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题西林壁》今韵
宋诗《题西林壁》今韵
一君木子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是因为“身在此山中”。即是说,衹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自己独特的感受。藉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注释
题西林壁:指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
题,书写、题写之意。
西林:即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即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即侧面。
各不同:即各不相同。
不识:不认识、难辨别之意。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是因为,是由于之意。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韵译
正面看庐山是山岭侧面看庐山是山峰,
庐山的远近高低的样子是有多种不同。
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到庐山真正的面目,
只是因为我们自身处在庐山之深涧中。
作者
苏轼(1037年-1101年),别称苏东坡、苏仙,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注:本人在编篇过程中参考了网络未著名文章,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急速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