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瞎练!这3点做好,你就不是在瞎跑

观察身边有在跑全马的朋友,不少人对于参加马拉松的比赛乐此不疲,四处比赛。对他们而言跑马拉松只是工作与生活之余的休闲活动,可以到处旅游又有益身心健康。
但在这些跑友中,也有不少内心深藏着「变强」的意愿:希望能在通过终点线前,抬头在计时钟上看到比之前都还要短的时间。破PB的成就感就如同初恋一样是令人永生难忘的。
若原本就只是为了「休闲」而运动的跑者,随性且轻松的训练即可;但如果是以「变强」为目标的话,随性的训练就只能会有随性的成绩。
想要突破个人原有的界限,就必须撇开「休闲」的心态,改以用「盖高楼」的心情来锻炼自己。因此,拒绝瞎练,开始科学化训练非常重要。
怎样开始科学化训练?
我自己在思考科学化训练过程中归纳出三个很重要的元素。
量化
首要是数据,另一种说法是“量化”。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科学。
过去教练是凭自己的经验与感觉在教学,有些教练的感觉很厉害,因为他很有经验,所以光用直觉的判断就精准无比,但这是他二三十年的经验累积下来。
大部分跑者跟教练没有这二三十年的教学经验,所以他们很难进入教练这个行业;同时,对大多数的跑者来说也很难客观地认识自己。
数据的功能是让人比较客观地进行训练这回事,所以科学化的第一个化是量化。
过去量化很难,因为硬体太贵。但现在跑步的量化数据通过手表就能做到。
曾经有一位台湾棒球选手问我:为什么棒球在台湾这么火红,但却没办法像跑步一样使科学化训练普及起来?我认为原因很简单,因为硬体不成熟,除非棒球和球棒里已经安装了很成熟的硬件系统可以把数据采下来,有准确的数据之后,分析才有意义,接着才能够运用在实务的训练上。
换句话说,如果硬件没有成熟与普及,就不可能进行科学化训练及其推广工作。
回到跑步,正因为具有心率与GPS功能的跑表在近几年开始普及,才有可能科学化训练。
个人化
有了数据之后才能进行科学化的第二个步骤:个人化。
每个人都不同,每个人的心率区间也不同,如何更客观地解读每位跑者的技术是好是坏?需要数据。
周期化
接下来是:周期化。
每位跑者的进步曲线都像潮汐一样,有一定的规律存在,我们必须顺着这个规律来调整训练量与内容。
跑者的进步并非像上方的红线一样是直线向上爬升,每次训练之后人的体力与技术知觉都会下降,接着透过恢复与休息,进步才会发生。所以:“休息,是训练的一部分”。
如何掌握训练强度、训练量与休息的比例?在过去是凭教练的经验在调整,但有了量化的数据后,教练就能更客观地进行这一项作业了。
量化、个人化与周期化是科学化训练的三大元素,想要把身体打造成精密的仪器,像精英选手那样高效训练,这三者缺一不可。
量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因为如果不量化,其他两项也无法具体落实。量化说白了就是把原本抽象的成果与主观感觉数字化。
为什么量化至关重要?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
我们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辆赛车,其中引擎的马力、油箱大小、供油与排气系统就像跑者的“体能”,但如果车体本身不够坚固,引擎再强大也没用。
一个体能很好,“力量”不足的跑者,就像是把F1 赛车的引擎装到家用车上,油门踩得过大,车身就可能会解体。当然,不管车子的性能如何,驾驶的技巧也很重要,如果你把车钥匙交给一个没有驾照的人,请他把车开回你家,途中很可能发生车祸。因此跑者的跑步“技术”就像赛车手的开车技术一样重要。
传统的跑步训练格外注意体能的培养,却对技术、力量关注甚少。很多人误以为体能好就一定跑得快,但它其实只是影响跑步表现的一个因素。事实上,力量与技术太差,体能太强正是造成运动伤病的主因。但如你想提升跑步实力,这三者得同步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