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专栏(212) | 刘彩珍:我在终点等你

沈丘专栏主编 / 露白(鹿斌)

沈丘专栏副主编 / 刘彩珍   王倩倩

文:刘彩珍 / 图:堆糖

晚自习放学后,女儿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校运会,我报了800米。”

还没等我开口,女儿又补充一句:“其实我想报跳远。”

“那为什么不报?”我问。

“因为没有人报800米,我们班的女生都太柔弱了,跑不了。我是班长,我必须得报。”

一向以女汉子自居的女儿,言语之间有不让须眉的小小得意,有一班之长的小小自豪和些许无奈,也有没能参加心爱项目比赛的小小失落。

对于每年都会“经历”运动会的老师们来说,比赛就是一种“政治任务”,学生参加多少,得奖与否,都无关重要的,重在参与嘛!但学生绝对不这么看,尤其是“身兼数职”的女儿,总把班级的事当成头等大事。这个“班长”的头衔,明显让她有一种“临危受命”的使命感。

临睡前,女儿都在絮絮叨叨地规划明天怎么训练。离比赛还有五天时间,我提醒她还是不要训练了,保持体力和精力就好。女儿立刻反驳,道理一串一串的。为了不影响她休息,我选择沉默。

第二天夜里女儿就发高烧了,问起原因,说是在操场跑了六圈,出汗,就把棉袄脱了。摸着浑身滚烫的女儿,我满是自责和心疼。输液的时候,我试着问:“要不,比赛就不参加了吧?”

“不行。”女儿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只能天天不厌其烦地叮嘱:不要再冻着了,多喝热水,少跑几圈,学习别落下······人家却觉得不胜其烦,因为她关心的是谁帮她拿衣服,谁陪她助跑,谁给她加油·····我笑着说:“你是去参加长跑比赛,还是乾隆下江南?”

女儿一脸调皮:“要有仪式感嘛!因为我不知道能不能跑到头,人多了,我就不好意思掉队了。所以,妈妈,你在哪呢?”

“我就在终点等你吧!”我一脸认真。

“是不是亲妈?!”女儿急了,“你不是应该全程陪跑吗?”

“哈哈,我也跑不动啊!再说,有你的朋友和同学在,妈妈负责在起点看着你,在终点等着你就行了。”看着噘起小嘴的女儿,我耐心地解释。

“在小学的时候,你就说你在中学等我。上中学了,说好的陪我一起在七年级,你又教九年级,说在九年级等我。现在倒好啊,在终点等我,你可真是坑孩儿的亲妈!”女儿颇有微词。

“知道你怎么学会走路的吗?”我岔开话题。

“我奶奶教我的!”说起奶奶,女儿总是很开心,那是在她心里第一位的人。

“是的,是你奶奶。你学走路时,我们扯着你,你可以走得很稳很快,但只要大家一丢手,你就哇哇大哭,不敢迈出一步。我不舍得你哭,就重新拉着你走。后来,你奶奶抱过你,稳稳地放在地上,她的手攥着你的手,等你站好了,奶奶轻轻地放开手,迅速退到你的前面,伸着手,说,‘过来,走过来,奶奶在这等着你。’你一看见没人在你旁边,不敢走,也不敢蹲下,就哭起来。”

女儿听得全神贯注,她不会相信奶奶会舍得她哭。大约她奶奶讲的版本,肯定是我把她丢下,退到一边的。

“看你哭得厉害,我想去抱你。”我继续说,“但你奶奶说‘当妈的是需要点狠心的’。”

“所以,你们就在一旁听我哭?”女儿惊讶,不可置信。

“是的,亲妈都是带着狠心的。”我重重地说,“我们在前面等你哭完了,走过来。然后,你就学会了走路。”

我也是这样被“狠心丢下”,才长大的。

七岁那年,割麦子。我和母亲并排开始,她割七垄麦子,我割两垄。我仍然赶不上她,看着她自如地挥动手臂,一镰刀割下一大片,麦子齐刷刷地排在她身后,像她的头发一样梳得整齐。而我,笨拙地一点一点在锯麦子,我甚至怀疑我的新镰刀没有开刃!看着身后横七竖八的几缕麦子,我着急地不时张望前方的母亲,希望她能从前面替我割一截,或者等等我也行。但母亲总是一直割到地那头,才想起回头看看我。然后继续从地那头开始割起,直到整块地割完,母亲才会停下,喝口水,等我割完我属于我的任务,一起回家。那时候,我就知道了,该我做的,不能等人来帮。

小时候学骑自行车也一样。妈妈说好的一直在后面扶着,我千叮万嘱她,不能松手。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还是偷偷放了手。等我骑出好远,发现身后没人时,紧张,激动,喜悦,害怕,然后不可避免摔倒了。看到妈妈才从后面跑过来,笑着扶我起来,弹弹身上的土说:“学骑车,哪有不摔的。”我就是那样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些故事,女儿早已听过了。也许,到今天,她才真正明白。

比赛那天,我竟然记错了时间。等我找到女儿,她的比赛已经结束了,正一瘸一拐的和同学互相搀扶着。看到我,抿嘴一笑,眼泪却掉下来了。

看着故作坚强的女儿,我拍拍她的腿,故意调侃:“还光荣负伤了!”

女儿破涕为笑,说:“没有赢。”

“跑到终点就赢了。”我说。

还想再安慰她几句,她的同学已经在喊她了,她还是小通讯员,还有好多“任务”等着她。

看着她乐呵呵地一颠一颠跑过去,我想起了龙应台的《目送》中的一句话:“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在一程又一程的目送孩子远去。你只能陪伴,不可能全部参与。所以,不如,放开手。等在她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终点,因为这一程的终点就是下一程的起点,我们只要目送和等待。我们的爱可以全程陪伴,但是,路,还得孩子一个人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