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14.21[2017-7-3]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cháo),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fú)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fú)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齐国大夫陈成子以下犯上杀了国君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然后上朝,禀告鲁哀公说:“陈恒杀了齐简公,请发兵征讨他。”哀公说:“你去告诉那三家大夫吧!”孔子说:“因为我也曾忝(tiǎn)为大夫,不敢不来禀告,国君您却说:'禀告那三家大夫吧!’”
孔子出来后就跑到三位大夫家里作了禀告,三家大夫都不同意出兵讨伐。孔子出来后说:“因为我曾忝为大夫,不敢不去禀告呀!”
【微言微感】
陈成子这个人,是齐国田氏家族第八任首领。他玩弄权术,自行废立,让田氏慢慢取代了姜氏,而成为齐国之主。
古音田、陈音近,所以,陈成子也就是田成子,陈恒也称为田恒。后来,汉朝为汉文帝刘恒避讳,改田恒为田常。因此,陈成子、田成子、田恒、田常其实是一个人。
前485年,田成子承袭父亲田乞之位,唆使齐国大夫鲍息弑杀齐悼公,立齐简公。前481年,他又发动政变,杀死了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齐平公。之后,独揽齐国大权,排除异己,国内实施惠民政策收买人心,国外归还鲁国被侵略的土地,和吴、越、晋等邻国建立友好关系。慢慢控制了齐国大权,逼迫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齐侯。
田氏得罪孔子了吗?没有。
孔子在齐国,不能容的是晏子,是晏子劝齐景公不要重用孔子的。齐景公死后,田常的父亲才慢慢得了势。孔子和田常无私仇。
有一年,齐国要攻打鲁国,当家的就是田常。孔子为了就母国,就派子贡说服田常攻打误国,从而避免鲁国受战争之苦。
这一次,孔子为什么要让鲁国出兵攻打齐国呢?鲁国能打过齐国吗?
首先,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儒家一直在捍卫公平、正义和秩序。
孔子认为,一切的混乱,都是因为秩序的混乱。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什么这么说?那时候的齐国就已经出现了动乱的征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齐景公得位不正,下边大臣也有不臣之心。后来,齐桓公死后,因为废长立幼,给了田氏机会,给自己后代埋下了祸根。
按照孔子的理想,诸侯都应当尊王,大臣都应该忠君,百姓应该奉公守法,这样才能国泰民安。
但是,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渐渐消失,诸侯坐大,开始挑战天子,完全不把周天子当回事,比如郑庄公一生气,就组织农民工,把周天子在温县和白马寺以东的庄稼给哄抢殆尽。再后来,秦王更是把象征王权的九鼎给搬走了。
当然,上梁不正下梁歪。诸侯不守规矩,诸侯的权臣也纷纷效仿。比如鲁国“三桓”,齐国崔杼、庆封、田氏等,胡作非为,甚至不满意君王就直接杀掉换一个。余此类推,权臣也会遭到报应的,比如家奴阳虎、公山不狃暴乱。
有子曾经说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父慈子孝,尊卑有序,这看着说的是人伦,其实也是讲的政治。
一切的混乱,都因为关系的混乱。关系没问题,一切秩序都没问题。
所以,孔子希望鲁哀公勇于担当,借着有道伐无道正义之战,帮助齐国维护正统,也提高自己的影响力,确立自己的地位。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都是借着“尊王攘夷”来确立盟主地位的。而且,战争也可以促进中央集权,借机削弱尾大不掉的三桓势力。
结果,无所作为的鲁哀公做了缩头乌龟,明哲保身的“三桓”根本不可能去管齐国的事。
这仗能答应吗?
孔子是谋划过的:齐国田常弑君乱政不得人心,反对的人起码有一半;鲁国有道伐无道,正义之师,和齐国反田势力联合,胜算还是蛮大的。
值得一试!
孔子觉得鲁哀公能听的他的劝告吗?沐浴而朝,说明孔子是左思右想,反复权衡过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毕竟是七十岁的老人了,毕竟这是最后一次参政机会,如果哀公答应伐齐,孔子振臂一呼,弟子们都召回来,子路、子贡、冉求、宰予、子夏、子张、子羔……
孔家军如果被重要,齐鲁夹谷会盟还是有可能重现一次,鲁国中兴还是指日可待的。
然而,鲁哀公让孔子失望了。不耐烦地说,你去问问三桓吧,你只要能说动三桓。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孔子两次说同样一句话,是喃喃自语,是无可奈何地自嘲。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人事,听天命。我知道说了也没人听,但是我依然要说。
人,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
面对邪恶,不敢发声。今日邪恶伤害他人,我们不发声;他日邪恶侵犯我们,谁还能发声?
很喜欢一篇文章《红角羚羊》,主人公是一只与众不同的红角羚羊,它不愿意逆来顺受,勇敢地把所有的羚羊组织起来,抵抗一切天地的侵害,它冲锋在前,无所畏惧,所有的羚羊紧随其后,如飓风,如巨浪,让那些豺狼虎豹都望风而逃,鳄鱼都被羚羊群活活抵死。
后来,它老了,在羊王挑战赛中失败,新的羊王不再无私无畏,新的羊群又成了鬣狗们任意屠宰的食物。
孔子,以老迈之躯,对弑君奸臣发出正义的怒吼,虽然没有得到回应,但是其精神如巍峨高山,令人崇敬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