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寄语|陈春花:大学的精神

对大学独有的情节,让我受益无穷。喜欢在大学校园里漫步,喜欢看夜晚通明的图书馆灯光,喜欢告示板上色彩斑斓的广告,喜欢冲气十足的操场,也喜欢清晨树下喃喃的阅读声……

每到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我都会想办法去看大学,世界上的大学究竟有多少?没人统计过。中国有两千多所,美国有六千多所。各国的大学形形色色,各具千秋。尽管大学之间是如此的不同,可是总是有一些东西是一样的,而正是这个特质深深地打动着我。

01

惟其包容,才有其大

自从1530年以来,西方世界只有85个机构存活至今,其中就有70所大学。为什么大学会具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为什么大学总是一种象征?为什么大学可以承载历史和时光?是因为大学有着精神的特质。

大学从创立起就体现着独有的包容特质。大学创立于中世纪,大学(University)来自拉丁文名词「universitas」,意思是「整体」「社会」「世界」「宇宙」。因此,大学从词源上就已经蕴含了包容万象的特性。

这种包容性在大学数百年历史中不断发展丰富,使大学成了一块包容不同学派、观点、人才,能够自由开展各种学术研究和探讨的领地。这种包容性已经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大学在创办之初就秉承了这种精神特质。上个世纪初,马相伯先生在创办复旦公学的时候,提出12个字,叫「囊括大典,网罗众学,兼容并收」。在复旦创办之初,就吸纳了十几位留洋的学有专长的教师,开设的课程令人耳目一新。

蔡元培先生提出「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京大学兼容并蓄、思想自由的精神,也确立了中国大学的基本准则和文化精神。

从马相伯的「兼容并收」到蔡元培的「兼容并包」,这份包容,给学子们以宽松的环境,思想的冲撞,见解的交融,心胸和视野的开阔。

02

惟其常新,才有活力

大学之所以具有活力,是因为她在本质上是创新的。鲁迅先生曾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我们也可以说:「大学是常为新的。」

大学具有不断创新的内在动力,这是由大学对于知识无止境的探索所决定的,也是由大学需要不断培养青年学生决定的。大学的这种创新性,对社会文化有引领的作用,使大学成为社会的思想高原和文化的辐射源。

大学的创新不仅在社会思潮,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始终走在社会的前列。创新需要积累,创新需要勇气,甚至牺牲。

上个世纪50年代,生物学界照搬前苏联的米丘林学说,错误地把遗传学批判为资产阶级的科学。复旦的谈家桢教授顶住这些批判,继续广泛介绍遗传学说,带领师生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第一个将分子生物学介绍到中国的科学家,他所领导的遗传研究所成为中国基因遗传研究的重要基地。

倘若没有当年谈家桢教授的坚定、执著,就不会有今天生命学界的多样化和繁荣,中国人就不可能参与人类基因图谱的测试工作。

大学里就应该拥有求异思维,或者是逆向思维;大学里欣赏的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欣赏从众行为,赞赏批判精神。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创新才有可能。

「不强调认同他人而否定自己,不努力否定他人而标新立异,只是把握好自己,认同自己。」 非常认同曾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秦绍德先生在一次讲话中说的上面这段话。

大学就应该是保持个性,张扬创新,尊重独立的地方;大学就应该是保持创新,接受挑战,引领文化的圣地。

03

惟其承担,才有魂魄

马寅初校长是北大历史上一个骨气非常硬的校长。他说: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在他看来,为了追求真理应该舍得牺牲一切。

当「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从北京城传到清华园后,闻一多先生只将岳飞的《满江红》书于墙壁,清华学生的队伍就集合起来了,浩浩荡荡向城中进发;当日寇铁蹄进逼华北,清华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安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呐喊,这成了「一二·九」爱国运动的动员令。

民族危亡则大学艰难,国运昌盛则大学兴旺,从中国大学的发展史来看,大学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大学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中国的大学不仅根植于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之中,而且北大、复旦、清华都分别诞生在中国近代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 北大创建于1898年,这一年,「戊戌变法」失败,意味着中国封建王朝的自我改革运动不可行,要寻找新学之路。
  • 复旦创建于1905年,这一年,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被宣告废除,中国教育乃至中国文化,从此开始了新旧分野。
  • 清华诞生于1911年,这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由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这些承担,彰显了大学的责任,也使得大学拥有了振兴民族的使命,这样的使命感给大学以灵魂,给青年以动力。

02

大学教育的本质:崇高品性的形成

包容、常新和承担让大学具有了久远的根基,有了可以熔炼学生骨骼和精髓的元素。

很多人问我,大学最重要的价值在哪里?

在我理解,大学教育最本质的过程是人文的过程,是崇高品性形成的过程。

同样的年轻人,考入大学和没有进入校园,一年下来两个人就完全不一样了。是什么使他们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是大学的人文熏陶、大学的精神修炼。

大学的重要性,是其他方式都不能替代的,不是知识,不是设备,也不是大楼,而是大学所具有的精神特质让学生受益终生。没有在大学里浸泡思念,年轻人就不会真正具有知识的魅力和完整的人格。

大学的功能不限于「知识传播之地与知识产生之地」,大学的教育是「人格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大学的重任在于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与创造,大学是精神的象征。(本文完)

(0)

相关推荐

  • 复旦培训有感

    晋江上海往来奔,复旦十天感受深.逸仙粤海酒店里,中青初高全聚齐.海鲜烧烤共欢喜,举杯同庆异地聚.两两一组总相依,相谈话题深夜里.凡是优秀话有理,组织培训有见地.复旦新闻9室起,内心世界初开启.人文精神 ...

  • 北大程苏东:每个人的生命中都需要一本属于自己的经典

    程苏东:做一个独立的知识人 来源:微信公号--北京大学招生办 如果要问我:初入燕园的这群新生首先要关注什么问题,我的回答可能是:在北大这四年,除了得到一个学位外,到底还可以得到些什么.做一个独立的知识 ...

  • 2021参考:清北、华五在八个教育大省近三年的投档分、位次

    "清北",就是清华.北大,我国最顶尖的高校:"华五",一般指华东五校,就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以上七所,加上哈尔滨工业 ...

  • 清华北大复旦学霸的五条学习法宝,家长们一定要收藏好哦~ #育儿知识 #育儿 #学习方法 @DO...

    清华北大复旦学霸的五条学习法宝,家长们一定要收藏好哦~ #育儿知识 #育儿 #学习方法 @DO...

  • 新年寄语 | 陈春花:相信生活,敬畏责任,重塑自我

    2020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注定以其特殊性被载入人类的历史. 当我写下这一句话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描绘将要过去的2020年.如果用色彩去做诠释,黑.灰.蓝.红四色交织在一起,绝望与惶恐,曙光与希 ...

  • 新年寄语 | 陈春花:涅槃重生 预见未来

    文 / 陈春花,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华夏基石e洞察智库撰稿人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春暖花开联合发布 2020年超乎所有人的意料,也注定以其特殊性被载 ...

  • 陈春花:大学的精神

    导读:大学的功能不限于「知识传播之地与知识产生之地」,大学的教育是「人格教育.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基础」.大学的重任在于知识和精神的传承与创造,大学是精神的象征. 文章来源 春暖花开 大学不在训练人力 ...

  • 【开学寄语】陈春花:学习,是对自己的教育

    导读:你的未来,最核心的根本要素,是你自己.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新学年开学季,请好好去享受又一个让自己成长的学年吧! 新学年又开始了,用什么样的心绪迈入校园和课室,的确是一件值得认真对待的事情.作为开学的 ...

  • 陈春花开学演讲:万物之中,生长最美

    导读:2020年9月11日,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举办的2020级MBA开学典礼上,陈春花教授发表了题为「万物之中,生长最美」的精彩演讲,深情寄语2020级新生.以下为演讲全文. 0 ...

  • 陈春花:大学究竟学什么?

    导读:相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大学四年的时光极为短暂,其间只能去探索人生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是极为特别的,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在本文中,陈春花教授回答了多数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以帮助大家建立 ...

  • 陈春花新年寄语:相信生活,敬畏责任,重塑自我

    2021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个特别的时刻,陈春花老师送来了新年寄语: 经历过疫情洗礼并勇于重塑自我的人,能够赋予自己生命以意义,这意义可以超越人类自我的狭隘,可以超越技术的中性而归于人性的光辉,可以 ...

  • 陈春花告诉你:大学究竟学什么?

    发现思想力 成就影响力 导读:相对于人的一生而言,大学四年的时光极为短暂,其间只能去探索人生的一小部分.但是这一小部分是极为特别的,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和广度.在本文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员教授. ...

  • 陈春花:预算失控?需要改变这四个习惯

    导读:通过对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评价习惯以及对话习惯的改变,可以让我们的预算管理更加有效. 如何做到预算控制,是控制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企业如今都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真正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