显词义重复,绵软无力,哪里有脂本“千部共出一套”来得一针见血而铿锵有力。千部与一套鲜明对比,将世俗流传的才子佳人小说的雷同,如一套模子制出来的一样了无新意的本色本质,暴露无疑,是声讨檄文,读来铿锵有力,淋漓痛快,击节叫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