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在劝退风景园林?俞孔坚:我们要忠于自己的与众不同
文章来源:景观大数据
ID号:landscape-data
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不少同学在填报志愿时纠结专业,特别是一些看起来风光体面,实际却被全网劝退的专业,搞得家长和同学们焦头烂额。比如:风景园林设计...
在某知名网络平台随便一搜,关于劝退风景园林这个问题,就会弹出好多这样的内容,完全就是大型“劝退”现场。那么,风景园林到底有什么问题,才会导致被众多风景园林人集体劝退呢?
从网友的观点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家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①.待遇 ②工作强度,简单来说就是“付出与收入严重不匹配”。
当然,还有网友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风景园林这个专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科建设还不够完善。
看完网友们的建议,你还有勇气选择风景园林专业?
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行业大佬们是如何看待风景园林专业的吧!也许,这会改变你现在的一些认识。
›»工程院院士—孟兆祯
“迫不得已”选择风景园林专业
要说中国风景园林界响当当的人物,那必须提到中国风景园林界唯一的一位工程院院士——孟兆祯。
虽然孟老是在高考报志愿时“迫不得已”选择的园林专业,但是最后却成了享誉中国风景园林界的园林大师。
2019年《读懂中国》第十六期中孟兆祯院士说到:“我们现在一切的艺术都是为了人民 ,它发展的方向就是怎么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创造一个像仙境一样的环境,来供人民享用,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人民的健康,提高人民的长寿。”
▲孟兆祯
孟老强调,设计应立足于设计场地的实际情况,同时保留原场地的文化内涵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场地现状、原设计目标等基本条件,设计符合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园林空间。
孟兆祯先生的“借景理法”
《园衍》提出了以借景为核心的六边形结构,其次是明旨、相地、问名、布局、 理微、余韵等环节的揭示,六边形几乎涵盖了园林艺术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六个设计步骤以“明旨”为出发点,形成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设计过程。
在思维方式上,“选址”和“布局”的步骤是对场地形成的思考,在空间上体现“立意”的内容;“问名”是对场地内涵的情感意境的反思,以风景和文学回应“立意”的内涵。
▲孟兆祯代表作《深圳仙湖植物园》
“理微”是对个别风景的斟酌,对细节的调整。“余韵”是对整体效果的补充。
孟老创造性地完善了中国风景园林的营造体系。
▲孟兆祯代表作《深圳仙湖植物园》
根据2020年7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孟老先后发表论著数十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掇山》《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理法赞》《园林工程》《园林是城市发展的生理基础》《展望21世纪的北京园林》为有影响的代表作;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建筑、规划、园林》卷副主编,主持园林编辑工作。
▲孟兆祯代表作《深圳仙湖植物园》
›»中国现代风景园林之父—孙筱祥
风景园林教育要“五条腿”走路
中国风景园林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殿堂级大师——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学科之父的孙筱祥先生。
这是一位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代表整个中国参加关于风景园林国际会议,并且作为17名国际演讲嘉宾之一的大师人物。
孙晓祥先生认为:一个优秀的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有坚持真理和己见,把人类的长远幸福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用孩子的纯真、诗人的爱、画家的眼睛、音乐家的耳朵做大地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并通过我们的作品表达了国家和人民追求安全、文明、美丽、幸福的美好愿望。
▲2017年,即孙筱祥先生去世的前一年,他携夫人再次来到花港观鱼
1986年3月,“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召开。
在这个大会上,孙晓祥先生凭借多年的园林教育、科研和设计经验,提出了著名的“五条腿走路”的园林教育模式:第一成为一个诗人;第二,成为一名画家;第三,必须是一名园艺学家;第四,要成为一位生态学家;第五,还必须是一名杰出的建筑师。
▲孙筱祥代表作《杭州植物园》
1982年,孙晓祥先生以工程和艺术的人文思想以及生物和山水的自然环境综合思考为基础,发表了著名的“三境论”。
“生境”,即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境界;“画境”,即游人在园林中看到和听到的视觉和听觉形象美和布局美的境界;“意境”,即理想美和灵魂美的境界。
▲孙筱祥代表作《花港观鱼公园》
孙筱祥先生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方面也深有研究。
他提出了综合性系统布局的模式,认为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必须综合环境保护的多方面作用、文娱游览和风景艺术的要求,进行综合全面规划,使整个城市园林绿地布局构成一个面积定额合适,环境安全、健康、宁静、舒适,生产、生活和文娱游览方便,风景美丽动人的完整系统。
▲孙筱祥代表作《花港观鱼公园》
孙筱祥先生在风景园林实践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先后设计了杭州花港观鱼、杭州植物园、仙湖植物园、北京植物园、华南植物园、美国爱达荷州植物园中国园、西双版纳植物园、海南金牛岭公园、厦门植物园等杰出的园林作品。
▲孙筱祥代表作《花港观鱼公园》
›»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彼得·沃克
献给我们科学,始于兴趣,终于崇拜和热爱
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是当代景观设计界首屈一指的大师,也是将极简主义风格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代表人物。
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合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简洁与现代的布局形式,古典的元素,浓厚的原始气息和神秘的氛围。这是彼得·沃克作品的突出特点——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新的意义。
彼得·沃克在2009年北京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回答说:“在我看来,形式只是一种途径,不是最重要的,尺度是最重要的。形式是个很难的东西,我也会在这上面下很多功夫,但形式本身不是我的目的,很多设计师因出彩的形式颇具盛名,但我不是。较之形式,我更关心使用者的感受,你是否觉得舒坦、开阔等。同时,我认为美本身就是一项功能,我们对美的需求绝不亚于其他任何像对空调一样的需求,我们需要美,我们的城市不应该是丑的”
沃克的成功在于极简主义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极端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的精神体验。
但是,数据君觉得彼得·沃克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他一直对风景园林专业保持着足够的兴趣和热爱。正如彼得·沃克在他与梅拉妮·西莫合著的《看不见的花园》一书最前面写到的:“献给我们科学,始于兴趣,终于崇拜和热爱”。
沃克的作品贴近大地,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沃克曾经表示他追求的“几乎是一个宗教性的目标”。
沃克在全面研究了极简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之后,创作了他的极简主义的园林。利维女士指出,沃克的极简主义作品的特点是貌似分离,但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女性风景园大师—玛莎·舒瓦茨
我的动力源自我对风景园林潜在的热爱
玛莎·舒瓦茨是20世纪中后期现代景观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她被称为“风景园林界的扎哈”。
她既叛逆又独立,总是不知疲倦地探索景观设计的新形式,希望将景观设计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玛莎认为城市景观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巧妙平衡。她的作品从地球装置艺术到战略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
她专注于环境可持续性,致力于让世界认识到,城市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社会和经济健康的平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并激活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城市。
在一次《风景园林》杂志社的采访中,玛莎·舒瓦茨说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风景园林师不应给人们留下只会做绿色屋顶的印象。对于风景园林师来说,创造一个密度适宜的宜居空间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只有当人们住在密度适宜的城市之中时,资源才能被有效地集中利用,公共交通才能发挥作用,资金才会涌入,人才才会聚集,因为人们总是会选择定居在宜居的城市。 ”
当主持人问到关于学习和教育相关的两个问题时,玛莎也给出了非常真诚的建议,特别是对于正在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我觉得有必要认真了解。
问题一:什么是您在大学里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
▲风景园林杂志
问题二:学生们都评价您是位很有鼓动力的老师。您最希望学生从您那里学到什么?您自己能从教学过程中收获什么呢?
▲风景园林杂志
›»中国景观大师—俞孔坚
我们要忠于自己的与众不同
俞孔坚教授作为中国景观界成就最高的大师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行业大佬。不仅在国际上拿下各种设计大奖,其带领的土人景观也是在设计市场中劈波斩棘,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经典项目。
面对“生死未卜”的中国大城市,俞孔坚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设计理念,喊出了“大脚美学”和“反规划”的口号。
对于生态的关注,贯穿了俞孔坚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始终。
在gooood专访NO.12期中俞老说到:“首先生态不是一个奢侈品,它是必须品。第一设计师本身要把生态内容融合在他的设计中,跟时间和金钱没关系。第二让甲方和社会,特别是决策者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整个城市,整个国家更绿色,这是创造一种新的美学,甚至新的生活方式。”
他强调:“景观设计不是园林艺术的产物和延续。
景观设计是我们的祖先在谋生的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生存艺术的结晶,这些艺术来自于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来自于寻求远离洪水和敌人入侵的过程,来自于通过测量土地、耕地、种植、灌溉、蓄水和其他资源的可持续生存和生活的实践。”
在城市化的浪潮中,“生存的艺术”正在慢慢枯竭。俞孔坚的设计实践始终追求生存的艺术,面对各种棘手的生态问题,并通过设计生态的综合解决化腐朽为神奇。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实践已经不同于传统景观设计,在本质上,我们需要对当代景观设计进行反思和认识,而不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景观设计的继承和发展上。
除了专业上的成就外,俞老也一直活跃在中国教育界。1987年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5年;1997年回国创办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担任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出任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2010年出任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
俞孔坚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50余篇,专著17部,译著5部,论题包括景观设计学,生态城市与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019年在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俞老告诉同学们:这个地球上有将近870多万种生物,有近75亿的人类,没有两个种类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也没有两个人类是相同的,哪怕是孪生姐妹。如果相同,其中之一必然是多余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便是次品。
所以,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是上天的意志,是无上尊贵的天赋。
参考资料:
知设网:www.zhishew.com
Gooood:https://www.gooood.cn/
Pinterest:https://www.pinterest.com/
百度百科、风景园林杂志
北京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官微
来源:景观大数据,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景观大数据再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