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暴露身份,红军装聋作哑14载,解放后开口已无法正常发声

1935年1月29日下午,躺在遵义习水县青杠坡一处战斗之地的何木林,在剧痛中慢慢地恢复了意识,听闻四周有声响,他用尽力气推开了压在自己身上的战友,抬起手臂希望有人可以看到他。

昨日这里刚历经了一场战斗,两个孩童玩心大发,跑到这里来捡弹壳玩儿。看见一人抬手,便犹犹豫豫地向他靠近。他们也分不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何木林说的又是江西方言,他们也听不懂,就只好回家找了父母前来。

赶来的村民将何木林背到了一个岩洞里,用土药方给他治伤,还每天给他送饭。慢慢的,何木林活了下来,腿伤渐好也可以走路了。本来他是想去找部队的,可这么多天过去了,部队去往了何方他全然不知,他只好选择了留在青杠坡生活。

因为他是江西人,话语中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当地人也听不懂,所以,为了不暴露身份,也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何木林开始装聋作哑,去了一个有钱地主家的糖厂,干活谋生。而这一装就装到了解放后,一装就是14载。

大家也只当他是一个聋哑人,全然不知他是红三军团五师教导营的班长,参加红军已经有6年,随军转战了多个战场,无数次与死神擦肩。

何木林生于1904年,原名何垂风,江西会昌人,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只求安安稳稳活下去。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也就只是希望他能帮着家里干点儿活,减轻一些负担。可是何木林不如此想,越长大越不认同父母间那种每日只关心一亩三分地的生活方式。

于是在1929年,红军在江西扩招时,他瞒着父母报了名,踏上了革命之路。后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不得不长征,何木林也打算离家随军而走。可是家里人很不赞同,他的父亲更是生气直言他只要离家参军,就不再认他这个儿子。何木林也明白父母的担忧,也理解父母那一辈人的想法,可是他确实不想碌碌无为过一生,便忍痛离开了家。父亲因此大发雷霆,还将其移除了族谱,所以何木林这个名字是他后来才改的。

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长征到遵义,蒋介石立马集兵十万,从四面八方朝遵义出发合围中央红军,意在组织各路红军的会师。大军压境,党中央作出决定:渡赤水入四川,再以重庆西边渡长江。于19日兵分三路向赤水挺进,只留下第三军团第4师阻敌。

敌人很快察觉到红军动向,分散兵力赶在红军之前,抢占了青杠坡、永安寺等地,拦住了红军横渡赤水的必经之路。24日战火在青杠坡点燃,何木林在27日的激烈交火中负伤,当场昏死过去。再次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便有了前面的故事。

虽然何木林当了十四年的“聋哑人”,可他的勤勤恳恳也被大家看在眼里,也在1944年娶得了一媳妇儿,对方是一起给地主干活的贫困长工的女儿,有了一个家后,两人的日子虽然平淡却也幸福。不过何木林始终没有开口说话,没有告诉过妻子自己的红军身份,一直到1949年解放后,他才开口说话。

“我……是……红军”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何木林像牙牙学语的孩童一般,久久才说得完整。原来14年的不开口,已经使得他无法正常发声,他不得不像孩子一样,重新练习讲话。

后来新中国成立,何木林红军身份得到了确认,也经上级安排获得了在供销社工作的机会。而他也从未忘记过救下自己的恩人,时常会去探望,就算自己年迈后,曾经的伤痛让他离不开拐杖,走路变得一瘸一拐,他也还是会去。甚至还交代就算自己走了,后辈们也要常去看望赵家人。这一来二往,两个原本毫无关系的家庭,渐渐亲如一家人。

何木林共有5个儿女,他一直都在教导孩子们要听党的话,跟着党走。他的孩子们也会将这些话,教给自己的孩子,一代又一代。

1979年,何木林因病去世,时年75岁。辞世前,何木林还特意交代,把自己藏在青杠坡,那个曾经和战友一起打过仗,也埋着其他兄弟们的地方。不过由于当时正值夏季,青杠坡又在大修公路,他的遗体实在不便保存,子女们只好就将其葬于狮子沟的集体公墓。

到了2014年,青杠坡修建了烈士陵园,何老的尸骨才终于迁至于此。这一次,他不用再和战友们分开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