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017-9-13】
#每日学论语#16.6
【原文】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qiān):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ɡǔ)。”
【译文】 孔子说:“陪侍上司说话容易反三种过失:不该说话,抢先说话,叫做急躁,轮到说话,却不说叫做阴隐;不察颜观色,贸然乱说,叫做睁眼瞎子。”
【微言微感】
或许这不公平,但是这是客观存在,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会如此——会干的不如会说的。
这里的会说,不是能言善辩,不是花言巧语,而是说到该说的时候,说在该说的地方,说给该说的人,说到恰到好处。
不该说的时候,抢着说;不该说的地方,胡乱说;不该说的人,晕着说;不该说的内容,贸然说……这些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孔子说:“言未及而言之为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ɡǔ)”。
坐一圈人,比你身份高的,比你学问深的,比你熟悉情况的,都在默不作声,那一定是有原因的。要么在等最高首长定调,要么是非分明后边有隐情,越位表态,毛毛躁躁,是把自己架到火上烤。
“大跃进”时候,每个村要定期到公社汇报“革命成果”。我们村老书记是个“老油条”,借故让一个副书记去参加乡里汇报。临去时候,老书记还嘱咐副书记不要抢着发言,要看看形势。
结果副书记年轻气盛,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给领导汇报机会,就忘乎所以起来,贸然实话实说,大谈把各家各户铁锅、铁锹收集起来回炉炼钢,如何劳民伤财,意义不大。
公社革委会主任铁青了脸,几次要打断他的话,他看旁边角落里有人频频点头,就更加人来疯,说得手舞足蹈,知道领导拍案而起,才想起老书记的话。
当然,后面的事情大家可以猜测,在那个年代,批斗会肯定是少不了的,停职反省也是一定的,这是破坏社会主义伟大建设,打成右派都是自然而然的。
有一哥们儿,工作很能干,平时也没问题,就是不能喝两杯,三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就轮不上别人说话了。开始在单位很受领导器重,肯吃苦,会干活,人品也不错,领导是要重点培养的。结果陪领导出去几次,领导便再也不带他出去,提拔重用的事情也没有了下文。领导不说他先说,领导不喝他先喝,领导夹菜他转桌,他倒是痛快了,别人的感受呢?
说不说都可以,就不要说;多说少说一个样,就少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多说无益, 何方少说。君无戏言,贵人语迟,有地位的人,有权柄的人,不得不慎重。因为每说一句话,都是要负责的。
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信,说话需要过过脑子,需要看看形势,需要把我时机。
该说的时候,一定要当仁不让,不卑不亢,铿锵有力,义正言辞,说出水平,说出见识,说到点上。
24岁,我去舞钢市二小做校长。就职演说三点:二小必须发展,二小能够发展,二小这样发展。必须发展说三点:昔日的辉煌不允许我们止步不前;领导的重视要求我们只能奋起;家长的期望激励我们退无可退。能够发展说三点:天时、地利和人和。如何发展讲三点:民主、科学和落实。
我一个涉世未深的农村小学校长,能够受命于危难之中,马上稳住局面,而且在那里一干就是九年,稳稳当当,成为一面旗帜,大家说,我的第一次亮相,大家就觉得与众不同。
后来,每一年教师节座谈会,每一次迎检座谈会,领导都推荐我参加发言。
我自己给自己也定了规则: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谨言慎行,多做少说。空话不说,套话不说,废话不说,说不出新意不说,想不明白不说,做不到不说,损人利己的话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