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米芾也补笔吗?

《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苕溪诗》补笔浅析

《苕溪诗》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38岁时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35行,共294字。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故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据鉴藏印记,知此卷曾藏入南宋绍兴内府,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后入清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苕溪诗》用笔遒劲,浓纤兼出笔丝连贯,纵横恣逸。前贤对此卷多有褒议,是行书经典法帖,此处不再赘述。

笔者平时的书法研习中,偏重于行书,行书中又以米芾行书用功最勤。《苕溪诗》曾临习过多遍,教学时也常有示范,故比较熟悉。

记得第一次临《苕溪诗》时,便发现有多处补笔。后也常有书友和学生问起。笔者不才,这里就《苕溪诗》中补笔,做个小小的解析,望能解书友心中疑惑。

细数了一下,米芾在《苕溪诗》中补笔大约有“友”“载”(載)“游”(逰)“尽”(盡)“不”“亲”(親)“拆”“无”(無)等字(见图),除“友”字补了撇画,其它都是补的横画。另有几处不是很明显的补笔,这里就忽略不论了。

首先我们要问,米芾为何要补笔?从他写《海岱诗》时,自言“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可以看出,米芾是个即讲究,求完美的人。而此卷创作于米芾38岁时,属于米芾行书风格还未完全成熟时。

当时的他已见过苏轼六七年了,大量收罗晋人法帖,眼界大开,书艺大进,但显然,“受教”于苏轼的他正处于“眼高手低”阶段,还不能完全做到笔笔精到。

而《苕溪诗》应该属于即兴创作(从作品中有涂改痕迹可以看出),故对自己觉得未能完全到位,或者是还不尽美的笔画进行补笔,对于当时的米芾而言,就是很顺理成章的了。类似补笔在同时期的作品《蜀素帖》当中也存在,只是更隐蔽更自然些。

那么,米芾补笔补的什么?笔者分析后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补形。

拿“尽”(盡)字来举例,显然,在补笔之前,此字的上面的四个横画形状雷同,都是尖起笔,入纸后向右逐渐下按。米芾书求多变,这显然不符合他的要求。

所以他选择在中间的长横起笔处补上一笔,仅此一笔便打破了雷同,使笔画之形得以丰富,同时打破字形的平正,重心左移,偏于崎侧,造成了字形的险绝,使之更丰富耐看了。

二是补空间。

以“游”(逰)字来举例,在补笔前,“子”字中间那一横显然较短,使得其左下角形成的空间与“扌”左侧空间相似。书法中是比较忌讳空间平均分割的,米芾自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子”的横上补上一笔,就解决了这个矛盾。

三是补势。

我们以“亲”(親)字来说,此字的第一点写的很厚重,紧接着的横画突然变得尖细,使点的厚重变成突兀。从笔力运动轨迹来看,显然不符合其运动的势,不符合自然书写的规律和结果。

所以,米芾在第一横的起笔处补上一笔,这样一来,使得此横画更好地承应上面那一点,而使第一点与下面的笔画过渡更自然。

四是补节奏。

这里用“友”字来举例,很明显,此字第一撇被补了一笔,既延长了笔画,也使原本枯笔飞白变得“润”起来。在未补笔之前,那一撇是枯笔,与其它笔画的“润”对比过于强烈,在一字之内从枯到润,过于突然,不符合书写的节奏。

虽然书法要有对比,但对比得有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显得突兀和不合理。所以米芾在此补上一笔,但没有完全补实,只是让它不过于突然,让它们的节奏趋于融合。

当然了,米芾补笔有时候是一箭双雕,甚至是三雕,四雕,形、空间、势、节奏等兼顾,总之是为了让字更为完美。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米芾补笔,不是我们常说的“描”,“描”字是万万不可的。

补笔在米芾四十岁往后的作品中也极为少见,晚年所作大字《虹县诗卷》亦偶有所见,但其手札作品中,补笔几乎绝迹。

(0)

相关推荐

  • 禁出文物(080)|米芾《苕溪诗》卷

    米芾<苕溪诗>卷 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行书纸本,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 文物年代:北宋 馆藏地点:故宫博物院 <苕溪诗帖>是米芾元祐戊辰八月八日游 ...

  • 【高清】拍出4.6亿的苏轼《枯木怪石图》卷,米芾题跋是真是假?

    苏轼<枯木怪石图>卷,27x543cm,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藏. 2018年8月30日,佳士得香港拍卖不仅宣布征集到这件极具传奇性的苏轼书画作品,并首次在公众面前展示<木石图> ...

  • 【】元代陈基行草《苦雨帖》

    陈基以诗闻名,书法却少见提起.书法受李北海影响,上追二王,风格秀逸.同时也擅篆书.故宫博物院藏有其行书<相见帖>.<苦雨帖>.<寝喜帖>.<贤郎帖>四件 ...

  • 顾巧年:米芾《苕溪诗》补笔浅析

    <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苕溪诗>补笔浅析 文/顾巧年 <苕溪诗>全 ...

  • 米芾《苕溪诗帖》为啥有多处补笔?

    <苕溪诗>全称<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38岁时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35行,共394字.开首有句" ...

  • 米芾书法,为何这么多“倒插笔”,难道他不会写字?

    文/王呈祥 还记得我们上小学时学写汉字吗?那个时候,很多小伙伴为了节省时间皆用倒插笔,如写"日"字,一笔写一个方框,然后在中间加一横.我就有过这样倒插笔的经历,家长还被老师请到学校 ...

  • 一个简单的“捺”,被米芾写尽变化!

    <兰亭序>中,王羲之的二十一个"之"字各个不同,没想到从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书法中捺也多种多样.而关于捺的几种写法也给各位书友总结好了,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01 三折捺 这 ...

  • 米芾版《千字文》,你喜欢吗?

    千字文是中国著名古典名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 ...

  • 米芾随手写了这幅字,却让我们花了近2999万元!

    米芾的书帖<研山铭>共39个字,以2999万元人民币从日本拍回! <研山铭>的作者米芾在当代来说是个十足的疯子.他明明是北宋人,却偏偏喜欢穿着唐代衣帽招摇过市.他为了要别人一幅 ...

  • 米芾这九张“潦草字”,已入神境!

    米芾,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 ...

  • 这几首集字米芾诗,如同亲笔!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释文: 阳光照耀香炉峰滋生出袅袅紫烟, 远处眺望瀑布如长河悬挂在山前. 仿佛三干尺的水流飞奔直冲而下, 难道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 ...

  • 狗狗长大后为何与母亲繁殖,难道分不清自己母亲?原因万万没想到

    ▼▼▼ 狗已经成为人类身边最忠诚的朋友,并且不少喜欢宠物的人,都会在家里养一只狗. 不过有些时候,这些忠诚的朋友却能做出让人毁尽三观的事情.很多狗在成年之后, 会和自己的亲生母亲进行繁衍,这样的行为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