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人质劫持事件:遏制事态与建立警戒要点介绍

人质问题可能是由不同的事件引起的,最为常见的是家庭暴力或离婚、犯罪活动受到干扰、恐怖主义、警方的抓捕行动、或者借警察之手“自杀”。

在“借警察之手自杀”的情情况下,劫持者也许会将人质作为迫使警方开枪击毙自己的一种策略。但但在这种情况下,劫持者常常会在某个时刻改变自己的想法:也许他会杀死人质以避免被杀或被捕,也许他认为要确保警方将自己击毙,他必须杀死一名人质或是警官。犯罪活动受到干扰的情况,通常是接警警员将劫匪堵在他们试图抢劫的机构之内。

最初反应

在上述情况中,巡警通常是最先出现在现场的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后,如果劫持者当时并未真正开始枪杀人质,接警警员将努力遏制事态发展,通过建立警戒线将劫持者遏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以防止无辜的旁观者进入上述区域。首先,最先到达现场场的警员将尽力占据能够最大限度观察现场周边区域的位置;接着,更多警员到达现场,警戒线上的漏洞得到填补。带有警犬的警员在建立最初警戒线以及随后组织外部警戒线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遏制嫌犯与人质

确保劫持者与人质无法“乘车逃脱”是极为重要的,即应当努力避免警戒线时,警方应留住任何可能在现场的证人,以便对其进行询问,获得关于劫持者、人质和劫持者藏匿地点的相关情报。

主导人质事件最初反应的4条基本原则是:

1.遇制一消除劫持者的机动能力。

2.控制限制劫持者以及其他可能试图进入该区域人员的活动。

3.交流一一尽早与劫持者建立联系,但实际谈判应当等待受过训练的

人质谈判专家解决。

4.协作一一开始评估解决事件所需的其他资源(如特种武器与战术

小组、医疗急救小组、消防部门、人质谈判专家、媒媒体公关人员

等)。

是否存在人质?

在最为重要的信息之中,有一条信息应当在事件早期加以收集,即现场有无人质。一且确定了人质的有无,接下来的应对方式就可以根据主管机构是面临人质问题还是面临嫌犯持械拒捕问题制订相应计划。在建立最初警戒线后可能需要疏散附近居民,以免其受到交火影响。首先到达现场的警员应当制订一项应急计划,以防劫持者开始杀害人质或者试图挟持人质离开。这种计划通常非常简单,只是指定了进入室内阻止开枪者的警员。但由于巡警通常缺少重型防弹衣和重型武器,因此这种突入往往带有引起重大伤亡的可能。

应对随意开枪者

虽然一些机构制定了涵盖那些最先应对人质或嫌犯持械拒捕事件人员职责的标准行动程序,但仍然有必要做好应对“随意开枪者”的准备,这一术语用来称呼那些在学校、邮局或其他人员密集的建筑内发动武装袭击的人。一些机构设有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其人员在没有任务时也分配有巡逻任务。此时人们往往会发现,在现场会有一些训练有素的警员,而且车上很可能带有自自己的特种装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立刻采取行动以营救生命,那么这些警员可以准备突入。但首先要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是:采取行动,或是不采取行动的后果会是什么?

延缓事态发展

同样重要的是,要牢记时间是化解人质事件的一项重要因素。出现人

质或嫌犯持械拒捕状况的前30分钟通常极为重要,因为此时劫持者/枪手最

为激动。这也是为什么早期遏制会如此重要的原因。在一般情况下,事件

拖得越长,就越有可能得到和平解决。因此,除非人质或旁观者正在遭受

伤害,否则进行早期处置的人员应当努力延缓事态的发展,直到特种武器

与战术小组和谈判专家到达现场。

建立严密的警戒线

尽快建立严密的警戒线有助于实现多项目标。它可以消除劫持者的控制权,也可能有助于说服他进行谈判。严密的警戒线还能够防止劫持者的家人或朋友进行干扰,这是某些家庭人质事件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它也有助于防止劫持者绑架更多人质。在建立警戒线的时候应当为警员留下反应空隙,使其能够进行机动,并对试图逃脱的嫌犯做出反应。

内层与外层警戒线

当现场集结了足够的警员后,应当建立外层与内层警戒线。

位置

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即位于内层警戒线的警员应当努力寻找能够为自己提供掩护、同时也能对劫持者可能出现的门窗进行观察的掩护地点。同时,这些警员还应注意不要使自己处于其他警员与劫持者交火时可能会被击中的位置。弄清劫持者持有何种武器将有助于警方确定需要何种掩护,以及是否需要在更靠后的位置建立外层警戒线,例如在劫持者持有步枪的情况下。

内层与外层警戒小组

通常,只要经过专门训练的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战术应用小组(TAC)或其他人质营救人员到达现场,他们就会接管内层警戒线。一且他们进人阵地,就将承担遏制劫持者的主要责任,并且马上开始测算在嫌犯试图“乘车逃脱”情况下的范围与距离。外层警戒小组将负责应对旁观者、媒体和其他外界人士。如果突入小组已经就位准备“进入”,那么内层警戒小组就可以提供火力掩护以便该小组进入位置。内层警戒小组经常会负责使用催泪瓦斯之类的化学武器。由执法人员或宪兵负责警戒时一定要牢记,某些情况下人质事件的地点可能会被视为犯罪现场。因此,警戒人员必须做好保护这一区域,以供事件结東后调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调查的准备。

情况介绍

内层警戒人员必须得到充分的情况介绍以便所有人都能明白基本的行动程序。他们必须熟知交火规则以及位于警戒线上其他人员的位置以便建立自己的射击范围。他们还必须清楚嫌犯的武器与位置,以便对自身遭到射击的危险进行评估。警戒人员应当始终注意自己的无线电。虽然现代通讯装备只有极小的噪音,但如果使用较老的装备,那么音量应当调低至劫持者无法听到的程度,否则他就有可能发现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的运动或战术行动。

实例:无线电噪音也有可能造成麻烦。例如,一位底特律特种反应小组(SRT)成员被杀,其原因就是一位高级指挥官在她的无线电仍然打开时靠近现场,结果导致行动突然性遭到破坏。

任务解除或是接受到相应命令之前,任何一位警戒人员均不得离开其位置。一且突入小组开始实施突入,除非出于营救生命的需要,否则警戒人员不得擅自开火。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在事件发生场所周围进行的活动必须采取掩护与隐蔽措施。必须事先计划路线。进入某个位置的最短路线也许并不是最安全路线,这一点必须牢记于心。在一些情况下,一名警员移动进入位置时,其他人员要提供掩护,在夜间进行移动时一定要记住,背光会暴露人员员的位置。

指挥所

旦担任事件指挥官的高级军方或警方官员到达现场,他应当马上建立一个指挥所,将位置固定在别人能够方便地找到他的地方。建议此时建立一个战术行动中心(TOC)或指挥所以便对情报进行协调,并与现场各个不同单位保持联络。

指挥所的位置

指挥所应当尽量靠近行动现场,使指挥人员能够用肉眼监视现场,并与现场警员保持紧密联系,同时也应当保持足够的距离以免遭到火力打击。许多大型机构都有移动指挥所,这些移动指挥的能够迅速部署至紧急或突发事件的现场。由于配有电话、电视、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情况资料,因此,这些移动指挥所在行动中极为有用。

为了防止泄露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行动的信息,媒体应当被隔离在指挥所以外。

安排指挥所人员

在同一个指挥所中,融合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既有人质谈判专家的观点也有那些能够授权使用狙击手或是突入小队决策者的观点。存在这样样的可能特别是对那些经验不够丰富的谈判专家来说一如果他们意识到突入小组“即将攻入”,那么他们的声音或举止将在无意间暴露即将发起的突击。另一方面,谈判专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来源,他能在攻击开始时分散劫持者的注意力,或是将其诱至狙击手能够身射击的位置。一种解决方案是将谈判专家安排在指挥所中,但其房间应当与突击计划制订人员隔开。

緊急事件指挥官的作用

紧急事件指挥官需要明确事态的关键要素,并判断是否需要特种人员与装备。此外,他还应当确保建立警戒线,使旁观者处于安全距离以外。紧急事件指挥官还要将经验丰富的人质谈判专家、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指挥官和防火处处长( fire marshal,美国消防部门中负责检查公共建筑安全情况的官员)以及其他了解人质关押区域的人员集合起来。同时,紧急事件指挥官应当尽快评估归其指挥的人员的能力,以确定是否需要从州或联邦警方或军方特种部队寻求协助。他需要尽早着手制订一份简单而灵活的计划,以防劫持者开始杀害人质或其他情况导致采取的行动。旦现场集合了足够的人手,指挥官就需要挑选精干的下属并赋予其定职责,其中需要选择与媒体打交道的公共信息官员,这样指挥官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处理紧急或突发事件本身。指挥部门中的人员还要安排一些简单的必需品,如供警戒人员和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使用的食物、饮水

以及盥洗设施。

中期反应

在人质事件中期,尽快控制进入现场的电话线路、确保只有官方能够与劫持者进行通话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将在关于人质谈判的第第三章中进行详细讨论。在人质事件的初期和中期,有可能会有人质或其他人员从建筑中逃出或被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进行谨慎处理,以确保他们确实是被释放或逃出的人员,而不是一名试图逃离现场的劫持者。一且其身份得到确认,被释放或逃脱的人质必须接受详细询问,以便获得他们能够提供的所有情报。

在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接管内层警戒线以后,原来负责这些位置的警员即可用于补充外层警戒人员或者继续巡逻。随着事态的发展,外层警戒人员将不得不盯紧媒体,防止他们靠近现场,同时确保他们不会拍摄特种武器与战术小组的准备工作,否则可能危及营救行动。

虽然身着黑色制服的突入小组人员、枪法精烓的战术射手或者不知疲卷的人质谈判专家都是人质事件解决过程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但一定要牢记,正是那些建立警戒线的警员所提供的遏制与安全措施才使人质营敦小组的其他人能够顺利开展行动。

精选阅读:

1.特战知识课堂基础篇(1):特种作战包涵哪些内容

1.特战知识课堂基础篇(2):特种作战使用哪些装备

2.特战知识课堂第二讲入门篇:特战队员单兵基础技能介绍,看看你是否有资格成为一名特种兵

3.特战知识课堂第三讲入门篇:个人战术要领、小组沟通要领

4.特战知识课堂第四讲入门篇:小组战术的分工和配属原则

5.特战知识课堂第五讲进阶篇:特种部队战术,小组战术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