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聂荣臻逝世后,杨成武泪流满面:你们怎不通知让我见他一面
图|1947年4月,萧克(左一)与聂荣臻、杨成武在正太战役
前言
1992年春,杨成武夫妇自福建返回北京后,去看望了聂荣臻。两人畅聊了一个多小时。
虽然医生根据聂荣臻的身体,不许他同客人谈话超过半个小时,可看到老部下兼战友的杨成武,聂荣臻还是饶有兴趣的和杨成武聊了很长时间,在医生的提醒下,杨成武不得不找借口离开,临别之际,聂荣臻仍恋恋不舍:
“成武,你不要走,我好久就没有这样谈了。”
聂荣臻与杨成武,两人自革命战争年代开始,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聂荣臻要比杨成武大15岁,在杨成武的心目中,始终把聂荣臻看做“最尊敬的、最可信赖的良师和益友”。
“聂政委喝过洋墨水,游学过苏联,真的了不起”
杨成武与聂荣臻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31年。
由于顾顺章的叛变,当时的中共中央在上海的处境十分艰难,尤其是一大批和顾顺章共事过的人都十分危险,来中央特科工作一年半的聂荣臻也不得不撤离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
图|聂荣臻抗战时期旧照
1931年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机,需要大量的人才,类似聂荣臻这样留学法国、苏联的人才,更是红军急需要的干部。
聂荣臻到中央苏区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也由此结识了杨成武。
杨成武是1929年参加闽西古城地方暴动参加红军,1930年3月闽西工农红军归入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后,杨成武任红四军第12师秘书、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虽然杨成武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毕业于长汀省立第七中学的他,在当时无疑要算是一个知识分子。
杨成武后来回忆初见聂荣臻时的情形:
“1931年底,他刚到瑞金时,高高的个子,清癯白净的脸庞,身着咖啡色皮夹克,英俊而文雅,像个大学教授。”
初次见面,杨成武对聂荣臻十分钦佩:
“聂政委喝过洋墨水,游学过苏联,真的了不起。”
不过,很快杨成武就遭到了批评。
1932年5月,红一、红五军团奉命沿赣江而下,准备伺机夺取敌人中心城市。当时毛主席考虑到敌强我弱,屯兵于坚城之下,对红军作战极为不利,因此建议部队改向闽西、闽南发展,红一军团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取得了漳州战役的胜利。
战后聂荣臻发现,杨成武所在的团,由于官兵不懂闽南话,错抓了很多人,于是急忙上报给了毛主席。并召集全团开会批评了杨成武: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抓人权,要求你们赶快查清,把抓错的人都放了。”
虽然遭到了批评,可杨成武却更加钦佩聂荣臻:
“他敢于实事求是,贴近劳苦大众,这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政策教育。”
两人不仅没有因为这一次的批评走远,相反还越走越近,最终成为忘年交。
图|1931年时任红一军团11师32团政委的杨成武
1932年3月,聂荣臻就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而担任红一军团11师32团政委的杨成武,也就此开始在聂荣臻的领导下工作。1932年12月国民党军粤赣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40万大军发动对中央苏区的进攻,第四次反围剿战役正式打响。
1933年2月,鉴于国民党军第一纵队与其他两个纵队相距较远,加之该部由乐安到黄陂一路上山高林密便于伏击,因此决定在敌人必经之路埋伏。
红一、红三军团以及红21军埋伏在左翼金竹、大坪地区,等敌第一纵队52师进入伏击圈以后,立即发动猛烈进攻。
国民党军52师遭遇伏击以后,立刻乱做一团,师长李明集中一个团的兵力掩护,打算夺西北方向逃走,当时西北方向正是杨成武团所防守的地方。
猛地见国民党军一个师扑过来,杨成武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特别是32团当时团长不在,军事指挥全都由政委杨成武负责。时隔多年以后,杨成武回忆起这一战来,仍感到有些忧惧:
“团长不在,我感到指挥力量单薄。”
可就在这个时候,聂荣臻冒着炮火赶到了32团前沿,配合杨成武一起指挥32团反击国民党军的冲锋,有了聂荣臻在,杨成武一下子感到了有力量。
图|1940年8月沙飞摄影,左起:舒同、聂荣臻、杨成武、聂鹤亭.
聂荣臻拿着望远镜,自己观察战场的情况,杨成武几次按耐不住性子,要求冲出去,聂荣臻不动声色:“还不到时候。”
一直到望远镜里看到了敌军的溃兵下来后,聂荣臻这才下令全团出击,杨成武拔出腰间的驳壳枪喊:
“同志们,跟我一起冲呀,聂政委刚才讲了,这是紧要关头,冲啊!”
32团犹如猛虎出山一般,直接将敌人冲懵了,第四次反围剿战役胜利后,32团改称红2师4团,聂荣臻亲自授予4团“勇猛冲锋”的锦旗,并勉励杨成武要“再接再厉”。
可杨成武知道,这一战4团能够取得胜利,是聂政委的功劳,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聂政委是军政全优,是红军之中少有的将才”。
聂荣臻和杨成武两人,还相互救了各自一命。
1933年11月17日,红一军团与红九军团在云盖山、大雄关战斗,由于这一仗打得十分艰难,红军被迫后撤时,一军团军团部遭遇敌毛炳文第八师的冲击,局势一度十分危险,聂荣臻一面下令军团部所有人员都拿起武器战斗,一面急调第四团回师拱卫,杨成武接到命令以后,立刻率领4团出发,化险为夷后,聂荣臻指着杨成武对林彪说:
“杨成武对我们有救驾之功。”
图|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前中)和杨成武(后中)的合影
无独有偶,1934年11月,红军血战湘江,红四团作为先头部队,奋战在第一线,结果过湘江时杨成武腿负了重伤。聂荣臻得知杨成武负伤的消息以后,特意嘱咐红2师师长陈光:“不要把杨成武留在寄养在老乡家里,一定要抬着他走。”
杨成武后来感慨地说:
“聂政委救了我一命,在首长的关怀和医生的照料下,我的伤很快就康复了。”
彭德怀夸赞杨成武,杨成武谦逊地说:不能给聂司令丢脸
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岁月中,杨成武始终跟随聂荣臻,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建立以后,聂荣臻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后又任代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和军委工作。
而杨成武则担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虽然两人这一时期并无直接的领导关系,可却始终保持老首长与老部下之间的默契。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聂荣臻负责志愿军出国作战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补兵、轮换等工作,也是在聂荣臻的协调之下。
图|杨成武
1951年6月,杨成武率领志愿军20兵团入朝参战,并参加了三八线以东的夏秋季防御作战,也因战功赫赫,得到了志愿军总部的表扬,彭德怀也盛赞杨成武:
“荣臻的部下,是很能打仗的。”
杨成武却不居功自傲,谦逊地说:“不能给聂司令的丢脸。”
聂荣臻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过于操劳病倒,在毛主席一再要求下,聂荣臻才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到外地休养,1954年聂荣臻出任军委副主席,从1956年开始,聂荣臻出任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科学技术工作。
1954年10月,杨成武调总参谋部,任副总参谋长。
两人这一时期并无直接的领导关系,可聂荣臻与杨成武,还是对彼此十分关心,对于各自的工作,也都十分支持,杨成武后来回忆称:
“在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我与聂荣臻同志接触更加频繁,使我感到他有非凡的气魄、胆略和远见卓识。”
1960年12月,聂荣臻因过于操劳,又住进了协和医院,12月23日,杨成武协同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一起去看望聂荣臻,当时由于国家困难,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生活上也出现了问题,聂荣臻考虑以个人名义向各大军区以及海军呼吁支援一下。
图|杨成武全家福
聂荣臻对郑维山说:“我知道你们的家底,你们有生产,有东西,你一定要拿出一些来,你可不能小气呀!”
郑维山当即表示:“东西我一定搞一些,另外还可以打些黄羊。”
另外杨成武也对聂荣臻的工作给予了支持,在聂荣臻、杨成武的安排下,“募捐”工作搞得十分顺利,一大批的鱼、黄豆、海带等都陆续送到了科研人员的手中。
聂荣臻因为过于操劳,身体不是很好,因此杨成武经常到医院去看望他,而杨成武生病后,聂荣臻也同样十分关心。
1966年6月的一天,杨成武的夫人赵志珍向聂荣臻汇报,代总长杨成武因为工作过于紧张,经常头晕目眩,经医生诊断,是患了美尼尔氏综合征。
由于聂荣臻当天上午下午都有会议要开,所以只能趁着傍晚去,秘书劝聂荣臻:“能不能晚饭以后再去。”
“不行。”聂荣臻不同意:“万一晚上还有会呢。”
这一年11月,杨成武工作中再次病倒,刚从西北试验基地回到北京的聂荣臻,在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以后,立即驱车赶往总参招待所杨成武休养的地方看望。
图|聂荣臻老照片
两位将军自革命战争年代延续的战友情谊,让人不禁感动。
杨成武遭遇不公待遇以后,聂荣臻始终相信自己的老部下,为了澄清事实真相,聂荣臻于1968年4月7日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详细的说明了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与杨成武共事的点点滴滴,并说明了自己对杨成武的看法。
毛主席在看了信以后,在上面批了16个字:
荣臻同志,信已收到,安心养病,勿信谣言。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亲自接见并安慰了聂荣臻。
也是在毛主席、聂荣臻的关怀下,1974年8月,杨成武恢复了自由。8月4日,杨成武临时从北出院后,在夫人赵志珍的陪同下,一起去看望聂荣臻。眼见当年的老部下来看望自己,聂荣臻显得十分高兴,两人从下午3点开始谈话,一直聊到了晚上8点,仍然是意犹未尽。
杨成武:“你们怎不通知让我见他最后一面”
毛主席十分关心杨成武的工作安排,1974年10月20日,毛主席在王海荣、唐闻生的陪伴下,与邓小平会面,提议由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并恢复杨成武的第一副总参谋长的职务,协同邓小平工作。
图|1987年杨成武、赵志珍重访河北易县
对于这次任命,杨成武本能地想要推却,他思虑再三对聂荣臻说:“最好不再回总参,把我安排在什么地方都可以。”
还是聂荣臻出面对杨成武说:
“主席亲自讲的,要你回去,为什么还不回去,赶快回去吧。”
在聂荣臻的劝说下,杨成武回到了总参工作,并主持了关于电子对抗部队的建设工作。
在那段风雨飘摇的日子里面,杨成武坚持在总参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并充当了叶剑英、邓小平、聂荣臻等人之间联系的桥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杨成武和叶剑英、聂荣臻都住在西山,杨成武将很多情况,都反应给了两位老帅。
有一次叶剑英找到了杨成武,提出了搬家的想法:
“记得以前我对你说过,要给我准备几个地方,你现在明白了吧。”
图|聂荣臻与钱学森
杨成武下午就把叶剑英的意思告诉了聂荣臻,聂荣臻反复叮嘱了几句,杨成武当即上山将聂荣臻的意思也告诉了叶剑英,没多长时间,两位老帅搬离了寓所。
1977年12月,邓小平与杨成武谈话,肯定了他这20多年来的功绩,当时叶剑英、聂荣臻两位老帅也在场,邓小平提出要杨成武到福州军区兼任司令员:
“'三杨’中,你最能打仗。今后,我主抓经济,你主抓军事。现在,就要用一下你的大名,你去兼任福州军区的司令员,这样对台湾、对美国,都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
1979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调整三总部、各大军区、各大领导班子成员,考虑到邓小平兼职太多,无法顾及,因此中央军委决定邓小平免兼总参谋长一职。
对于总参谋长的人选,也曾有比较多的意见,聂荣臻曾建议杨成武担任总参谋长,当时杨成武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已经两年。
杨成武在总参谋部工作多年,对于各项工作都比较熟悉,更为关键的是,杨成武当年65岁,年龄不算很大,身体也很好,比较熟悉军队的情况,聂荣臻认为,杨成武回总部工作是比较适合的。
图|杨成武与妻子赵志珍在家中(2000年5月)
虽然这一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可也足以说明聂荣臻对杨成武是十分信任的。
到了晚年以后,杨成武和聂荣臻分别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可在两人心目中,还有一件事尚未完成
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曾准备编撰晋察冀抗日战争史和华北解放战争史,可因为工作忙碌的关系,始终未能定稿。
聂荣臻晚年一直关心两本史料的编写工作,编写过程中遇到一些较大问题时,都会找聂荣臻请示,可每当这个时候,聂荣臻总是说:“请杨成武先提出意见,再作商定。”
后来聂荣臻写回忆录时,曾再三提醒编写组:“要多听听杨成武的意见。”
“成武同志战争年代一直同我在一起工作战斗,他记忆力好,头脑清晰,多听听他的意见有好处。”
事实证明,杨成武确实不负信任,他所提出的很多意见,给回忆录的编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图|杨成武晚年
杨成武多次前往看望聂荣臻,两人畅聊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种种事情,杨成武后来回忆称:
“他对我党、我国、我军的建设仍然非常关心,对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大业念念不忘。”
1991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92岁诞辰,当时杨成武尚在福建老家休养,专门打电话给北京的子女,要他们定做一个花篮,为聂帅祝寿。
1992年春杨成武夫妇自福建返京,专门去看望聂荣臻,当时医生专门嘱咐聊天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可也许是两人许久未见,最后两人畅聊了一个多小时。
杨成武夫妇起身告辞时,聂荣臻还颇有些意犹未尽,他恋恋不舍地对杨成武说:
“成武,你不要走,我好久没有这样谈了。”
聂荣臻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杨成武十分担心,多次询问聂帅的病情,5月上旬时,杨成武还听说聂帅身体情况已经有所好转,颇感安慰,没想到的是噩耗会突然降临。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逝世,享年93岁。
也许是过于伤心难过,聂荣臻办公室的秘书周均伦居然忘了通知杨成武。
图|聂荣臻晚年全家福
第二天一早,杨成武听秘书汇报聂荣臻去世的消息,话还没说完,杨成武立刻招呼全家驱车前往聂荣臻家中。
碰到周均伦后,杨成武痛哭流涕的责问周均伦:
“周秘书啊,我在聂帅的领导下,工作了60年,他逝世,你也不通知我一声,让我见他最后一面。”
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幕,无不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