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中医才是中医发展的顶梁柱!

西医把所有人都看成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机器,治病就象换机器零件一样标准规范,因此,西医适合规模化经营。而中医把每一个人都看成是具有不同体质偏性的个体,治病就需要因人而宜,恢复人体平衡,很难找到一个标准,因此,中医只适合于个体经营。而我们国家却把发展中医的重心放到了扶持中医院上,结果以中医之劣势对抗西医之优势,败下阵来是必然的。

中医的优势是简便易廉,而能够完全发挥这种优势的中医形式就是个体,因此,历朝历代,中医从来就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医教育从个体的师承走向了规模化的大学,中医治疗从个体的游医,个体的医馆走向了规模化的医院,从此,中医就急剧走向了灭亡。

从中医教育来说,中医一门实践医学,它本在自然,根在临床,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不断积累,才成就了中医治病的一个个绝招。比如治疗各种阑尾炎的梅肉草,治疗肾结石的条虫,治疗烧伤的虎杖,治疗内脏大病的移毒法,还有柳条接骨法,银针拔眼翳法,针刺治抑郁,针刺舌底治中风等等,都是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没有丰富的生活实践,是不可能总结出来的。

从中医发展来说,中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民间中医的发展史,许多青史留名的中医名家像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无一不是来自民间。当代名家岳美中、吕炳奎、董建华、李聪甫等当初也是民间中医。民间中医接近自然,溶于生活里,自然会形成正宗而真正的中医医生。因为他们是从基层干起来的,他们以实实在在的疗效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他们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有看家的本事,独到的绝活。他们当中有祖传的,有自学的,有没学历的,有高学历的,有没证的,有有证的。他们或身怀一套正骨绝技,或祖传神奇膏药,或神针善除顽疾。他们多是在某些疾病上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在某个地方治疗某种疾病的口碑很好。正是有了基层中医的不断创新,才有了中医持续不断的发展。

而中医学院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些莘莘学子们,身处高墙之内,捧着高深医理的所谓医书苦读,听着自己都不知道大自然是什么的所谓教授的云里雾里的高谈阔论,闷在四面不透风的实验室里,过着与大自然隔离,与一线百姓生活疾苦毫不相干的日子,又怎么能培养出什么真正的中医呢?

更重要的是,目前的中医院校,一半多的时间在学西医,在学外语,给他们的临床实践太少了,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很多绝技都是从实践中来的,不是从书本上来的!尽管中医学子们苦读多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只会高级理论,说起来头头是道,只会纸上谈兵的中医不是合格的好大夫。

中医的真功夫不在于读了什么经典,背了什么赋,取得了什么学位,而在于培养自己的临床观察、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如此反复,经几十年,甚至几代人上百年的经验总结,方能推陈出新,最终才能造就一代神医。

所以,中医学的精髓在民间。像云南白药、福建片仔癀这样的名药都是民间实践、总结的结果。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单方、偏方、验方、秘方,都是历代临床实践的结晶,即便是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药、技术,也离不开民间中医的贡献。

在治疗上,个体能够把中医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看看古代的中医就知道了,他们虽然一人一方,但是,方法丰富多样,有的有针灸法,有的用情志疗法,有的用放血法,有的用食疗法,有的用外治法,有的用中药法,这里很多方法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几乎是零成本,真正体现了中医的简便易廉。

更重要的是,古代中医一般都抱着“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伟大理想,不以挣钱为目的,而是以济世救人为己任。他们面对有钱的富人略微多收一点,面对无钱治疗的穷人几乎是免费治疗,遇到瘟疫或大灾,他们都会拿出家产为人民免费治疗。正是这样,古人才不会象现在这样,很多人倾家荡产也看不起病。

而我们现在呢,个体中医被迫让位于中医院。而中医院养活了一大帮闲人和一大帮与中医无关的人,因此,中医必须以盈利为目的。如果你没钱,即使少数中医心怀怜悯之心,想要扶持一下,也无能为力。这个社会真正到了“有钱可以让鬼推磨”,“无钱别进医院”的境地。更重要的是,这些中医已经不再是抱着济世救人的心态,而是为了自己更好地活着,象一台挣钱的机器,很冷漠地面对病人。

中医的优势在个体,只有个体才能够真正发挥中医“简便易廉”的优势,才能够与西医的规模化相抗争。而中医院的形式看着有规模的样子,但真正治起病了却本质上是个体。既然本质上是个体,为什么还要打肿脸充胖子,非要成立中医院呢?

可笑的是,现在的中国,仍然把扶持中医的重点放到了中医院上,却根本没有认识到中医的优势在个体,用中医院与西医院相对抗必死。这就象一个快死的病人,明明救不活,却还要花大气力去救它,值得吗?

中医在振兴,其核心就在于大力发展民间中医,中医是真正的全科医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小病大治,节省医疗费用。更重要的是,用中医不仅可以防病在先,而且还可以把治病寓于日常生活之中,真正达到简便易廉。如果中国真的想救中医,就把发展中医的重点放到民间中医身上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