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兵法》--- 兵令下(终)

诸去大军为前御之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三、五里。 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皆禁行,所以安内也。

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发日,后将吏及出县封界者,以坐后戍法。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父母妻子知之,与同罪;弗知,赦之。卒后将吏而至大将所一日,父母妻子 尽同罪。卒逃归至家一日,父母妻子弗捕执及不言,亦同罪。

诸战而亡其将吏者,及将吏弃卒独北者,尽斩之。前吏弃其卒而北,后吏能斩之而夺其卒者,赏。军无功者,戍三岁。

三军大战,若大将死,而从吏五百人以上不能死敌者斩,大将左右近卒在陈中者皆斩,余士卒有军功者夺一级 ,无军功者戍三岁。战亡伍人,及伍人战死不得其尸,同伍尽夺其功,得其尸,罪皆赦。

军之利害,在国之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官不得其实,家不得其名。聚卒为军,有空名而无 实,外不足以御敌,内不足以守国,此军之所以不给,将之所以夺威也。

臣以谓卒逃归者,同舍伍人及吏罚入粮为饶,名为军实,是有一军之名,而有二实之出。国内空虚,自竭民岁,曷以免奔北之祸乎?今以法止逃归、禁亡军,是兵之一胜也。什伍相联,及战斗 ,则卒吏相救,是兵之二胜也。将能立威,卒能节制,号令明信,攻守皆得,是兵之三胜也。

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能杀其半者,威加海内;杀其十三者,力加诸侯;杀其十一者,令行士卒。故曰:百万之众不用命,不如万人之斗也 ;万人之斗[不用命],不如百人之奋也。赏如日月,信如四时,令如斧钺,(制)[利]如干将,士卒不用命者,未之有也。

(0)

相关推荐

  • 读通鉴(55)韩信的执念

    读通鉴(55)当年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注:人最在意的是自己曾经被人欺侮,看轻的这个过程,所以一些基金经理非常骄横,因为他们手里有钱,创业者像孙子一样被他们呼来喝去,最后还没有拿到他们的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1前后相保将卒相连 题文诗: 去大军为,前御备者,边县列候,相去五里, 各占要地.闻大军为,前御之备,战则禁行, 所以安内.内卒出戍,令将吏授,旗鼓戈甲. 发日将 ...

  • 《尉缭子》兵令下第二十四原文翻译

    兵令下第二十四 本篇论述战场纪律.它主张用严法重刑.连保连坐以及株连家族等手段,来防止士卒逃亡,迫使他们服从命令,驱使他们奋勇作战. 95.诸去大军,为前御之备者,边县列侯,各相去三五里.闻大军,为前 ...

  •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尉缭子>卷24兵令下诗解2止逃将威令明赏信 题文诗: 军之利害,在国名实.今名在官,而实在家, 官不得实,家不得名.聚卒为军,有名无实, 外不御敌,内不守国,军以不给,将以夺威. 卒逃归 ...

  • 《尉缭子》兵令上第二十三原文翻译

    兵令上第二十三 本篇论述了战争的目的是"伐暴乱,本仁义,战国则以立威".战争的实质是"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此外,还论述了临敌布阵的方法.纪律和要求. 88.兵 ...

  • 《尉缭子》兵教下第二十二原文翻译

    兵教下第二十二 本篇主要论述国君应掌握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 83.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 ...

  • 《尉缭子兵法》--- 兵教下

    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三曰全军,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 ...

  • 《尉缭子兵法》23章 兵令上

    兵者,凶器也:争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乱,本仁义焉.战国则以立威抗敌相图,而不能废兵也.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二者,知胜败矣.文所以视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强敌.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1十二胜道兵有五致 题文诗: 臣闻人君,有必胜道,并兼广大,一其制度, 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同罪保伍; 二曰地禁,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三曰全军, 甲首相 ...

  • 《尉缭子》卷22兵教下诗解2审权计去攻围因情

    题文诗:周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极用人要. 太公对曰:赏之如山,罚之如溪.太上无过, 其次补过,正罚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 不罚者死,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人之国, 必因其变.示之财政,以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