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

陈雄老师聊太极395

陈雄老师太极拳体悟在“和美太极”平台会不断更新完善,转载请标注作者“陈雄”和“和美太极”

点击订阅陈雄老师的太极拳体悟

杨式太极拳研练随

对拉松开中间沉练法中的“对拉松开”,指腿脚与腿脚、手与手、手与腿脚等的下上、前后、左右对拉松开抻筋拔骨的对称动作;“中间沉”指肩、胯与躯干(指前面为胸、腹部和后面为脊背、腰部)的骨肉意气顺着地心引心往下松沉。天津的李弟子提问:“有了对拉松开的感觉为什么要加中间沉?”我认为:如果不加“中间沉”,那么对拉松开抻筋拔骨的对称动作就会跟体操、舞蹈、瑜伽所练的东西差不多了;体操、舞蹈、瑜伽的对拉松开动作,是不练拳术方面的劲路和劲力,所以不练松沉这个底层基础的功夫;而太极拳是练劲路和劲力的功夫,太极拳运动的劲路和劲力都与松沉有较大关系。比方说:没有松沉劲的基础,就没有松弹劲。再比方说:轻从沉中来。对拉松开中间沉练法中的“松开”,是狭义的“松开”,仅适用于对称的对拉松开练法而已,不是像“肩松开了就能沉肩”、“胯松开了就能沉胯”那样广义的“松开”。广义的松开之“松”是练拳的技术手段,松开之“开”是追求松功的第一个结果,松沉之“沉”是追求松功的第二个结果,轻灵之“轻”是追求松功的第3个结果,等等进阶的松功层次,是这样的手段与结果的逻辑关系。
在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中,是以中间沉推动对拉松开的,之后对拉松开回过来促进提高整体松沉和肢体平衡的质量,是有利于中定势的良性循环。对拉松开中间沉之“松开”的逻辑概念,与广义之“松开”的逻辑概念会有所不同,所以对拉松开没有广义之“松开”那样的手段与结果的逻辑关系。故在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中,是以中间沉为主、对拉松开为辅的,对拉松开受中间沉推动,从这方面来说,对拉松开是被动性练法。对拉松开与中间沉是几乎同时进行的动作,然而精准的说,中间沉的动作是先于对拉松开一点点,因为是中间沉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对拉松开的。位于中间的肩、胯与躯干骨肉意气顺着地心引心往下松沉一点,就对拉松开一点;肩、胯与躯干骨肉意气再往下松沉多一点,又对拉松开多一点;当肩、胯与躯干骨肉意气往下松沉至脚底与地面通根时,对拉松开就松尽定势了。
下上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是以最底层的沉顶对拔松开带动腿脚与腿脚、手与手、手与腿脚等的下上对拉松开。比如“右打虎势”,以沉顶对拔松开的“沉”带动左手松肩垂手往下沉打,以沉顶对拔松开的“顶”带动右手往上滚臂掤架,都是由中间沉推动下上对拉松开的。再如“左金鸡独立”,这个拳势含有3个下上对拉松开。第1个是以右实腿脚往下的松沉劲推动左虚腿脚往上提起形成的下上对拉松开,如果练过松腰沉提这个基本功,那就容易体悟了;第2个是右手松肩垂手坐腕与左手松肩坠肘的掌指向上领劲形成的下上对拉松开;第3个是左手松肩坠肘的掌指向上领劲与右实腿脚形成的下上对拉松开。
前后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是这样的:比如“揽雀尾”中的挤势,这个拳势含有3个前后对拉松开。第1个右腿脚与左腿脚的前后对拉松开。第2个是手与左腿脚的前后对拉松开,手与左腿脚要与地通根劲。第3个是手与脊背的前后对拉松开。这3个前后对拉松开都是由中间沉推动的。再如“左搂膝右拗步掌”,这个拳势含有2个前后对拉松开。第1个左腿脚与右腿脚的前后对拉松开。第2个是右手与右腿脚的前后对拉松开,右手与右腿脚要与地通根劲。这2个前后对拉松开都是由中间沉推动的。
左右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是这样的:比如“单鞭掌”,这个拳势含有4个前后对拉松开。第1个左腿脚与右腿脚的左右对拉松开。第2个是左手与右手的左右对拉松开。第3个是左手与右腿脚的左右对拉松开,左手与右腿脚要与地通根。第4个是右手与左腿脚的左右对拉松开。这4个左右对拉松开都是由中间沉推动的。再如“右倒撵猴”,这个拳势含有3个左右对拉松开。第1个左腿脚与右腿脚的前后对拉松开。第2个是右手与左手的左右对拉松开。第3个是右手与左腿脚的前后对拉松开,右手与左腿脚要与地通根劲。这3个前后对拉松开都是由中间沉推动的。
组合下上、前后、左右对拉松开中间沉的练法是这样的:拳势是不止有一个方向的对拉松开,比如“揽雀尾”中的推按势,含有3个方向的对拉松开。第1个是以沉顶对拔松开带动的下上对拉松开;第2个是右腿脚与左腿脚、两手与左腿脚形成的前后对拉松开,两手与左腿脚要与地通根劲;第3个是以沉肩坠肘带动两手横开撑圆的左右对拉松开;这3个方向的对拉松开都是由中间沉推动的。再如“海底针”,含有3个方向的对拉松开;第1个是以沉顶对拔松开带动的下上对拉松开;第2个是往下采的右手与腰背臀形成的前后对拉松开;第3个是松腰横向开胯和以沉肩坠肘带动两手横开撑圆的左右对拉松开;这3个方向的对拉松开都是由中间沉推动的。
练拳时能找到一个方向之对拉松开的感觉,就练一个方向之对拉松开的功夫;练拳时能找到二、三个方向之对拉松开的感觉,就练二、三个方向之对拉松开的功夫。下上、前后、左右对拉松开的练法要领,都是节节贯穿松至对拉的终端。如练到位了,就会有整体松沉更好、沉弹更好、整劲更好、姿势动作平衡性更好和气势更加饱满的感觉。

2021年9月3日

真人动图全解系列

1、【真人动图全解】太极拳十大技巧

2、【真人动图全解】二十四式太极拳

3、【真人动图全解】四十二式太极剑

4、【真人动图全解】陈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

5、【真人动图全解】国体版“八段锦”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文章作者及众读者···

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