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柯玉霞的散文《梅灵南路侧记》 2024-08-07 07:21:29 梅灵南路侧记 柯玉霞 我对梅灵南路的记忆温婉而美好,简约不简单。2013年的夏末,我追随先生来到了神往已久的杭州,走进了水墨江南的西子湖畔,在如诗的梅灵南路陶陶然的住了一年。梅灵南路位于西湖景区西南侧,我熟悉的梅灵南路是灵隐寺和宋城之间的梅灵南路。秋天的梅灵南路是最美的梅灵南路。秋末冬初的清晨,当习习秋风毫不留情的清点着为数不多的残叶,灿灿然的银杏和火火辣辣的枫叶也稀疏暗淡到难寻踪迹时,梅灵南路却正闹热着。此时,梅灵南路两侧的水杉披着或鹅黄或浅橙或深黄或深橙的外衣粉墨登场。它们像刚刚长成的大男孩儿,挺拔又有点羞涩,风度翩翩又裹足不前,大气又略显稚嫩。更像美丽的少妇,温婉矜持温润可人。水杉的背后是梯级茶园,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彼时茶园的绿是老绿是颐养千年的老绿,像久经磨炼的成年男子,沉稳而敦厚,通达又和善。每当这个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徜徉于寂然的梅灵南路,穿行在云栖竹径,遁入空灵的灵隐寺外潺潺流水里。途中偶尔会遇上二三意趣相投的友善同行人或寡言的喜欢孤独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匆匆掠过的各色车辆。梅灵南路上的灵隐寺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灵隐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是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康熙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我对灵隐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三个传说和一处静室。传说一,飞来峰。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其时,灵隐寺前有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到村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村人因平日里看惯了济公疯疯颠颠,谁也不信。眼见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中生智,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呼地追了出来。正当村人边喊边追的时候,风声大作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座山峰飞抵灵隐寺前,顷刻,村庄化为乌有,村人梦醒,遂明了济公醉翁之意不在酒的苦心。济公成佛后的尊号长达28个字:“大慈大悲大仁大慧紫金罗汉阿那尊者神功广济先师三元赞化天尊”,集佛道儒于一身,堪称神化之极。灵隐寺的道济禅师殿,至今香火鼎盛。传说二,三生石。相传,世上有一条“黄泉路”,有一条“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桥”,奈何桥的尽头,有一块通体鲜红的石头,名曰“三生石”。据传,多情男女,只要在这“三生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就可以“缘定三生”(即前世今生来世)。话说唐朝和尚圆泽和李源交好,他们相约去峨嵋,去往峨眉的路有两条,为了选择路线,两人曾争执不下,但最终圆泽还是依了李源,按李源选定路线行进。行至半路,遇一孕妇,圆泽说:“她孕育的就是我,已经三年了,今天见了面再也躲不过去了,一会儿你去看看那个婴儿(圆泽),我(婴儿)会以笑为证,如果有缘,十二年后在钱塘天竺寺外可以一见。”说完,圆泽遁身不知所踪。及至妇人产下婴孩,李源过去一看,那个婴孩果然冲他笑了。十二年后,李源如约而至,时值月明星稀之夜,忽耳畔传来牧童遥唱:“三生石上旧精魂,赏风吟月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李源知是圆泽,及至近前,李源想上前和牧童亲近,只听牧童又唱道:“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下瞿唐。”唱完又不知所踪。据载,“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从此,绛珠仙草和赤瑕宫神瑛侍者便成了圆泽和李源的化身,流传至今。寓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景。传说三,康熙题匾。据传,康熙28年,自命风流的康熙南巡来到灵隐寺,老住持请他为寺院题块匾额。康熙信手挥笔,在纸上写了个大大的“雨”字,“灵隐寺”的“灵”字按老体书法在“雨”下面还有三个“口”和一个“巫”,但因康熙的“雨”下笔太阔,以致三口巫无处安放。正尴尬处,一随从暗示康熙将错就错,于是,康熙改“灵”为“云”,把“灵隐寺”生生改成了“云林禅寺”。这块匾虽然挂了三百余年,但人们还是习惯于“灵隐寺”的称谓。康熙题匾的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静室乃灵隐寺济公殿。济公殿不似别的殿金碧辉煌。神殿随处可见的是古朴厚重的实木长条桌凳、草席,正中有济公铜像,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四壁是色彩淡雅精致祥和充满生活气息的18幅壁画。这18幅壁画,向人们诉说着济公在嬉笑怒骂惩恶扬善中修成活佛的传奇一生。看过壁画,我似获顿悟,我突然间对自己平日所知的一鳞半爪的神秘的佛学知识有了知觉,内心有了种佛我相通佛我相融的喜悦。其实,佛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济公殿给我印象最深的还不是这些,济公殿真正吸引我的是每逢周末的抄经礼佛活动。记得第一次去济公殿抄经,大约是在入住梅灵南路一个月的时候。第一次闯进济公殿抄经绝不是发乎我对佛的虔诚,而是因为我于喧嚣中找到了同自己对话的奇妙方式。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对宗教及与宗教相关的人、事一向怀有敬畏之心。我喜欢买各种珠宝饰物,但我从来没有佩戴过佛祖、观音饰品。我害怕佩戴我不敢佩戴,我怕自己不经意间的无知言行亵渎佛祖纯洁的圣灵。那天,我一个人闲着无事,徒步去了灵隐寺。在漫无目的的闲游中,进了济公殿。只见济公殿内大小条桌旁长凳上坐满了各色人等。有刚学会握笔的小小学生有耄耋老者有妙龄少女也有老成持重的中年男子。他们一律素衣素服一律手持各式软笔硬笔旁若无人的在宣纸上白纸上小本上写着什么,四周游人鸦雀无声。我悄悄问立于一旁的小和尚怎么回事,才知他们是在抄经。于是,通过补办简单手续,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于是,我逢周末无事,便约了要好的小姐妹去济公殿抄经礼佛。因了这抄经礼佛的体验,渐渐的我对佛和佛教对信教之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去灵隐寺抄经礼佛也渐渐的成了我住在梅灵南路的一大乐趣。离开梅灵南路后,再去灵隐寺抄经礼佛成了我对杭州的最大念想。记录梅灵南路的点点滴滴,是不可不提茶的。说到茶就不能不说西湖龙井,不能不提梅家坞的茶,不能不提西湖边的丝竹茶庄,不能不提杭州的茶博物馆。梅灵南路两边的山坡就是鼎鼎有名的西湖龙井的主产地之一。这里地处钱塘江口,四季分明风雨调和,空气湿度大,天地合一的格局为优质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在刚刚好的湿度温度季节的偶合中,西湖龙井应运而生。初春时节,梅灵南路两边的山坡是嫩绿鹅黄的一梯梯一片片,似婴儿的脸,嫩得能掐出水来。清明前,经常会看到采茶女们小心翼翼的掐下那鹅黄嫩绿的小三片来。她们边熟练的采着茶边口无遮拦谈笑风生,一派丰收的喜悦和祥和。这种景象常常吸引着我。得闲时,我会驻足茶园,甚至会偶尔参与其中,采几片嫩黄,捧在手心,带回居所,居所就会因了这几片绿而充满生机。及至茶农炒好了茶,我便能喝到清香四溢清甜可口韵味无穷的西湖龙井了。其时,我常常会循着茶香进到茶农的家里,喝上一壶他们的新茶,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们聊着天,然后心满意足的以几乎是相送的价格带上一罐上好的新茶回家。嘿!梅灵南路的小日子真的韵味十足耶!从我的居所沿着梅灵南路向北大约一公里多的左侧有个古村落——梅家坞,这是西湖十景梅坞春早的主角儿。这里长年草木繁盛峰峦叠翠,即便在数九严冬,也掩不住梅坞如春的气息。梅坞的茶更是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坞就是茶香之意。每当清明时节,云雾缭绕的山坡上,碧绿如茵的茶园里,采茶女的身影若隐若现,鸟鸣茶唱,婉转呼应,为秀美的山水平添了一份灵气,这也正是西湖独特的人文景色。真乃一壶龙井品自然,十里梅坞蕴茶香。从梅家坞再往北就到了西湖的腹地了。沿着西湖,有很多茶庄,其中有家丝竹茶庄最让人流连忘返。如果说梅家坞的茶是古朴敦厚的,那么丝竹茶园的茶便有了更多的文化色彩和人文情调。在丝竹茶庄里,你可以品到上好的西湖龙井,可以吃到你想都想不出名儿的茶点美食,可以听到醉人的管弦妙音,可以近距离观赏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快意,可以不由自主的发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慨!清茶天音丽影湖光山色“沆瀣一气”融为一体,岂不快哉!关于杭州的茶博物馆,我记忆最深的不是馆内的茶道而是馆前的绿地。茶博物馆前的绿地博大而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说它博大是它占地大建筑少,为数不多的建筑内内涵丰富。茶博物馆里住着博导,长年有硕士博士研究生跟着博导做茶文化的研究。茶博物馆四周的绿地既是人们消闲的去处,又是婚纱摄影的绝佳之地。说茶博物馆门前的绿地有文化,是绿地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精致的话本,它们是记载着茶文化的昨天和今天的各式石刻。有各种字体的名人名言有形态各异花鸟虫鱼有关于茶文化自古流传的小故事,不一而足。令人放眼时想茶走路时想茶想茶时还想茶。茶文化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说梅灵南路,也必定要说越剧。没到梅灵南路之前,我对戏曲一点兴趣都没有(除了宝玉哭灵那段戏外)。到了梅灵南路,越剧的美沁人心脾。从喜欢吴侬软语到听越剧看越剧想越剧喜越剧,越剧颠覆了我对戏曲的认知。在杭州接触越剧要从梵村说起。梵村是梅灵南路的又一古村。这里山青气朗,水蕴灵泉。一入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雕梁画栋白墙灰瓦的江南民居。不宽不窄的柏油马路联通整个村落。村北藏着一口清澈见底的山泉水,这是一口常年向南流淌的活水野水,这口野水的水底总是游动着一群群或红或墨或灰的欢快的鱼儿,不止一次见过驻足观赏的人群,却从没见过垂钓的鳔杆。日出或日落时分,这里不时会传出或细碎或悠长的捣衣声,间或夹杂着妇人们的嬉笑怒骂和鸡鸣狗吠,偶尔也能听到孩子们无忧无虑的追逐嬉戏。梵村,说它是闹市中的桃花源一点也不为过。第一次误入梵村,便被梵村这份安宁所吸引。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梵村成了我茶余饭后散步的最佳去处。在杭州第一次近距离听越剧,也是在梵村。那天傍晚,与往常一样,我踏着夕阳的余晖漫步在梵村的马路上,远远的像是有戏开锣,村西北隐隐约约传来吴侬唱腔,时而哀婉时而欢快时而低回时而激越时而冗长时而又似有还无,这声音谜一样吸引着我。我寻着声音往里走,遇一大娘,她看到我好奇,告诉我说,那家刚刚走了一个年近九旬的老奶奶,传出的声音不是唱戏,是老奶奶的晚辈们在历数她的人生际遇。想想,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哭灵”吧。哭灵居然哭的那么好听!难怪听不懂不喜欢听戏的我,从小喜欢听宝玉哭灵那段戏。记得小时候的我还可以跟着哼哼几句那唱段呢!如此说来,实际上我从小就是喜欢越剧的,只不自知罢了。越剧对我的吸引力还来自西湖边自发的演唱者对越剧的热爱。住梅灵南路的那段日子,周末我偶尔会去西湖边溜达,只要到西湖边,无论早晚,都能听到悦耳的越剧唱腔。这些演唱者是来自民间的自发演唱者。他们中有蹒跚稚童,有浙音浙艺的学生,有白发老魔女团。总之,三三两两,自然成团,也可以一个人孤芳自赏旁若无人的开演。你若感兴趣,也可以随时加入唱上一段。他们或许会唱着唱着突然停下来,听某个人对刚才的唱段或表演动作发表见解,提出建议,议完接着唱。他们中声情并茂边唱边演者居多。他们的唱段极为丰富,什么玉堂春啦红楼梦啦白蛇传啦追鱼啦牡丹亭还魂记啦风雪渔樵啦王老虎抢亲啦西厢记啦啼笑因缘啦,应有尽有。听的人也很多,其中有不少铁粉,我算个忠粉吧。到西湖,我多为听越剧。或坐或站,一听就是大半天,恨不得逛完所有的场子听完所有的剧目才算过了瘾遂了愿。在梅灵南路,还有个地方是不可不记的,那就是转塘。出梅灵南路沿路口往西两站路就到了转塘。转塘是个江南小镇,但不是江南古镇哦!转塘没有江南古镇的古朴自然,转塘的建筑呈现出现代和传统两种风格的杂色晕染,既有古朴的小食街,又有摩登的时尚大厦。转塘的商业是很发达的。小小的商业街上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锅碗瓢盆衣物鞋袜从水乡特产到陕北肉夹馍从肩挑箱笼到宝马奔驰,鱼龙混杂,热闹非凡。每当米缸告罄,我就会去转塘采买。每去转塘,必定是要去小吃一条街找到肩挑箱笼背有点弯的瘦高个中年男子,喝上一碗他家的温热小粥的。他家的粥品种齐全味口清爽扮相干净,或白粥或小米粥或青菜粥或皮蛋瘦肉粥或鲜虾粥。他家的粥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温热的,因为他的箱笼里长期生着小白炭火。他家的粥不稀不稠恰到好处。他家自制的小菜也咸淡适中可口。他那个人似是邻家大哥,和蔼可亲。喝他家的粥,他从来不去计较你多喝了半碗或是多吃了口菜,只要喜欢,他还会送你一碟小咸菜带回家吃,他总给人以他乡遇长兄的感觉。每次喝粥的时候,我都会配以陕北的肉夹馍。在转塘我是第一次吃肉夹馍,然后一吃而不可收。转塘的肉夹馍外焦里嫩,羊肉是焦黄油亮的五花羊肉,层层叠叠的包在薄薄的面皮里,热乎乎油哄哄,吃在嘴里生脆脆香喷喷,肥而不腻落口消。转塘的成衣店也是我每次必逛的处所。我转成衣店,并不是想买,只是去看看款式和价格,然后再去长三角成衣集散地四季青买,物美价廉,心里想着划算,穿起来就美滋滋的,倍儿爽。哎,记的太多太杂了,关于梅灵南路,不再赘述。如若有人还想知道点关于梅灵南路关于西湖关于杭州的真人小事,我们一起出游好了,我做向导一定合格。 2021-09-28 柯玉霞,网名玉儿,中学教师。喜欢掰弄文字,偶尔有感而发。《新东西》编辑部主 编:向天笑 赞 (0) 相关推荐 我喜欢杭州,不只是因为有西湖 有一部分小伙伴到了杭州,游览完西湖之后就会去市区其他景区,而忽略了西湖西边这一大片的山地景区群,比如十里琅珰,梅家坞,龙井村,九溪烟树等等.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距离杭州市区很近却有十足仙气的区域. ... 杭州的春天美如画! 叶叶心心 关注 杭州的春天美如画! 04-13 阅读1.3万 来自话题 #杭州西湖摄影爱好者协会 1600篇 不在看花,就是被堵在去看花的路上-这是周末杭州人生活状态的写照.有人说百花 ... 东极之东,西湖之西~(西湖篇) 东极之东,西湖之西~(西湖篇) (摄 / 文:新老) 按: 东方,是神秘之所在:西方,是浪漫之所向,神秘与浪漫是人人之所向往.东极之东,是东向的双重神秘:西湖之西,是西向的极致浪漫. 缘起缘遇缘 ... 绝色人间,大美杭州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苏轼的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湖的景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令人神往. 有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的美景,江南的美女,引无数文人骚 ... 西湖龙井缘何受到大众的喜爱 龙井茶产于我国浙江省的西湖一带.对于龙井茶来说,其是产于西湖一带的龙井村,因为龙井村产地的原因而得名为龙井茶,也是就龙井茶的原产地就是杭州西湖龙井村. 龙井,既是茶的名称,又是茶种名.地名.寺名.井名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散文《我的城池我的梦 》 我的城池我的梦 北京,我的城池我的梦. 北京,是六朝古都,是燕都.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北京是我们大中国的首都.北京,名副其实的帝都也.今天的北京是举世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政治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散文《我的思念》 我的思念 柯玉霞 一次不经意的聊天突然砸中了我思念的弦. 午饭时分,朋友问"你中午吃什么?"我说"南瓜炒粉丝."我问"你吃什么?"朋友说&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随笔《新家印象》 新家印象 我这辈子最好的年华都是一中的.少年时就读于一中,大学毕业后在一中做了半辈子老师.在一中,遇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他们和她们,一中成就了我的职业.事业,我也为一中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半生.几十年风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随笔《吴中杰老师永无终结》 吴中杰老师永无终结 人的一辈子,会遇上很多事儿.有的值得回味.有的用来深省.有的必须珍藏,更多的事儿云淡风轻没入了岁月的河,也有那么些事儿如陈年的酒历久弥新.我对吴老师的记忆,便是那壶历久弥新的酒 ... [黄石文坛]柯玉霞的随笔《回家》 回家 因为工作忙,因为疫情,主要因为我发懒筋和一时的疏忽大意,我竟要为自己不回家过春节的无知无良行为买单,并为此抱憾终身. 我大约又有大半年没回家了.年前本计划好要回家过春节的,结果因为那阵子忙 ... [黄石文坛]刘秧霞的散文《雨夜》 雨夜 晚上,我在书房的台灯下看书,一阵"隆隆"的雷声骤然响起,紧接着,是一阵"劈哩啪啦"的雨,像四处乱窜的豆子一样,落在窗台上,砸在玻璃上,也漫进了我的心底. ... [黄石文坛]柯秀芳的散文《“苕哥” 》 "苕哥" 在我们湖北,很多人说别人"苕",就意味着这人愚钝.愣,但我所说的"苕"哥压根儿就不这样! "苕"哥是我 ... [黄石文坛]柯秀芳的散文《洗澡》 洗澡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喜欢洗澡的人,想必也是头脑灵光的吧. 妈妈(婆婆)说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洗脸要花十几分钟.他先将毛巾浸入盆里,开始洗左边脸,然后又将毛巾拧干,再擦右 ... [黄石文坛]柯秀芳的散文《南汀湾的晒场》 南汀湾的晒场 我们南汀湾有个大祠堂,它很宽敞,隔成两厢.左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右厢里面设有戏台.在我小的时候常有一伙戏班子在那里唱大戏,也称汉剧.祠堂外面是村子里最大的晒场,邻近的几家一年四季晒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