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笔记 | 腋窝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课程笔记

讲者:【田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腋窝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

导读

肩胛骨骨折很少见,占所有骨折的 0.5% ~1.0%,高能外伤是导致此类骨折的常见受伤机制;大多数肩胛骨骨折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但随着对肩胛骨骨折认识的深入及人们对上肢功能的要求逐渐增高,同时由于肩胛骨体部的缩短和中间移位,可导致潜在的疼痛、血管问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持续的肩部症状和手臂功能丧失等,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不同的肩胛骨骨折部位,常常选择的手术入路也各异,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Judet后入路, 该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对于骨折的暴露比较充分,缺点是创伤较大、手术切口较长、术后瘢痕大,而且无法解决关节盂前侧Bankart损伤,另外选择Judet入路时,还有严格仔细分离肩胛上神经、旋肩胛动脉及肩胛上动脉,避免这些结构的损伤。

前方入路(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应用较少,主要治疗肩胛骨前部的骨折,如盂缘前部和喙突骨折,但对于前侧损伤固定不满意,无法解决肩胛颈及体部骨折;前后联合入路主要治疗锁骨、肩峰、肩胛颈和喙突等部位的复合损伤,对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大,影响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

本视频中肩胛骨骨折手术,田耘教授和吴丹凯教授采用腋窝入路,该入路可以充分暴露肩胛盂前下部、肩胛颈及肩胛骨外侧缘,并且具有创伤小、切口隐蔽、内固定牢靠等优点。

点击下方小程序

观看完整课程

▼▼▼▼

1、手术操作

1. 腋窝入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

①关节盂骨折(Goss分型 Ⅰa型、Ⅱ型 );

②肩胛颈及外侧缘骨折;

③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2. 患者取侧卧位,术区及患侧上肢常规消毒,术中被动活动上肢可明确关节解剖位置,检查内固定是否牢靠及有无螺钉阻挡。

3. 切口起自腋窝皱褶偏后,向下沿着背阔肌的前缘延伸,切口长约8-10 cm;该切口隐蔽并能够减少汗腺对切口刺激。

4.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组织,显露背阔肌及其肌腱。

5. 沿背阔肌前缘向深层钝性分离筋膜组织,被动活动上肢可见肱骨头在关节囊内随之活动。

6. 手指轻触肱骨头关节囊表面,可触及条索状物,即为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仔细分离保护,向前侧牵开。

7. 继续钝性分离可显露关节囊及骨折线,清理游离骨折块,生理盐水冲洗。

8. 选择肩胛骨腋入路解剖钢板置于肩胛骨外侧缘,骨折块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

9. 术中透视,确认钢板位于肩胛盂下,克氏针方向平行于关节盂并垂直于骨折线。

10. 依次钻孔测深,拧入合适长度螺钉,再次透视确认钢板及螺钉位置,被动活动上肢确认关节稳定度及活动无阻挡。

11. 逐层缝合后关闭切口,无需放置引流管。

总结

腋窝入路治疗肩胛骨骨折,通过组织间隙显露骨折断端及固定位点,复位固定主要骨折块,基于此理念的肩胛骨腋入路解剖钢板的应用更方便且稳定;术中注意显露保护腋神经、旋肱后动脉,预防并发症;术后制定详细的针对个体的功能锻炼方法,可促进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