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建国后我国造的步枪,为何距离绝世名枪总差半步?
中国军队对枪的感情是全世界所有国家中最深刻的,中国军队创造了从没有枪靠缴获枪支武装部队的光荣历史,也有着小米加步枪的艰苦卓绝的作战经历,从1907年到1980年,中国军队先进武器非常稀少,保家卫国其实几乎完全依靠手中的枪。我们中国人从儿童时代就对军人英武的形象最刻骨铭心的就是握持在胸前的钢枪。
由于中国严苛到变态的禁枪法规,中国民间虽然有着很庞大的枪支热爱群体,但是对枪械的了解和熟悉,大多都只停留在很表面的层面,这种认知的肤浅其实并不是仅仅影响了民间,它反过来影响了我们的科研人员,进而影响了军队。
建国后,中国最主要的枪械发展科技和文化实际上主要来源于苏联,尤其是受到一代枪械设计大师卡拉尼什科夫设计的AK47,以及AK设计体系的影响尤为深远,我们不但完全引进了苏联的7.62x39中间威力口径,还引进了更古老的7.62X54全威力口径。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当时轻武器十分混乱、仅步枪就有德国毛瑟及国内仿制的7.92mm系、英国的7.7mm系、法国的8mm以及7.5mm系、美国的7.62mm系、苏制7.62mm系以及缴获的鬼子6.5mm以及7.7mm系。当时迫切的需要统一的制式武器,当时正值苏联换装AK47、于是顺手将莫辛纳甘的生产工具和资料转给中国。自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直至1960年停产。虽然该枪在当时显得颇为过时(苏联已列装AK47),但作为新中国武器制式化的一个里程碑值得纪念。
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
大名鼎鼎的56半,原型为苏联SKS半自动步枪,授权中国生产后从50年代末开始替换栓式的53骑步枪以及万国造(尤其是缴获的38式和美制斯普林菲尔的M1903)。直到1968年才将一线部队换装完毕、二线部队更晚(家父70年在黑龙江当兵、空军地勤部队、配发武器为56半)。
该武器在苏联仅服役了几年、但却在新中国长期服役,在一些二线部队,民兵组织,甚至到70-80年代已久使用这款武器。直到今天、这把半自动武器依然作为仪仗队用枪。
1956年式冲锋枪
大名鼎鼎的AK47的中国仿制版,50年代中期全面引进各项技术数据、生产设备甚至样品都是直接从苏联引进。
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
相比56半、56冲锋枪强身紧凑、火力猛、但是射程近,精度也弱。也由于当时战术思想的限制,56冲锋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仅仅作为56半的火力补充。而这也促使我军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开始寻求一种兼具56式半自动步枪的精度和56式冲锋枪的火力的自动步枪。
1963年式自动步枪
该枪是一把各项数据都非常优秀的步枪、在步枪的性能和精准的条件下实现了自动射击。而且质量可靠,能够在风沙、严寒、泅渡等恶劣环境下射击,这在国产步枪上还是首次。更理想的是枪管寿命长达15000发、而同样材料、重量也差不多的56半仅6000发。
甚至90年代的南斯拉夫开战、都还有外国士兵那这国产63式、可见其可靠性。
前几批的枪械倒还是不错、质量可靠,国内都还没装备就先支援国际友人去了。接着国内得大规模换装啊,正好赶上了大yue进,一口气要60万支装备。这对当时的中国工业可是够呛,于是乎二三线小场也都投入生产了。结果就是质量极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81式。
某国联合国维和士兵依旧在使用
63式算是中国第一把自行研制的步枪、而且性能优秀、质量可靠。值得赞
81式自动步枪
81式步枪的里程碑在于他是第一款国产武器中可称得上枪族的系列,虽然有56半、56冲、56机枪,但这些武器除了名字和弹药通用,其他都没什么关系。
这款步枪1979年开始研发、81年定型、83年正式装备并与一起出生的81式机枪投入对越自卫反击战使用。本身作为一款应急使用(越战)的过渡性武器却意外的装备了几十年,到现在还有少量二线部队及民兵组织装备。
很多人说81是AK的改版、其实不然,当时因为是个应急过度武器、所以81在设计上都采用了最快、最成熟的设计、并没有多考虑外观上的新设计。其枪的结构原理更像63式而非AK。短行程到期使其精度更高、结构简化使其更加可靠。在老山战役上、两支81步枪交替开火即可压制一处敌军碉堡。
87式自动步枪
中国的小口径试水之作、由于81的装备一定程度上延迟了国产小口径步枪的进度,那么小口径化这个趋势还是一定的。于是、设计局将5.8mm口径放入81式,并对枪的外观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尽可能避免苏制武器和北约武器的外观。在护木、枪托等位置尝试使用塑料、比81更加轻便,5.8口径的子弹初速更高、弹道低平,有效提高了射程和对运动目标的打击。但相对于81式的改动不大、仅列装少数部队并参演89年大阅兵之后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QBZ95自动步枪
基于87式步枪完全无法满足小口径化的需求、那么我军急切需要一款技术要求水准更高的小口径步枪。于是在89阅兵结束之后、根据小口径、经凑布局、精度高、射击后坐力小、穿透力强、枪族零件可互换、弹夹通用等要求经6年研发,终于在95年成形新的95式枪族。
该枪容易操作,新兵也能打出不错的成绩。无托结构大大降低了枪身长度,出枪快。延续了81和56在极端环境下可靠性。小口径后坐力较小、弹道平直、初速快、穿透性大、毁伤大、重量轻。
但是也存在没有考虑导轨导致配件安装不易、机械瞄准线过高,尤其是加装了瞄准镜后基线更高导致托腮瞄准体验极差、左撇子几乎无法使用、子弹火药燃烧不完全导致容易堵导气孔、位素钜147的夜光瞄准涂层容易脱落等缺点。
QBZ03自动步枪
这把步枪严格的说是个备胎、95的备胎,当初立项设计小口径的时候分无托派和有托派,最后选定了无托的95,。这把枪就作为万一95搞砸了的备选方案,所以03的研发还是一直在进行的。
他和95枪族的很多部件有通用性、但在设计原理上更接近于81式,枪机设计很糟糕,加工难度很大;而且由于是有托结构导致枪管比95要短一截;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形成枪族!
03这备胎是基本没什么机会上位了,95毕竟经过几次大改,能改的缺点都已修正。目前03式也就装备装备武警和边防,毕竟他们直接从81过渡到03、更能接受这种类似81的枪械。
世界枪王AK47,简单可靠中等威力,50年时间内独占轻武器鳌头,我国轻武器深受影响
56式自动步枪是AK47的中国版本,81式是我们基于AK47和我军自身要求进行改进得到的第一款真正属于我国设计的步枪。但是81毕竟整体架构还是AK式的,只是内部的一些细微的调整和改进,这如同西方围绕AR15进行一系列设计最终产生各自的成果一样。
由于受到苏联的设计理念的影响,我军轻武器一直喜欢遵循枪族化的思想,以步枪为核心,发展突击步枪,班用机枪,战斗步枪,狙击步枪,核心思想是使用统一的口径统一的子弹,发展出一个标准步兵班的所有主要武器。这个理念主要是来自于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对一线作战的步兵武器的有效性和后勤补给的效率统计后,认为步兵班使用统一的子弹对后勤支持,和部队持续作战能力都有非常显著的作用,60年代苏联步兵班主要装备AK47突击步枪,RPK轻机枪,以及RPG7火箭筒,70年代用小口径的AK74替换了AK47,RPK74替换了RPK班用机枪。班组武器枪族化,这个设计理念被作为金科玉律被中国枪支设计师们所遵循,所以以5.8毫米新的小口径为主,发展了95突击步枪,95班机,88狙击步枪,88通用机枪。
AK枪族的成功,直接让我国设计师眼前一亮,便宜啊方便啊,大家通用弹药零件,不是很好吗?
枪族化在60年代算先进理念,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战场上的需求变化,这种理念迅速过时。以苏联为例,苏联在60年代末期感觉到步兵班火力不足,缺乏精确射手武器,很多基层部队甚至把二战时期古老的莫辛纳甘步枪翻出来配发给班组中的精确射手,栓动的莫辛纳甘射击速度慢,打一枪就要手动退壳上弹,这个过程会让射手视线离开目标,因此苏联为步兵班组设计了德拉贡诺夫SVD狙击步枪,同时,为了增强步兵主要火力,使用了通用机枪PKM(三脚架)装备给连一级,2脚架的PK装备给排一级。
70年代的阿富汗作战中,苏联常常让排机枪PK直接装备到班,替代了RPK74.SVD和PK都使用7.62X54的权威力子弹。事实上苏联时代步兵班组的轻武器统一在一个既定的口径和一个固定的子弹的设想被打破了。但中国并不知道这些事情,没打过仗的中国军队,并不清楚苏联发展SVD的初衷,也不知道PK的奥义,这两种枪支都仿制了,SVD最初编号79,后来略做了一些改进叫做85,PK则是85式通机。
军事科技历史证明,为了省钱想通用化是一个美丽的噩梦,美国F111先跳坑,F35积极跟进,坑死一大群。同时代的西方,模块化的设计逐渐代替了枪族化,枪支的上机匣,自动机,下机匣,枪管,枪托,护木等等进行模块化设计,步枪首先可以任意使用和更换枪管长短,短到250mm的短突击步枪或者卡宾枪,350mm左右的枪管是标准步枪的,还有加重加长的重枪管450mm的步枪,可以作为精确射击步枪或者火力压制步枪。
西方模块化的枪管灵活互换实际上解决了车载,机载步兵的短长度步枪的需求,同时对城市战,巷战,室内作战等环境非常适宜,而标准步枪则更重视野战和传统作战要求,重枪管步枪通常和瞄准镜一起配发,作为班组中精确射手的需求,同时它也能象苏联的所谓班用机枪那样进行较长时间连发射击,只是西方像苏联那么依赖步兵班的班用机枪,而且在一个班重枪管的精确步枪往往装备两只。
我军目前的95式设计时,其实很大程度兼容了西方的模块化的概念,只是没有形成真正模块化的能力,95步枪也有短枪管的卡宾枪,和加重加长枪管的95班机。特别证明西方设计理念更适合当前需求的是,中国多次参加步兵演习,竞赛时,使用95班机作为精确步枪或者狙击步枪,获得很好的成绩,有部分部队在摸索发掘部队战斗力时,给一个步兵班配发两只95班机,甚至4只95班机,取代原步兵班中精确射手的88式狙击步枪和2只标准步枪,4只95班机都改用弹夹供弹,不选择弹鼓,利用95系列无托的特点,即便是重枪管的95班机也比普通步枪短的特点,而步兵班其他人员则与原配置相似,装备相应的火箭筒和标准步枪。这类怪异的非标准配置在很多实战化的演习中效果突出,班火力明显增强,压制能力和精确射击能力大大提高。
AR15家族,不追求零件通用,但是追求各种特性化模块化组合,效果出奇的好,架构称霸至今。进一步模块化的枪甚至是多口径的,比如SCAR,它可以兼容7.62和5.56两个口径,实际上如果需要,它甚至可以兼容苏联体制的7.63X39,或者5.45口径,只需要更换枪管和上机匣而已。模块化的SCAR获得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青睐,它每个步兵班,或者6人火力小组中配发一只7.62的重枪管步枪,更强力程度增强班组火力。
其实围绕95步枪的纷纷扰扰的各种说法,我们应该看到,95步枪其实采用了非常多现代枪械设计中很优异的结构和方案,只不过在设计理念,制造技术等方面被限制到一个较低的水平,AK47本身缺点非常多,但是它就依靠可靠性出众,就成为一代神枪,而美国的M16,同样问题多多,围绕它改进的新一代名枪SCAR,HK416都是极力加强了M16系列枪支的可靠性,增强了模块化灵活性。
美军的M16改进到M4都采用AR15的架构,M16到M4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可靠性提高的过程,但是后续发展的HK416,仅仅用AR18的短活塞代替了燃气直吹,完善其他设计细节,利用更精密的制造技术和微小的细致修改,让HK416比M4进一步增强了可靠性,而SCAR虽然是全新设计制造的步枪,但枪支基本结构还是在AR15的基础上结合AR18的架构,SCAR也是突出更好的可靠性和附带修正更好的人机关系,95步枪内部构造上其实也已经利用了AR18类似的短行程活塞,只不过在枪支设计细节方面还有许多需要优化和完善之处。
SCAR,轻武器中的苹果手机,美观舒适,精密好用,穷国买不起,使劲淌口水
另外,最近几年外军枪支发展,都是优先满足特种部队的需求,要求高固然是一个方面,对枪支造价没有苛刻的限制也是另外一个方面,HK416和SCAR制造中大量使用先进工艺和高级的金属加工结构,这对提高枪支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我军设计有时不是追求指标性能的极限,而是想方设法用简易低廉的手段去满足基本性能,或者实现性能要求的一部分,再通过局部加强去实现某个要求标准,低标准中求劣的达标过程,难免会有应付了事的感觉,我军枪支招标方式,研制思想,采办费用标准等也是限制95这样的步枪成为一代名枪的基本条件,差这半口气,看似简单,不努力,恐怕也只是镜花水月。
国产95家族有创意,但是过度追求廉价,枪和弹质量都惨不忍睹,各种问题很多,枪厂和弹厂扯皮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