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是如何的坏 | 李子·早茶夜读385

385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李子金句

他早早给自己挖好了护城河
其中最有力道的手笔
就是让儿子主动参加八路

地主是如何的坏

文/ 李子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李子。

这次继续读丁玲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一篇土改的小说,源自丁玲一九四六年的经验,有很强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国内对立矛盾激化:

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我从延安到了张家口。本来是要去东北的。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一时交通中断,只得停下来。

丁玲在路上停了下来,巧也不巧的就遇上了这新的任务:

正在这时,一九四六年夏天,党的关于土改的指示传达下来了。我是多么欢喜呵!我立刻请求参加晋察冀中央局组织的土改工作队,去怀来、涿鹿一带进行土改。这对我是一个新课题。我走马看花地住过几个村子。最后在温泉屯停留得稍久一点。说实在的,我那时对工作很外行,在内战逼人的形势下,要很快的了解分析全村阶级情况,发动广大贫雇农,团结起来,向地主阶级进行斗争,以及平分土地、支前参军等等一系列工作,我都有点束手无策。工作主要是陈明、赵可做的,我跟着参加会议,个别谈话,一个多月,工作全部结束时,张家口也吃紧了。

一个多月的土改生活经历,就是这篇小说的直接资料来源。

另一方面,丁玲在前言中也特意提到:

文艺为工农兵是毛主席在一九四二年提出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许多文艺工作者刻苦努力,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给人民留下了不少优秀作品,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成长了一大批为人民熟悉热爱的作家。

也就是说,这是一篇为了响应文艺号召的政策,而特别努力的一篇作品。丁玲在这时代大背景中,刻画了土改运动中的一干人物形象。大家有许多不同的阅读角度,我就补充一个感兴趣的点:地主,到底是如何的坏?

地主,是如何的坏——这是土改运动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自然也是这类小说要描写(或者说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篇小说中的头号地主,就是钱文贵。他的出场,来自于富农顾老汉和她女儿的对话,原因是他家和钱家的一点纠纷:

前年春天顾老汉的儿子顾顺挖水渠的时候,稍稍动了一下钱文贵的长在渠边的一棵柳树,后来刮大风,柳树便倒下来,横到渠这边,压在顾家的梨树上,梨树压折了半边。钱文贵要顾顺赔树,还不让别人动他的树。依顾顺要同他论理,问他为什么不培植自己的树?可是老头子不准,全村的人也明白,都看着那棵梨树一年年死下去,都觉得可惜,可是谁也只悄悄的议论,不肯管这件闲事。

这一开始,顾老汉出场了,驾着马车回村——这是很不寻常的,马车在村里不是常见之物。丁玲通过这种方式,揭开了土改大幕的一角,同时,也透过两家纠纷,显出了钱文贵的势力。要知道顾老汉家底不错,两家还是亲家。这一树压着一树,梨树死了半棵。这可能是一种隐喻。

后面提到钱文贵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他虽然只在私塾读过两年书,就像一个斯文人。说话办事都有心眼,他从小就爱跑码头,去过张家口,不知道是哪一年还上过北京,穿了一件皮大氅回来,戴一顶皮帽子。人没三十岁就蓄了一撮撮胡髭。同保长们都有来往,称兄道弟。后来连县里的人他也认识。等到日本人来了,他又跟上层有关系。

所以这是一个很能活动的人,混世面的。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自然可以对应上,有一类这样的人,一般可以做到有钱有势。所以钱家:

他们家里的妇女,也是不怎么劳动,他们家里就没有种什么地,他们是靠租子生活,主要的还是靠钱文贵能活动。所以钱家不过六七十亩地,算不得大地主,日子却过得比一般人都要舒服,都有排场。

但这样的人比较精明,能够审时度势,预先感受到风声冷暖,于是就让儿子做了八路,成为了抗属:

今年春上钱文贵也把儿子送走了。钱义是自愿当兵,他的老婆不愿意,但也没什么好说,也不敢说什么。人家父亲钱文贵还喜欢着呢,钱文贵说他就拥护八路军,看着共产党就对劲,钱文贵还对顾涌说:“送去当兵好,如今世界不同了,有了咱们的人在八路军,什么也好说话。你知道么,咱们就叫作个‘抗属’。”

而且,别人不了解顾老汉驾马车回来的玄机,钱文贵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寻常。赶紧让儿媳妇(顾老汉的另一个女儿)回娘家打听内幕:

听见别人说顾涌借了胡泰的车子,他心里好笑:你顾老二是个老实头儿嘛,也学着扯什么谎?要真是胡泰病倒了,还能放他媳妇回娘家?不是已经到了收蒜的日子吗?胡泰今年至少也能种上四五亩蒜,他们八里桥今年正是种菜的年头,光靠他们自己家里的女人编蒜,都编不过来咧,这里面一定有讲究。

人物形象,至此揭开了一角。

地主一词,最早的含义是本地的主人。后来成了田地的主人。但这些意思,都没有什么贬义。带有政治色彩的定义,据查来自于主席1933年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其中定义:“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自此,地主就成了农民的对立面,对立的剥削阶级。

1946年被创设的钱文贵,也就是这样的地主。

话说钱文贵已经提前嗅到了土改运动的风声——或者预知了危险。但是他本人到底是如何坏的呢?以及,他是什么立场和行动呢?

钱文贵和失意的小学教员任国忠的对话,一上来就暴漏了他的想法:

“……报纸上也登载了这号子事,说是孙中山的主张,平安镇都已经闹得差不多了。财主家的红契都交出来了。咱涿鹿怕也逃不脱。凡是共产党八路军管的地面就免不了。”这时钱文贵的眼睛就更眯成了一条缝,他说:“那当然,这是共产党的办法,不,是……是叫政策!这个政策叫什么?呵,你刚才说过了的叫什么呀?呵!这叫做‘耕者有其田’!是的,‘耕者有其田’,很好,很好,这多好听,你叫那些穷骨头听了还有个不上套的!嗯,很好,很好……”停了一会,他又接下去说道:“不过,唔,天下事也不会有那么容易,你说呢,老蒋究竟有美国人帮助。”

这政策叫做“上套”,穷骨头没有不上套的。

这一段很有代表性,也是小说中钱文贵第一次对政策(国内环境)发表看法。带着隐身者的隐隐挑逗,带着精明者的不精明。或者说,这立刻给人物预设了立场。

也就是说,钱文贵是很精明的,他已经知道时代在变了。虽然他算不得大地主,但在村里,财务势力也是首屈一指。他早早给自己挖好了护城河,其中最有力道的手笔,就是让儿子主动参加八路。

这样一个人,也许财务势力就来自于他的精明,攀附各种势力,能混得开。这样的人,自然就讲排场,有脸面,家里树被挖动了些——然后倒在挖渠人家里的果树上,怎么可能去赔偿。但这样的“坏”(有势力),也就是这一类人的自然表现(和黄世仁还有差距)。

问题在于,他如此精明,怎么第一次发言,就开始挑逗失意的任国忠,对“政策”开始嘲讽呢?他可是让儿子参加了八路呢!

这是因为钱文贵是有立场的,他终归是要对抗土改的。为什么?因为他是地主。地主,是靠剥削农民而生的人。地主是吸血鬼。地主不是人。

结果,后面长长的篇幅中,这钱文贵就是头尖,就是硬柿子,站在人民的对立面。虽然他使尽了全身解数,结局是定了的:

这时忽然从人丛中跳上去一个汉子。这个汉子有两条浓眉,和一对闪亮的眼睛。他冲到钱文贵面前骂道:“你这个害人贼!你把咱村子糟践的不成。你谋财害命不见血,今天是咱们同你算总账的日子,算个你死我活,你听见没有,你怎么着啦!你还想吓唬人!不行!这台上没有你站的份!你跪下!给全村父老跪下!”他用力把钱文贵一推,底下有人响应着他:“跪下!跪下!”左右两个民兵一按,钱文贵矮下去了,他规规矩矩的跪着。于是人群的气焰高起来了,群众勐然得势,于是又骚动起来,有一个小孩声音也嚷:“戴高帽子!戴高帽子!”郭富贵跳到前面来,问:“谁给他戴?谁给他戴,上来!”台下更是嚷嚷了起来:“戴高帽子!戴高帽子!”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跳上来,拿帽子往他头上一放,并吐出一口痰去,恨恨的骂道:“钱文贵,你也有今天!”他跳下去了,有些人跟着他的骂声笑了起来。

批判钱文贵,最犀利的“斗争语言”是这样的:

程仁问大家说:“父老们!你们看看咱同他吧,看他多细皮白肉的,天还没冷,就穿着件绸夹衫咧!你们看咱,看看你们自己,咱们这样还像人样啦!哼!当咱们娘生咱们的时候,谁不是一个样?哼!咱们拿血汗养了他啦,他吃咱们的血汗压迫了咱们几十年,咱们今天要他有钱还债,有命还人,对不对?”

这是一种罪大恶极。这就是地主的坏。丁玲在具体工作中一个多月的经历,再加上时代的背景同时也是作者所主动追求的,浓缩成最后的文学尝试,就是这样的地主形象。

其实,在结局到来之前,钱文贵已经对着女人们发过一通宣言,算是这个地主最好的自白:

“你们好没有良心,田地又不是祖先传下的,一点一滴都是我钱文贵一人挣的,我爱给谁就给谁。春上说分给你们,也全是为的你们成家立业。如今钱礼是个傻子,又不会掌财,钱义上队伍当兵去了,你们妇道人家,能干个什么?家当放在咱手里,还不是替你们操一份心。如今村子上闹共产,你们就先嚷起来,先从家里杀起,谁知道当先锋,打头阵,倒是你们!好,你们就以为翅膀硬了,不要靠老子了?嗯,红契放在这里,要,你们就拿去,只是将来有了事可不要来找我!”

这篇小说,读这一段最有感触。

丁玲如果朝着这个方向,把地主们写得更丰富一些,就更好看了。

其实,前有例子,如之前读的祥林嫂中的鲁四老爷,如后来的作品,白鹿原,也有地主的人物。就拿鲁四老爷来说,他并不是一个符号。他读旧理学,他给祥林嫂工作,祥林嫂第一次被抓回的时候,他说了“可恶”,又说了“然而”。他没有主动迫害祥林嫂,但他终不能允许祥林嫂参加年终祭祀。到底是谁逼死了祥林嫂呢?是鲁四老爷地主一家吗?

本周主题书

2019.8.26~2019.9.01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四十八年来,像我这样的人 | 宇帆

你也知道这是套路 | 邱小石

地主家的女孩美不美?| 陈童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阅读有谱系

每晚9:30,不见不散

本期主题

巴金

下期主题

我在霞村

上期主题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

  • 罗莽夫:周未饮茶有感(趣文)

    周未忙,忙着找个好茶坊. 早茶好,一杯红茶一包面. 好无奈,老店都是老相识. 打哈哈,个个大名记不清. 认得你,小时打架揭房顶. 不相认,当年当过红卫兵. 早相认,听说你上过前线. 好象认,几十年来从 ...

  • 1950--1953年土地改革中的老照片

    恩德1950--1953年土地改革中的老照片2020-07-22 阅读1854 1.农民在土改中分到一匹马,一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2.群众在观看划分阶级成分的第一榜 3.多少年从未养过一头牲畜的雇 ...

  • 湖北省京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京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 ...

  • 她们同千万人民一起,共同绘就红色苏皖的美好画卷!

    1946年 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调集重兵对苏皖边区发动进攻 苏皖边区的土改不得不在战争中进行 因此边区出现了 "一手拿枪,一手拿算盘" 和"前方打仗,后方分田&qu ...

  • 河北·丁玲纪念馆

    丁玲的铜像 王雨虹 摄 风雨沧桑,岁月峥嵘. 近百年来,在河北张家口广袤的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无数先烈滚烫的热血,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们英勇奋斗的足迹,更有红色革命文化深植其中. 1945年8月23日,张 ...

  • 十大系列之十大红色文学经典(下篇)

    红色文学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推倒了压在身上几千年的"三座大山",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阶层齐心协力 ...

  • 我们谈论死刑的语言与方法 | 李子·早茶夜读

    文  |  李子 在线教育实践者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李子. 本月的阅读,一下进入了我的阅读盲区--我的确在阅读中国通史时,曾注意到刑罚的变迁:我的确在阅读诸如二战材料时,注意到某些极刑-- ...

  • 血色的边界 | 李子·早茶夜读

    文  |  李子 在线教育实践者 大家好,我是李子.读完红楼迎春之后,我们接着读公主之死. 兰陵公主之死,法理争议的核心在于,出嫁后的公主,到底是刘家的人,还是皇家的人,以及顺带而言,公主怀的骨肉,是 ...

  • 人靠衣装马靠鞍 | 李子·早茶夜读

    文  |  李子 在线教育实践者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李子. 本期阅读<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我主要聊一个小话题,衣服与鞍马.人脱兽境,而着衣裳.想来起初之时,人着衣裳,一为取暖 ...

  • 谁能救迎春 | 李子·早茶夜读

    --略谈清代家庭暴力中的女子地位 作者为在线教育实践者 读红楼,无数女儿男子命运让人哀婉默默.但对于原应叹息的迎春,也许少有人痛心之极.至少我初读红楼时,未曾多留心予她.懦小姐,二木头,她的懦弱隐隐让 ...

  • 家无贵父 | 李子·早茶夜读

    文  |  李子 在线教育实践者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李子. 本月阅读书目中,有一本理由未知的书<中国家族法原理>,我翻的恰好是这一本.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思绪不断的被现实(新闻 ...

  • 送规下乡 | 李子·早茶夜读

    文  | 李子 在线教育实践者 在我人生最初十五年的记忆里,送法下乡的场景几乎未见过,但送"规"下乡的场景,确实历历在目.这规,自然不是法律,也不一定是法规,很多时候是规定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