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十九)

三江有月小说《骗不死人》(十九)
作者:三江有月
老孔自二十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写点文章发表一些见解,也搞了个温柔敦厚的造型并一直坚持着,到三十岁时,在当地甚至诸侯之间已有些名气,经常作为地方名流出席各种宴会和研讨会。当然,很多时候都是好吃的老孔强凑上去的,自然也有被人家赶出来的经历。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专门召见了老孔,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多个问题上进行了亲切、深入的交谈,老孔因此声名大噪。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手中,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被老孔称为陪臣执国命。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攻打三桓,最终兵败被迫逃往齐国。老孔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经常和他讨论问题,后来甚至都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老孔,但被那个干过二桃杀三士的大夫晏婴阻止。至于什么原因,历史上没有记载,我猜想恐怕不仅仅是精明狡诈的晏婴认定老孔是个伪君子而故意作难。晏婴的地位和声望都很高,同他搞不好关系是不行的,哪怕是有国君罩着。两年后,老孔没刚来那么红了,平时都得罪光了的齐国大夫们就集体攻击老孔。老孔听说后有点紧张,但想到打狗还要看主人的道理,就向罩着他的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这时似乎对老孔这条不大会看家的狗已经有些无所谓,就找了个自己老了不管用了之类的托词,让老孔好生失望,只好仓皇回到鲁国。
强大的齐国都曾看重的人,回到鲁国自然不是小事。但鲁国当时的实际当家人就是那个相貌跟老孔很像,但似乎羞辱过老孔(拦住老孔不让他参加宴会)的季氏家臣阳货。老孔是个非常记仇的人,多次在他的学生面前辱骂过阳货,觉得阳货一定会给他小鞋穿,就拒绝了当官的机会。但阳货是个人物,根本就不把这个当回事情,还专门上门请了一回老孔,据说是被语言大师阳货逼得毫无办法的老孔只好答应当官了(这个肯定有假,连阳货的小弟、素有恶名的公山不狃招揽老孔都想去,只是因为弟子们不干才作罢)。可惜由于阳货争权失败而夭折。
(智勇双全的阳货是历史上得骂名最多的人之一,实在是比窦娥都冤,如果说有错,他唯一的罪过就是被写《春秋》、《论语》等书的孔圣人和圣门弟子记仇了。其实,这个被老孔预言要祸乱晋国或者赵氏的阳货,是赵氏兴起以致日后成为赵国的重要原因。)
直到鲁定公九年,老孔才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老孔五十一岁,已经不那么年轻了。平心而论,老孔还是有些本事的,治理中都一年,颇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后来的儒家典籍都说只用了三个月,鲁国就大治了,实际情况肯定不是真的如此,但影子总是有那么一些的。
不过,老孔一当司寇,就杀掉了当时名气不比自己小的教育家、鲁大夫少正卯,并且暴尸三日。据说,少正卯讲课的口才比老孔要好,颜回之外的孔门弟子都偷偷跑去听过课(所以,那个最没有出息的颜回是孔门的首席弟子,还记得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段话么?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点什么)。老孔杀了少正卯之后,弟子子贡问其缘由,老孔的回答大概是:心达而险(知识渊博而用心险恶),行辟而坚(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言伪而变(强词夺理且善于狡辩),记丑而博(刻意关注阴暗面还到处散布),顺非而泽(不纠正错误言行且加以掩饰),(有这五条乱政的大罪,)当诛。我曾经用现代流行语解读了一下老孔的这段话:少正卯这个家伙知识又多又反动,一直跟我过不去,辩论也搞不过他,还整我的黑材料传播,批评他吧不认账,不杀肯定不行了。
老孔的确是个不大安生的主,到了鲁定公十二年,也就是当大司寇两年不到的时间,他又开始惹事儿,为削弱三桓而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准备拆掉三桓所建的城堡)。但因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计划不够周密完善,智谋又干不过那些家臣,行动自然半途而废,不了了之,但老孔这回是把三桓给得罪了。翻过年去,鲁国接受了齐国送来的八十名美女,君臣看了几天歌舞,老孔去干了一把卫道士,又连国君一起得罪了。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却没有老孔的份。这个事情表明鲁国不想再任用他了,但还是给了老孔一个台阶下,可以主动辞职,(因为这时的老孔已经门下弟子三千,有些弟子也在各国身居要位,面子总是要给的)。这样,五十五岁的老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极不情愿地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他所谓周游列国的旅程。
听说卫灵公是老孔的粉丝,老孔就带着弟子们来到了卫国。卫灵公果然很尊重他,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给老孔发俸粟,天天好吃好喝供着。但卫灵公之崇拜老孔,主要是因为老孔有学问,是个文化名人,实际并没给他什么官职,也没让他参与政事,当个花瓶似摆着的目的是为了一振声名狼藉的卫国形象(当时的卫国风气比较差,以万恶之首的淫闻名)。老孔还是继续不安生,老想教化卫国甚至每个卫国人,总要搞些讲座或者其它的活动,也经常批判卫灵公及其大臣的所作所为,让卫灵公稍微有些不爽,就更不会让他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而那些大臣们却没有卫灵公的气度,他们对一本正经经常苦着脸训人的老孔深恶痛绝,天天跑到卫灵公那里说老孔的不是,终于进谗言成功。老孔在卫国住了还不到一年,就使卫灵公对老孔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老孔现在的名声这么大,自然不大甘心,准备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了。于是老孔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为是阳货(阳货当年主政时得罪过人家),被人围困了五六天才逃离;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的一个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老孔只好返回了卫国。正在为老孔离去而稍微有些郁闷的卫灵公听说老孔师徒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也算给足了老孔面子,让老孔有理由继续当他的花瓶形象大使。
老孔总共在卫国当了四年的形象大使,在这期间,这期间老孔好几次离开卫国周游求职,又次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虽然对老孔时好时坏,但待遇一直不错,没有生计问题;另一方面是老孔离开卫国后,却没有找到愿意留爷的去处,只好又厚着脸皮返回。
鲁哀公二年,已经五十九岁的老孔终于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一直就想去的陈国,他在陈国住了三年,情况比在卫国好不了多少,跟国君关系还可以,跟大夫们搞不好关系,最后因为吴国攻陈,兵荒马乱,六十二岁的老孔便带着弟子离开。
楚国国君听说老孔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老孔,而陈国、蔡国怕老孔到了楚国被重用而对他们不利,(这个说法明显有疑问),就派服劳役的人将老孔师徒围困在半道。老孔一帮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老孔,师徒才免于一死。不过,楚国是个大国,老孔的脾气依然不是太好,和大夫们的关系虽然不象以前那么不容水火,但也没好到哪里,所以他在那里的待遇实在不怎么样,远远比不上在卫国的风光,经常在一些公开活动中被安排坐到了后排甚至连后排都捞不着坐。
老孔在楚国呆了不过两年,还是再次吃了回头草,在六十四岁时又回到卫国,但景况比前些年差了不少。这时候的老孔似乎有些明白,不似当初的卤莽冲动,花瓶似乎当得不错,倒也没惹出什么是非来。这次老孔在卫国的时间同前次一样,也是四个年头,但和前次不同的是,中间他一次都没离开过。
到了六十八岁,老孔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当作国宝迎回鲁国,算是回归故土,虽然仍是被敬而不用,但心态似乎平静了许多。
鲁哀公十六年,老孔七十三岁,患病,不愈而卒。
老孔后来被人拖到万世师表的位置,地位很是崇高,但生前却是吃了不少苦的。
实际上,老孔温柔敦厚的造型在当时也并不是绝对的成功,一个扛着温柔敦厚招牌的人,居然很少和人交往得当,在他最得意或者最失意的时候,依然无法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我往往用“偏激且窝囊”来总结他的性格。 
但老孔终究是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情,那就是这位报国无门的“天之木铎”在杏坛开了一个号称史上最早的私立学校,收了一大帮弟子。人类的教育从那一天开始了社会化进程。而这个博学、风趣、灵活却更有些迂腐的先生深得被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学生们深深爱戴和敬仰。
老孔的那些徒弟中,出色的人一把一把的,所谓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那绝对不是说着玩的,是一股无比强大的政治力量。虽然七十二贤者中的老大颜回长期跟随老孔没什么政绩,但其他几个都不得了,子路、闵子骞、冉雍等当了大夫的宰(也就是家臣)算混得差的;接孔子回鲁国的冉有实际也不过是打过胜仗的大夫宰,声望可能要高一些;冉伯牛接替老孔干过鲁国的中都宰,应该算一个小小的风云人物;最小的弟子子游在鲁国就干过城宰,回到南方就是开宗立派的大人物,上海的奉贤就是因他而得名;宰我干上了齐国的大夫,而子夏当了卫国的国师,都是一跺脚地动山摇的狠人,也是老孔周游列国的地主;再加上二代掌门有若,外交官公西华,大狂人曾点(那个时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狂的),易经大家商渠,大学问家曾参、子羽等等,都是极有发言权的角色。当然,而最厉害的却是被老孔笑话为高级饭桶(瑚琏之器)的子贡,他做过卫、鲁两国之相(老孔哪怕只干一天就可以心满意足了);还是个著名的外交家和纵横家,出了一次使就干下影响到鲁、吴、越、齐、晋五国国运的大事,让后来的苏秦张仪之流脸面尽失;更气人的是这个子贡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儒商,他的生意也做得极好,未必就比奇货可居前的吕不韦差,老孔那一大批人周游列国的差旅费估计一半以上是子贡的赞助(关于子贡,后面还要说的)。
这样一个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要地位有地位、要声望有声望的团队,要推出个把子呀圣呀的来,确实不是一件难事。在这个以子贡为首的团队斡旋下,去世后的老孔得到了鲁哀公亲诔的待遇,并称之为尼父,开始了诸侯祭孔的先例,各国政要名流、文化界和民间也随之纷纷搞纪念活动、写纪念文章,称之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进行了规模宏大的造圣运动并获得成功。在老孔被世人公称为孔子、孔圣人的同时,儒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团队居然一直存在并且声势日隆,虽然出现了有若因为内部斗争让出二代掌门、墨翟另立山头搞了当时可能更牛的墨家等事件,但师从曾参、写出《中庸》的孔子嫡孙孔伋也就是子思以及子思的徒孙孟子都是一呼万应的大儒,他们的师祖孔圣人恐怕也不是随便就能去惹的。
也许就那样了,历史上这样的圣人还有很多,心满意足的子贡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情况还会有变化。
为了让臣子们守点规矩,在叔孙通的建议和钻营下,被他那帮无所顾忌的地痞兄弟们搞得很不爽的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开了帝王祭孔的先例,并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守卫孔子林庙,代表朝廷祭祀孔子。把大美女王昭君嫁到塞外的汉元帝刘奭却把孔子十三代孙孔霸接到长安当了帝师,并封关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建白马寺引进佛教的东汉明帝刘庄对儒家毫不含糊,他在公元五十九年下令在太学、郡县学等所有公立学校祭祀周公、孔子,开各级政府于学校祭孔之制,并于公元七十二年亲往曲阜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自此祭孔设有配享。汉以后,官方民间祭孔活动千年不废,等级只增不减,到了清朝,朝廷在国子监立文庙,专设大成殿,用于一年一度的国之大典,祀礼规格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祭孔至此达到顶峰。而孔子封号也随之水涨船高得厉害: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北魏太和十六年(公元四百九十二年),孝文帝元宏称孔子为文圣尼父。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五百八十年),静帝宇文衍追封孔子为邹国公。
隋开皇元年(公元五百八十一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贞观二年(公元六百二十八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贞观十一年(公元六百三十七年),改称孔子为宣父。
乾封元年(公元六百六十六年),高宗李治赠孔子为太师。
武周天绶元年(公元六百九十年),武则天封孔子为隆道公。
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七百三十九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
西夏仁宗三年(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六年),西夏仁宗颁布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殿庭宏敞,并如帝制。
元朝大德十一年(公元一千三百零七年)成宗加衔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世宗嘉靖九年(公元一千五百三十年)尊为至圣先师。
清朝顺治二年(公元一千六百四十五年)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国民政府尊为大成至圣先师。
千年荣耀,虽然孔子一天都没享受到。
但他的后裔却是得了大大的好处,他们承继孔圣人的儒学,为名相、博士、大儒,封为侯爵,世袭罔替,成为中国第一家族。战国时期,其后代被齐、楚、魏、赵等国争聘为相;从孔腾的奉祀官到孔霸被封褒成侯之后,两汉大体沿袭褒成侯这个封号(也叫过别的);然后是宗圣侯(曹魏)、奉圣亭侯(两晋、刘宋)、崇圣侯(北魏)、恭圣侯(北齐)、邹国公(北周)、绍圣侯(隋)、褒圣侯(唐初);唐开元年间,随孔子被谥为文宣王,褒圣侯则改称文宣公;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一千零五十五年)改文宣公为衍圣公,后历代相沿不改,明朝甚至以衍圣公为文官之首。直到中华民国废除世袭公爵,才把衍圣公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依然世袭。 
孔子去世次年,鲁哀公改建孔子故居为孔庙(本庙),历代帝王不停扩建,形成现在九进院落、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大型古建筑群,其主殿大成殿高二十四点八公尺,阔四十五点七八公尺,深二十四点八九公尺,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山东岳庙天贶殿同称三大殿。同时在全国各地建了无数孔庙、文庙、夫子庙等并逐渐遍布海外,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孔庙仍然有两千多座。
孔子故居改孔庙后,依庙建了新宅,这个从三间小房逐渐发展起来、同为九进院落、占地两百多亩的天下第一家,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明嘉靖年间,为了更好地保护孔庙孔府,这位笃信道术的皇帝居然下令迁移曲阜城,使孔庙孔府能够放进城墙以内。也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孔府的私家档案从公元一千五百三十四年一直延续到公元一千九百四十八年,达到三十万件之多。
孔子去世,弟子守丧三年(最有出息的子贡守了六年),庐于墓旁者百余室,因名其地为孔里,并各植树一棵。历代孔氏家族十万余人埋葬于此,这就是孔林。也正因为这样,孔氏族谱是最完整的,民间有唯孔天下不乱之说。
孔庙、孔林、孔府合称三孔,是中国文化的头号地标和圣地。
谁说中国没有贵族来着?
我去三孔的时候,自然也是蒙蒙细雨的,但心情比雨更为晦暗和复杂。无论我对孔圣人本人有多少意见甚至不屑,但我从来就没有绕开过他,从某种角度说,我终究可以算是他的门下,实际上,很有可能我比那些终日标榜圣人门下的人更象孔子的学生,虽然我和他的观点太多不同。
或者说,那个圣人从来就不是孔子,后世传颂的很多东西和他无关。而他那些顶着虚名、可怜的贵族后裔也被圣名所累,没有几个活得自在的。
这个堪比帝王的林庙中包含和禁锢着的到底是什么呢?也许没有人知道。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管怎样,这个地方都不该废。
但那个地方在上个世纪终究被废了,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十一月,一个叫谭厚兰的女子,带着两百多人,在那里整整活动了一个月,他们刨平了孔子的坟墓,砸了墓碑,但没找到尸体(太久远了,找到就奇怪了),就把最新的一座衍圣公孔令贻的墓挖开,对其暴尸批斗;他们捣毁孔庙,破坏孔府、孔林,砸坏石碑一千多块(包括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那块比较新的碑),烧毁古书二千多册、字画近千轴,损坏文物不计其数……
至今,当年痕迹犹存,虽然一直在修补。
孔子一向以复周礼为己任,但连诸侯宰相都没干过的他死后居然享受了帝王的待遇,也许该有这一劫的。所以,新近在长安街上立了一段时间不久后又搬走了的高达九点五公尺(表示九五之尊)的孔子青铜像一定是长揖不肯昂头的。
七律—过三孔有感
问政无由列国奔。杏坛或许慰伤痕。
可怜天铎三千止,竟作图腾万世尊。
林庙何辜谁僭制,兴衰有据莫销魂。
长安街上曾施礼,尤谢粘碑葺墓恩。
实际上,儒家很多时候就象面团,你想怎么捏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怕或者不被沾了手。
但这个话题过于沉重,暂时就到这里好了。
(说句题外话,以现在的标准看,孔子的成熟是在六十五岁左右。连他这么杰出的人才都这样,当前那些六十岁或者六十五岁就要退休的局面对于我们这个尊崇儒教的国度实在是浪费资源的大问题,我看很有必要让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前辈承担更多的责任。)
(0)

相关推荐

  • 提问孔子

    第一章 人生地图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描绘着自己的"人生地图".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 孔门十大弟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其中,最优秀著名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颜子(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即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鲁国人 ...

  • 孔子周游列国14年,基本围着河南转 | 豫记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这是在网络上检索& ...

  • 弟子在鲁国有所作为,孔子出国十四年后终于可以回家了!

    当年孔子在鲁国做大司寇,代理相国的工作,可鲁国是实际权力控制在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这三大家族手中,其中说话最有力度的,是季孙氏的掌门人季桓子. 对于孔子的治国理念,季桓子提不起兴趣,方方面面都不是很 ...

  • 《史记》中对孔子的记载

    孔子一直被称为孔圣人,那么在孔子被称为孔圣人之前,正史是如何记载孔子的呢?本文介绍下<史记>中对孔子的记载.资料来源:<史记>的<孔子世家>和<鲁周公世家&g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九)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九)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六)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六)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六) 十五  襄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那个著名的隆中对上来,前面我们说过这个隆中对可能并不靠谱,也提到过传说中比较笨笨的鲁肃也有过一个比诸葛版隆中对早的类似隆中对,那么,我们就系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整理一下. 当周天子把熊绎封在中原边角的丹阳,楚国那时是什么样子其实并不重要,它对历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所以我们姑且可以认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四) 十四.蛮 我们把楚都到底在哪里这事先放一放,继续说楚国历史. 楚武王之后是楚文王熊赀.熊赀在位时间虽然只有十五年(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到公元前六百七十五年),但那是楚国极力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二) 十三.城 前面我们说过,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 我们很多时候无法用答案来判别事情的高低和对错,一方面,叠床架屋的学术体系和各种说法的延伸研究让各种事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 十一.阶 我们前面提到老莱子,这个人的事其实非常有趣. 一般人知道老莱子(实际上,在当下知道这个人的就很不一般了)是从<二十四孝>中来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楚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六) 十.谶 王莽和刘歆死前没见上面,也不是一起死的,但有人一起死时见上了,还说过类似我臆想的话. 前面说过,石崇曾经举办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八.数 少年刘秀理想的话题再说下去也许也有些尴尬,大概我比这些史官高明一些,所以我们先打住. 但尴尬还要继续. 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之前,说到刘秀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个想起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四) 七.瑞 炒作是几千年来第一门功课,显然,慧思是这方面的绝顶高手.和左思他们家死抓着一件事情做文章不一样,慧思的招数总是层出不穷的.训虎治水结束没多久,福严寺又出现了奇异的现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二)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九)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六) 三江有月:骗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