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他乡明
老杜在《月夜忆舍弟》诗中写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此表达对兄弟的思念,对世事的感伤。自此之后,这五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字所组成的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诗,便具有了某种神奇的审美意蕴,被人们广为传唱,逾千年而不衰,“月是故乡明”遂成定论。事实上我们都清楚,天上只有一个月亮,本无所谓“故乡月”和“他乡月”之分。既然如此,“月是故乡明”又从何谈起?
很简单,月无故乡和他乡之分,但人有,人所处之境亦有。背井离乡之人,客居他乡之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才生出“月是故乡明”的感觉。若非人在旅途,若是家人团聚,若是就在家中望月的话,恐怕“月是故乡明”的感觉就不那么强烈了。由此可见,只有离开故乡,只有来到他乡,才会发现月亮的不一样的明亮,而这里所谓的月亮,已经不是眼前的月亮,而是心头的月亮。因此,与其说“月是故乡明”,还不如说“月是他乡明”——距离故乡越是遥远,分别时间越长,心中的月亮就会越明亮。
故乡,在汉语中是个沉甸甸的词汇,不仅有温度,而且有重量。但其温度和重量又是个变量,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还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年轻时,争着抢着离开故乡,越远越好;年纪大了,又想着念着回到故乡,即使人回不来,也要让尸骨回来。大多数人,大致如此。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人,没有长时间离开过家乡的人,没有客居经历的人,是很难体味的。想家,这两个字所包含的情愫,岂止千言万语!
家的概念的形成肯定是早于国的,这点毋庸讳言。本文也不想辨析是有家才有国还是有国才有家。“家”字上半部是“宀”,代表房子;而下半部却是“豕”字,“豕”即是“猪”的意思,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才算富足安定。有人说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不对的,猪才是。它们为了人类的生息繁衍,还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不惜牺牲自己。时至今日,没有见到人类对猪表示丝毫的感恩,依然大肆屠杀。但猪呢,无怨无悔的待在那里,肥头大耳,笑容可掬。猪们肯定知道,它们不可以出走,一旦它们离开了,家就空了,家就不是家了。这似乎有种隐喻在其中:家就是用来让人背叛的地方,不管你伤它有多深,它永远不离不弃,守在那里,等你归来,家就是家。
天上的月亮,圈里的肥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看过《西游记》的朋友们一定知道一个故事,那就是天蓬元帅和嫦娥的故事。嫦娥居住在天宫,天蓬元帅爱上嫦娥,因醉酒闹事,被贬到人间,错投猪胎,变成一头猪,经观音点化,追随唐僧西天取经,法号悟能,别名八戒,俗称猪八戒,后修得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不知大家想过没有,古人在创作这个神话的时候为何非要让他变成猪?变成狗不行吗?不行!我们的祖先早就明白一个道理,圣洁的月亮必须要和邋遢的猪在一起,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这就像我们人一样,不管你走多远,飞多高,哪怕是到月亮上面,回到家里,你还是一头猪,安安稳稳的,舒舒服服的,一头猪。李白若是明白此中玄机,这句诗当这样写: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念猪。
中秋之夜,客居他乡的,安守故园的,也许都会赏赏月、喝喝酒,不管你是独身一人,还是家人团聚,都希望你能快乐,篡改古人的一句诗,送你,代表我所有的祝福:月是他乡明,猪在故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