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邓晓芒译《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第9版)

著者 | [美]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 [美] 詹姆斯·菲泽

译者 | 邓晓芒 匡宏 等

后浪丨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年8月出版

- 图书简介 -

美国学者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和詹姆斯·菲泽所著的《西方哲学史》一书自1966年初版以来,在英语世界非常流行,畅销五十余载而不衰,而且多次修订再版。时至2014年,此书参照当代哲学的发展,经过八次修订已出至第九版。

这本《西方哲学史》将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思想作了一个清晰的展示,很适合作为大学生的西方哲学史课程的入门教材。如此长时间的历练,原不用我们多说,足可以证明这是一部好书、一部值得推荐的作品。之所以在此赘述,主要原因是想让更多的人理解原书作者的哲学理念,领略译者严谨的翻译风格,在此基础之上,用“大视野”的眼光去认识哲学家的思想脉络和哲学史的发展历程。

- 名人推荐 -

“对于任何概览式的课程,以及以历史为专题,或围绕问题的课程,这本书都是一本出色的一手和二手材料的来源。我将这本教材或其中的部分用于导论及其他课程已逾十年。没有那本书是一码通吃的教材,但这本几乎做到了!”

——菲利普·福捷(Philip Fortier),底特律大学

“这是我在作为哲学史讲师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好的一站式资料的教材。”

——乔尔·佩德尔(Joel Peddle),莫尔豪斯学院

“这是一本包含了阐释和一手材料的写作上乘、毛举缕析的教材,对西方哲学史提供了包罗万象的阐述。”

——迈克尔·图恩(Michael Tune),乔利埃特初级学院

“这是市面上最好的一卷本哲学史著作。”

——瓦尔特·奥特(Walter Ott),弗吉尼亚理工

- 著者简介 -

撒穆尔·伊诺克·斯通普夫(Samuel Enoch Stumpf)是范德堡大学的哲学荣休教授和法学荣休教授,他于1998年去世,享年80岁。他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商业和金融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于安德沃牛顿神学院取得神学学士学位,于芝加哥大学取得哲学专业的哲学博士学位。他于1948年入职范德堡,并于1952年至1967年担任哲学系主任。在康奈尔学院任职校长五年后,斯通普夫教授回到了范德堡,直到1984年退休。

詹姆斯·菲泽(JamesFieser)是田纳西大学马丁分校的哲学教授。他于伯里亚学院取得了文学学士学位,于普渡大学取得了哲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独撰、合著了十本教科书,编注了十卷本《对休谟的早期回应》和五卷本《苏格兰常识哲学》。他是互联网哲学百科全书网站(www.iep.utm.edu)的创办者和总编辑。他的个人网站可以在www.utm.edu/staff/jfieser上访问。

- 译者简介 -

邓晓芒: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

匡宏: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哲学思想提供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历史梳理,并附有大量具有极高价值的一手文本。本书是一本全面的、以历史为线索编排的哲学入门书籍,传达出了本学科的丰富性,并为学生提供了西方哲学发展的专业知识。它以生动、平易近人的风格涵盖了西方文明中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的主要贡献。

新版在保留了使原书风靡数版的思想性和写作理念的同时,在编年和文体上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修订,并在第20章最后补充了“政治哲学”一节,用克制的篇幅展示了罗尔斯和诺齐克的思想精要。本书附有重要词汇、延伸阅读等部分,便于读者使用。

目  录

第一部分 希腊哲学

第一章 苏格拉底的前辈 005

1.1 什么东西是永恒存在的? 007

1.2 万物的数学基础 011

1.3 解释变化的尝试 014

1.4 原子论者 024

第二章 智者派与苏格拉底 029

2.1 智者派 030

2.2 苏格拉底 034

第三章 柏拉图 045

3.1 柏拉图的生平 046

3.2 知识理论 048

3.3 道德哲学 056

3.4 政治哲学 061

3.5 宇宙观 067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 073

4.1 亚里士多德的生平 074

4.2 逻辑学 076

4.3 形而上学 079

4.4 人的地位: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

4.5 伦理学 087

4.6 政治学 092

4.7 艺术哲学 094

第二部分 希腊化时期和中世纪的哲学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105

5.1 伊壁鸠鲁主义 107

5.2 斯多葛主义 110

5.3 怀疑主义 116

5.4 普罗提诺 120

第六章 奥古斯丁 129

6.1 奥古斯丁的生平 130

6.2 人类知识 132

6.3 上 帝 136

6.4 被造世界 138

6.5 道德哲学 140

6.6 正义 143

6.7 历史和两座城 144

第七章 中世纪早期的哲学 147

7.1 波爱修斯 148

7.2 伪狄奥尼修斯 151

7.3 爱留根纳 153

7.4 解决共相问题的新方法 156

7.5 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 158

7.6 穆斯林和犹太思想中的信仰和理性 161

第八章 阿奎那和他的中世纪晚期的继承者 169

8.1 阿奎那的生平 171

8.2 哲学与神学 173

8.3 上帝存在的证明 174

8.4 对上帝本性的知识 177

8.5 创 世 179

8.6 道德和自然法 182

8.7 国 家 185

8.8 人的本性和知识 187

8.9 司各脱、奥卡姆和艾克哈特 188

第三部分 近代早期的哲学

第九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 201

9.1 中世纪的结束 202

9.2 人文主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

9.3 宗教改革 207

9.4 怀疑论和信仰 211

9.5 科学革命 214

9.6 培 根 218

9.7 霍布斯 221

第十章 大陆理性主义 233

10.1 笛卡尔 234

10.2 斯宾诺莎 244

10.3 莱布尼茨 250

第十一章 英国经验主义 261

11.1 洛 克 262

11.2 贝克莱 271

11.3 休 谟 277

第十二章 启蒙哲学 287

12.1 自然神论和无神论 288

12.2 卢 梭 293

12.3 里 德 299

第四部分 近代晚期和 19 世纪哲学

第十三章 康 德 311

13.1 康德的生平 312

13.2 康德问题的形成 312

13.3 康德的批判哲学和他的哥白尼革命 314

13.4 理性思想的结构 319

13.5 实践理性 324

13.6 美学:美 330

第十四章 德国唯心主义 337

14.1 康德对德国思想的影响 338

14.2 黑格尔 339

14.3 叔本华 351

第十五章 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 361

15.1 边 沁 363

15.2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370

15.3 孔 德 375

第十六章 克尔凯郭尔、马克思和尼采 385

16.1 克尔凯郭尔 386

16.2 马克思 391

16.3 尼 采 403

第五部分 20 世纪和当代哲学

第十七章 实用主义与过程哲学 419

17.1 实用主义 420

17.2 皮尔士 421

17.3 詹姆斯 423

17.4 杜 威 429

17.5 过程哲学 432

17.6 柏格森 433

17.7 怀特海 440

第十八章 分析哲学 449

18.1 伯特兰·罗素 451

18.2 逻辑实证主义 453

18.3 维特根斯坦 460

18.4 奥斯汀 465

第十九章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 471

19.1 胡塞尔 472

19.2 海德格尔 478

19.3 宗教存在主义 482

19.4 萨特 485

19.5 梅洛 - 庞蒂 493

第二十章 晚近的哲学 501

20.1 心 - 身问题 502

20.2 罗 蒂 508

20.3 复盘德性论 514

20.4 大陆哲学 520

20.5 政治哲学 524

重要词汇 533

延伸阅读 539

英汉词汇索引 561

译者跋 579

出版后记 581

下附书中文摘:

【知识理论和伦理学】

除了描述自然的结构,德谟克利特还关注其他两个哲学问题:知识问题和人类行为问题。德谟克利特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认为思想也可以用解释其他现象的方式来解释,即它也是原子的运动。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知觉,一种是感性,一种是知性,它们都是物理过程。当我们的眼睛看到某个东西时,它其实是由物体造成的“影响”,是物体的原子的流射,从而形成了一个“影像”。这些事物的原子影像进入眼睛和其他感觉器官,对灵魂产生了影响,而灵魂自身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德谟克利特进一步区分了两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存在着两种形式的知识,真实的知识和暗昧的知识。属于后者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是真实的知识与这完全不同。”区别这两种知识的东西是,“真实的”知识仅仅依赖于对象,而“暗昧的”知识则受到那个人特定身体条件的影响。例如,两个人都会同意他们品尝的是苹果( 真实的知识)。但是他们可能对苹果的味道意见不一(暗昧的知识),一个人说苹果是甜的,另一个人说苹果是苦的。所以,根据德谟克利特的看法,“我们通过感官不能知道任何确切的真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那些按照我们身体的倾向以及进入身体或者抵抗身体的东西的倾向而变化的东西”。不过德谟克利特还是承认,感觉和思想是相同类型的机械式的过程。

关于伦理学,德谟克利特为人类行为提出了一套雄心勃勃的规则。总的来说,他认为,生活最令人向往的目标是快乐,我们最好是通过在一切事务上的节制有度和文化上的教养来获得它。随着伦理学成为哲学最关注的问题,哲学也走到了它的一个主要分水岭前,哲学的第一个时期结束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是自然的物理秩序。现在人们提出了许多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探讨他们应当如何举止有方。

【总 结】

西方哲学出现在地中海东北沿岸讲希腊语的地区,而第一批哲学家试图摆脱对宇宙的一种纯粹神话式的理解。最初的一群思想家试图辨识出构成万物的主要物质。泰勒斯主张是水,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说那是不确定的无限制物,而阿那克西米尼说,那是处于压缩和膨胀的不同阶段的气。毕达哥拉斯主张,是数字和数学的和谐为万物提供了基础结构。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则是火元素统一了自然世界中对立面间的张力和变化。另有一群来自希腊殖民地埃利亚的哲学家主张,宇宙是一个单一、不变且不可分的东西,叫作“一”,而我们所持有的,周围世界中存在着多样性和变化的日常观点则是完全错误的。率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巴门尼德,这一观点后来得到了他的学生芝诺的辩护,后者提供了若干悖论以表明,我们对于世界的常识观点比巴门尼德“一”的观点更为荒谬。

接下来的两位哲学家主张,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涡轮,将它的各种元素搅合在一起,以一种有条理、有结构的方式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各种物体。恩培多克勒主张,四种主要的元素是土、气、火和水,而爱和恨( 和谐与争执)两股力量使宇宙中纷繁的元素或相互融合、或彼此分离。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每种元素中都包含着其他每种元素的部分,而随着心灵的宇宙力量将诸种元素搅合在一起,个体对象开始具有独特的形状。在所有这些早期的理论中,原子论者——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的观点与我们现今抱持的自然观最为接近。宇宙是一个空虚的空间,其间叫作“原子”的不可分的微粒聚集起来形成了更大的物体。

尽管这些早期哲学理论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但背后驱动着这些思忖的哲学问题在今天仍然与在彼时一样有效。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在宇宙所有的变化背后,有什么东西是恒常的吗?在宇宙中,有没有一种与事物仅仅是看上去的样子截然有别的实在?后世的哲学家们将一次次地回到这些问题上来。

【研究问题】

1. 早期的希腊哲学家被认为推进了最早的一些超越宗教神话的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理论。对世界作出非神话性质的解释有什么好处( 如果有好处的话)?

2.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背后的基本元素。这在当代科学的观点看来似乎很幼稚,不过在前科学时代,持这种观点可能会有什么好的理由呢?

3. 在解释万物的本原时,许多早期的希腊哲学家聚焦在土、气、火和水四种元素上。在这些理论中,有哪个理论比其他理论更有道理吗?

4. 常言道,数学是物理学的语言,毕达哥拉斯想必也会同意。不过,在毕达哥拉斯看来,数学除了是物理学的语言之外,还是别的什么吗?

5. 与他同时代的人在提到赫拉克利特时,称他为一位晦涩的哲学家,而在他的残篇中,要理解持续的变化与统一的火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是一个挑战。请解释这种关联。

6. 巴门尼德关于“一”的观点是,只存在着一个不变未分的东西。这意味着你、我、帝国大厦,以及其他任何所谓的个体事物本质上都是一种错觉。是什么促使一个人采纳这种哲学观点的?

7. 芝诺悖论试图通过表明我们关于世界的所谓常识观点比巴门尼德的“一”的理论更有   缺陷来捍卫巴门尼德。姑且假定芝诺的悖论是成立的,并且无法解决。这会让巴门尼德的“ 一”的理论更加令人信服吗?

8. 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二者都涉及一个旋涡宇宙、基本元素和组织性力量。他们两个的理论有什么本质区别?

9. 尽管原子论接近我们当前对实在的认识,但原子论者在哪方面是错的 ?

10. 早期的希腊哲学家没有科学设备或实验来支持他们的理论。这会让这些         理论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应该直接不予考虑的、没有事实根据的玄想吗?

——节选自第一章《苏格拉底的前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