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读到深处趣味多
董其昌大轴楷书《杜甫谒元皇帝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墨迹实为临摹唐代大书法家徐浩所书写的杜少陵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董其昌晚年楷书承颜鲁公圆劲朴厚之风。而我们要知道,在唐代,事实上徐浩的书名要远远超过颜真卿。据说,徐浩曾传授颜真卿以笔法,可谓颜鲁公的老师。那么,董其昌临徐浩的文本,则是其追索笔法的用意了。你看,董其昌写清楚了,他所临的版本“相传为徐季海所书,虽方实圆,脱去虞褚姿媚态,余每临之,此其一也。”
董其昌追颜真卿朴厚之书,更往上追溯到徐浩。古人学书,用心之深可鉴。
其次,此书跋文非常值得仔细阅读,抄录如下:“董宗伯先生书法之妙世皆知之,然皮相者先生之行草,而赝笔十居其七。至于楷法世人未许梦见。此书乃先生用意临摹,楮墨精好,此予久在先生门下见其运笔之妙,否则不知其精神所也。此不特得徐浩之法,兼得欧颜之神,非磨墨万锭未可与窥其奥也。”
这位“雪蓑”先生,应该是董门弟子,他证实了上述所言的事实,“此书乃先生用意临摹”。另外,他说外人看到的都是董其昌的行草,那都是皮相。董老师真正厉害的是楷书,可是一般人根本看不到。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此书可“见其运笔之妙”。作为“最后一位帖学大师”,董其昌运笔有何高妙?
前面讲了,董其昌晚年追颜书,而历代书家皆称颜鲁公笔笔篆籀。但究竟何为“篆籀之气”?并非体态,实在用笔。恰好今天黄简老师在讲座中也讲到,颜真卿“晚年變法,把王羲之‘斜畫緊結’反過來,改為‘平畫寬結’,創造了顔體。其實就是用篆書方法寫真書,所以顔體平線條就多了。”“篆籀”之笔法到底为何,或可由董其昌此书窥得一二,观者须细细用心体察。
第三,非常荣幸,你看到了董其昌的“中锋”。
在高清放大下仔细观看,你能看到董其昌每笔都有“虚中锋”,实在厉害。一般楷书,太过于实,中锋不见。而董门据说有独特的用笔之法,不是“写”,而是“旋”出中锋。此书可见,传言不虚。
笔法是辨识书画作品真伪的功夫之处,很多伪造赝品,只能摹仿出外形“皮相”,却因为没有笔下真功夫,摹仿不出笔法笔迹。而且你看,董其昌的小楷其实更厉害,就是用几根笔毛在旋锋。
此外,董其昌喜欢用淡墨,此书也是一个体现其墨法的明证。
读帖如考古,读帖如读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读到一纸碑帖里面蕴含的诸多信息。否则,和看肥皂剧有什么区别?还不如像昨天一样,喝一碗“激汤”(感谢书友@周明峰 创造的新名词),精神抖擞杀入滚滚红尘。
附注: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唐/杜甫
配极玄都閟,凭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
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
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
翠柏深留景,红梨迥得霜。风筝吹玉柱,露井冻银床。
身退卑周室,经传拱汉皇。谷神如不死,养拙更何乡。
編輯/老伍
【歡迎轉載,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