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诗经 小雅鸿雁注译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小雅鸿雁注译
小雅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注释:
肃肃:齐整。
劬劳:劬从力从句,本义为劳累。劬劳即劳累。
爰:乃。
矜人:穷苦人。
鳏寡:鳏,老无妻。寡,老无夫。
中泽:泽中。
垣:筑墙。
堵:一堵为长高各一丈的墙。
究:从穴从九,九为数尾,究即洞穴尽头,引申为穷尽。参照《荡》“靡届靡究”。
安宅:安于宅。
哲人:聪明人。
宣骄:宣即喧,喧且骄,喧嚣且骄傲,即因身负重任而自夸。
今译:
鸿雁在飞的时候,羽毛整整齐齐。你在外出征,在野外辛劳。去抚恤那些穷苦人,哀怜这些鳏夫寡妇。
鸿雁在飞的时候,停留到大泽中。你在野外率领人们筑墙,上百堵墙建了起来。尽管十分辛劳,他们最终得以有宅可安居。
鸿雁在飞的时候,发出嗷嗷的哀鸣声。这些聪明的人,说我是在辛劳。那些愚蠢的人,说我是因身负重任而自夸。
赏析:
本诗明显是两人所唱,首章和二章,都是言“子”劬劳,卒章则是“谓我劬劳”。首章的“子”,即卒章的“我”,因而诗唱序如下:
哲人: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哲人: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我: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从卒章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哲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愚人对自己的看法来对比,说明作者在前两章的作为,是公开的,而且经历了旁人的评论,因而作者必然是承担了公共事务。而“愚人谓我宣骄”,即不知我者认为我骄傲,说明作者由于“劬劳”,勤于王事,以至于没有顾得上跟愚人们交往或者向愚人们解释,而被这些人称作傲慢。
由此,可以推断作者不是所谓的劳苦大众,而是“征于野”去抚恤矜人和鳏寡的人,是率领众人去筑垣而令众人能有宅可安的人。作者应当是接受了任务,去完成这两项任务,而从“愚人谓我宣骄”来看,即作者要么不屑于解释,要么没时间解释,参考“哲人谓我劬劳”,应当是后者。而能导致作者没时间向旁人解释,应当是十分紧急的情况,要么是战争导致的破坏,要么是自然灾害导致的破坏,令作者所要抚恤的对象靡室靡家。如果是正常的抚恤,是不会有这么紧迫的时间要求的。
诗首章以“鸿雁于飞”起兴,来比喻“子于征”,以“肃肃其羽”来比喻“子劬劳于野”。而肃肃,诗经中有以下章句:
《兔罝》:肃肃兔罝。
《小星》:肃肃宵征。
《鸨羽》:肃肃鸨羽,肃肃鸨翼,肃肃鸨行。
《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思齐》: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
《雍》: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可见“肃肃其羽”、“肃肃鸨羽”、“肃肃鸨翼”用法相同,而“肃肃鸨行”又与“肃肃鸨羽”、“肃肃鸨翼”在同一首诗中,因而释义也应当相同。鸨行即鸨成行,“肃肃鸨行”即鸨鸟飞成一列。因而肃肃可释为排列成一列,这一解释可以解释“肃肃兔罝”、“肃肃宵征”,而“肃肃在庙”是咏太任一个人的,因而只能释为庄重严肃,同样“肃肃王命”、“至止肃肃”、“肃肃谢功”也是如此。
然而本诗的肃肃,虽然不能释为翻羽声,释为排列整齐也不妥当。“肃肃其羽”是用来比喻“子劬劳于野”,而很明显羽毛排列整齐与子在野外辛劳并无联系,要比喻人的辛劳,应当释肃肃为羽毛凋落,或者翅膀无力,而肃肃很明显没有这个含义,因此或许是作者在此处用词不当。
二章以“鸿雁于飞”起兴,来比喻“子于垣”,而“集于中泽”,则无法比喻“百堵皆作”,实际上仍然用来比喻上一章的“劬劳于野”,即“子”率领人们在野筑垣而作百堵。故而下文的“虽则劬劳,其究安宅”,当释为尽管“子”十分劳累,而“其”,也就是众人,最终得以有宅可安居。
从比兴的角度来看,“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与“鸿雁于飞,集于中泽”换个位置更恰当,用“集于中泽”比喻“劬劳于野”,用“肃肃其羽”比喻“百堵皆作”,才是完美的比喻。当然从叶韵的角度来看,本诗没有任何传抄错误,因此这两个比兴,是作者使用不够准确。
卒章以“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起兴,中间省略了自己哀号不已的描写,因而使得哲人和愚人对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此卒章的“鸿雁于飞”,是用来比喻“我征于野”,“哀鸣嗷嗷”用来比喻“我呼号不已”,卒章是作者的自叹之词,正是首章和二章的“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