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谒拜炎帝神农故里》

谒拜炎帝神农故里 

悠悠华夏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炎帝神农诞生于“湖北随州厉山”即炎帝神农故里烈山(即厉山、列山)。据史载,炎帝神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个强大、先进的部落首领,他同黄帝轩辕共同创造了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古代文明。炎帝神农和黄帝轩辕一道并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华人也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位于随州厉山镇,主要包括“寻根谒祖朝圣区”、“圣迹观光体验区”、“农耕文化展览区”和“自然生态景观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胜地。
初冬的周末,天气晴好。我们从黄石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谒拜炎帝神农。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炎帝神农牌坊,它是炎帝神农故里的大门,上面雕刻着“炎帝神农故里”六个鎏金大字。绕过牌坊两旁是文化雕塑,上面刻有人类在蒙昧时代的混沌。
沿着景区的迎宾大道,走了几分钟,只见一座长长的拱桥像一条巨龙横跨在烈山湖上,将景区入口和神农大殿连接在一起。此桥名叫神农桥,是座九拱桥,长达117米,它以九的模数进行设计,桥身由九个券洞组成,桥上栏杆间跨度和引桥长度也采用九的倍数。拱桥采用古朴、庄重、浑厚的造型风格,以表现太古时代的人文精神。
跨过神农桥,穿过华夏始祖门,经过圣火台,我们到了气势恢宏的谒祖广场。广场长117米,宽117米,呈正方形,面积13689平方米,是9的倍数。历届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的开幕式暨拜祖大典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在谒祖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八大功绩柱了。西侧从南到北依次为: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台榭而居,安居乐业;治麻为布,首创纺织;首创农耕,发明种植;东侧从南到北:日中为市,首创交易;作陶为器,冶制为斧;遍尝百草,发明医药;首创耒耜,教民耕耘。暖阳融融,我们观赏着精雕细刻的图腾柱,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感动和启示,炎帝神农他除了留给后人的八大不朽功绩外,他留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跨过十二级台阶(十二级台阶象征着一年十二个月份),我们缓缓步入炎帝神农大殿。这是座气势雄伟的洞穴式建筑,坐北朝南,占地6600平方米,高台圆柱直檐,秦汉风格,古朴庄重。大殿里供奉着炎帝神农坐像,高4.26米,寓意炎帝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的生辰。这尊炎帝神农像是根据清代著名画家吴承砚绘制的始祖像雕刻而成的。只见炎帝神农面容刚毅而慈祥,身体强健而有力,一手捧稻谷,一手拿着灵芝,寓意着“幸福和健康”也象征着始祖开创农耕和医药方面的两大主要功绩。适逢农历的十月初一,谒拜的人还真不少。我们跟随谒拜的人群,神情肃穆,依次面向炎帝神农大殿内的圣像,三鞠躬行施拜礼,感念始祖恩德,虔诚祈福平安。
从神农大殿出来,穿过一片银杏林,我们就到了景区的最高建筑炎帝神农雕像前。雕像面向东南,手捧麦穗,目视远方。底座为正方形,边长56尺,意为56个民族;底座高度为42.6尺,意为炎帝神农出生于农历四月二十六日;雕像本身身高95尺,寓意炎帝神农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族九五之尊的地位。
瞻仰了炎帝神农雕像后,我们前往神农庙参观。经功德榜,过神农洞,我们拾级而上,到了神农庙。神农庙位于神农洞洞穴口上,是楚庄王为表达对炎帝神农的追思祭拜之情而建的祠庙,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正殿门柱上是后人为纪念炎帝神农创五谷、尝百草功绩而作的楹联。右为:神农创耕植五榖而天下食;左为:炎帝味草疗百疾以养民安。庙内墙壁上还挂有八幅字,分别为炎帝的八大功绩。
我们来到神农亭,只见亭内,有一块被厚厚的玻璃罩住的石碑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只见那块石碑,圆首,方座,很古朴。看见有导游在那里讲解,我们也顺便“蹭听”了一下“神农碑”的来历。导游介绍,神农碑为明代万历丁丑年(公元1577年)随州知府阳存愚所立。碑高2米,宽1米,重数吨,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碑文楷书,中部竖刻“炎帝神农氏遗址”几个字。
九龙山上还有神农古井,传说以前每座山上都有一口井,九井相连,炎帝神农诞生时九井自穿,打一井的水,其他井水也会浮动起来。因此,随州至今还流传“一山扬鞭九井应,一井打水九井动。”不过,现在山上只遗留下这一口井。井是古井,但镇守井边的虎鹿龟蟾四大瑞兽,应该是后来修的,寓意“东来福气西来寿,南来官运北来财”代表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炎帝神农故里景区是一个文化型的景区,在景区我们不仅观赏了优美的风景,而且在百草园还体会了先祖尝百草的勇气和救民众之疾的仁义。“纵然风雨沧桑变,也教炎黄儿女归”,作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胜地,值得一游。
两个小时后,我们再一次站在了九拱桥上,回望气势雄伟的炎帝神农大殿,远眺巍峨高大的炎帝雕像,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此时此刻只能用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百草遍尝破大荒,五湖四海煮仙汤。中原圣祖开天地,万里神州日月长。耒耜农桑初始创,琴弦曲韵续华章。凭栏远眺怀德广,拜谒炎黄佑泰康”。

张兰花,湖北黄石人,爱好文学喜欢徒步,散文散见于《黄石日报》《东楚晚报》。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第一次投稿附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除文档附件外,请在邮件正文里粘贴一次稿件,便于编辑查看。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0)

相关推荐

  • 最美中国--湖北随州神农故里

    如果随州不是我生活过的地方,我应该会对朋友说,很一般的城市,如果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可以考虑把去随州的游览先放一放. 但是,一座你人生起步的城市,一座让你有了自己担当的城市,一座让你开始初尝人间各种情感 ...

  • 20160406随州一日游

    2016.4.6 清明小长假,兄弟姐妹六人自驾陪父母到随州休闲一日游. 高速服务区休息. 忘记了今天是周一,博物馆闭馆.很遗憾没能进随州博物馆馆参观,在博物馆门前的小游园留影. 中午在一家农家土菜馆吃 ...

  • 随州炎帝神农洞,随州炎帝神农洞在哪里

    随州炎帝神农洞简介 随州炎帝神农洞位于湖北省随州厉山镇九龙山南麓.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农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内,建有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炎帝神农纪念广场.炎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如父的姐夫》

    如父的姐夫  人海如潮,有你有我,潮来潮去,遇到不容易.正如麦家说的那样:"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着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q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穿越大顶山》

    穿越大顶山 三月七日,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我们黄石快乐群一行四十七人,开启了大顶山穿越之行.大顶山穿越是武汉市周边最经典的户外线路,也是新驴练手,老驴练蹄的经典线路.因此,这次穿越吸引了许多新驴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那些年,那些珍贵的书   在我的心底珍藏着三本珍贵的书<写作辞林><中国文学史><青年知识手册>,它们在我心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第一本珍贵的书<写作辞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我的那些文朋诗友们   两年前,我成了一名"乐退族",结束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模式,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写作,因此结识了许多文朋诗友.   他们当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外公,我想抓住您的手  少年时的点点滴滴是我永恒的回忆:春去秋来,日月星辰,目睹了一位老人领着他的外孙们走过了十三载,魁伟的身躯为他的外孙们遮风挡雨.余家湾那条石板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记载着外孙们的成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年味尽在油锅中》

    年味尽在油锅中 在我的家乡张家湖,有"无油炸,不过年,年味尽在油锅中"的俗语.   乡里人,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注重仪式感,特别是过年,完全是按照"老祖宗"的那套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挖藕》

    挖藕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三处藕塘.其实,更确切地说是一处藕塘,两处藕田.   那处藕塘位于黄石工业学校(黄石理工大学的前身)大门口的马路内侧,大概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藕塘里,水较深,生长的都是开粉红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   我的家乡张家湖(又名磁湖),她不仅是鄂东南有名的蔬菜之乡,而且还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在我的记忆中,家乡的年味与家乡的风光,一样美不胜收,一样令人怦然心动,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过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干塘》

    干塘  "干塘"是俗语,又叫"干鱼塘",它是我们长江以南一带乡下的说法,就是把鱼塘的水放干后将鱼捕起来.   那时候,生产队里有两口大鱼塘,并排着,一边临着湖, ...

  • [黄石文坛]张兰花的随笔《我的大姐》

    我的大姐   我从未想过死亡会与我如此的接近,我从未想过生命竟如此的脆弱,我从未想过我大姐突然的离世我竟是如此的无力.   我原以为来日是方长的:我原以为我们还会有更多的时间与我大姐闲话家常:我原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