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小舒‖童魁坊与望杏坊【客都推介】 2024-07-29 07:55:17 童魁坊与望杏坊文/饶小舒“坊表者,表其人,表其事,以昭示天下后世,亦表厥宅里之意也。是故存者书之,而废者,犹志。夫固志以表之也,存名,可以责实,而岂虚名之崇云乎哉!”梅州城区及周边的坊表,从宋至今,共有27座(不包含贞节牌坊)。其中,建于梅州城区21座,城外6座。最早的一座牌坊为建于1259年的“童魁坊”。童魁坊的来历说到“童魁坊”,就要先说说蔡蒙吉其人,蔡蒙吉生于1245年,南宋理宗年代,据蔡氏后人蔡汉寿等人考究,蔡蒙吉居住在梅州城“县治南八十步”,即现梅州城西区牛岗墟、曾井一带,那里南宋时期应该有官家私第一类的蔡氏住宅。梅县区松源镇金星村蔡屋为其祖居地。蔡蒙吉出身于书香门第,祖若霖,父定夫,均为进士,加上他自已,真正“一门公孙三进士”,无比勋贵。“蔡若霖(蒙吉祖父)嘉定四年辛未科进士,钦州推官。”“蔡定夫,若霖子,淳祐四年甲辰科进士,广州清海军节度判官。”清《嘉应州志》载蔡蒙吉:“‘十二应童子科登,宝佑四年进士第,授迪功郎,再试诠衡复中第一,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未之任而丁。世变,知州汤执中檄权梅州签知事、义兵统督。德佑二年,易正大陷梅州,蒙吉被执。正太引兵趋潮州,羁蒙吉于兴宁,使其下陈一元守之。蒙吉骂曰,吾知尽忠报国耳,宁肯从人奴苟生哉!为一元所杀,暴其尸,三日颜色如生。一元异而痤之。时年三十有二。翌年三月,文天祥复梅州,嘉其忠,为文祭之,棺敛其尸,还葬于饶塘堡(今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练坑。’其祭文云:‘蔡公之忠魂,无往不在:在天地为神只,在山川为为社稷,在郡邑为乡贤。春秋二祭,庙食万年。噫公之生也,名垂竹帛;公之死也,重若泰山;允为朝廷使者之模范,宗族后裔之仪型。’”宋宝佑元年至景定年间(1253年-1264年),福建宁化乡贡进士侯安国来梅州任教授(《嘉应州志》,光绪二十七年本卷二十三·人物载),隶籍于城东攀桂坊,以免除入学者徭役来鼓励梅人读书。清郝玉麟主修的《广东通志》人物列传载:“侯安国本闽之宁化人。宋时由乡贡进士,教授梅州。乐其风土,因家焉梅州僻处岭南,经学草昧。安国倡导之,文风日盛。”蔡蒙吉博学强记,加上家学渊源,八九岁已能背诵五经,侯安国任教授(教,在孔庙讲学,蔡蒙吉又入孔庙拜侯安国为师,更使蔡蒙吉学业精进,深研《春秋》,精通其义。据《宋史》卷156《选举制二.科目下》载: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命其官,免举无常格。由此看:1、应试者要符合一定年龄,2、应先由地方官向朝庭举荐,3、经国子监验试和中书覆试,最后天子亲试。后可赐官、赐出身,不合格的遣送回籍。宋宝佑四(1256)年,十二岁的蔡蒙吉应试童子科,登丙辰科进士及第,被称为南宋“神童进士”。可以看出,少年蔡蒙吉的聪明和好学得到了地方官的肯定,获得举荐而到京城应试童子科。至十五岁,朝庭授职迪功郎,为此,当时梅州程乡县令(《嘉应州志》:绍兴十四(1144)年又复置梅州,仍下辖程乡县,属广南东路。)贾全在其住宅门口立“童魁坊”以彰其绩。南宋孝宗朝以后,十岁以下应童子举基本已成定制,梁克家在“淳熙七年(1180年)童子举条目下注明:“先一岁旨挥:自今童子举并要年十岁以下,通通六经及语孟全文,方许赴试。”此后,童子应举年龄在十岁以上可考者只有蔡蒙吉一人。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三一《蔡蒙吉》,《宋史资料萃编》第一辑。“年十二应童子科,登宝佑四年进士第”。这只是特例。南宋以后,一般童子科出身者,最多只给予“免文解”的优待,合格童子若要参加科举考试,可免地方解试,直接参加礼部省试。文官、寄禄官:有出身者(进士)带“左”字,无出身者带“右”字,童子科授官一般加一“右”字,说明不受朝庭重视。右“迪功郎”,不在重视范围。没有被列入“有出身人”之列。从史料来看,蔡蒙吉考取童子科所获授官应为“右‘迪功郎’”,未被朝庭重视,但地方官府立坊表彰,应是激励成份大于功名本身。宋高宗(《宋会要》选举之二七、二八《童子出身》:联自即位以来,童子以诵书推恩多矣,未闻有登科显名者。在宋代,唯有进士科与制科最为荣耀。其它都不被载入登科记中。因童子科不被重视,蔡蒙吉只有继续努力进取,通过参加科举来获取出身,后来(有说二十五岁,无据可查)进京(临安,即今杭州)试铨衡复中第一,朝命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功名,此时,梅州官府在蔡府门前更立一牌匾“德泽坊”。这样看,“德泽坊”与“童魁坊”应是两个坊表授于同一府第,当然,从含金量来说,“德泽坊”高于“童魁坊”,但从时间上来说,“童魁坊”早于“德泽坊”。德佑元(1275)年,元兵南侵,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文天祥奉诏书勤王抗元。这消息传出,在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梅州三地,客家人各宗族亦发动组织义军,“八千弟子走勤王”,此前,蔡蒙吉受南宋朝庭加三资授从政郎韶州司户兼司法,蔡蒙吉未莅任,因战事起,梅州知州汤执中请他出任梅州签书事义兵统督,蔡蒙吉临危受命,捐出薪俸与家产充实军饷,并在松源老家捐出私人土地创办“义学”。德佑二(1276)年,元将易正大率兵由浙江向福建进攻,一路势如破竹,福州、泉州一带南宋守军不敢抵抗、望风而降,一路推进,攻向梅州,州官怯战降敌,城破,蔡蒙吉督义兵六千余人坚持抵抗,鏖战半月,“州人士死者十盖八九,井邑皆空。”(黄遵宪《已亥杂诗》),终因破城无据且得不到援助而兵败被俘。易正大兵锋直诣潮汕,把蔡蒙吉监禁在兴宁城,易部留守将官陈一元对其尽施酷刑、欲迫其投降,蒙吉坚决拒绝并加痛斥:"吾只知尽忠报国,岂肯从人奴而苟生",遂被杀害,暴尸三日,“三日颜色如生。一元异而痤(剉?)之”,年仅32岁。蔡蒙吉以奋力抗元而就义,“童魁坊”、“德泽坊”不被保护,同时毁于战火。 望杏坊的来历“望杏坊”作为人文社区,地点在今萝卜坪、十甲尾一带,坊表则位于今梅州市梅江区西郊十甲尾大觉寺前。梅州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传统,清初期,梅城有民谣曰:“百花洲尾齐州前,诸生出状元”,民谣虽短,人心可知。在“一朝高中,平步青云”的科举时代,很多读书人在梅城西郊结群而居,一时文风鼎盛。为了改变命运,结群而居的读书人勤奋好学、相互攀比、努力上进。清康熙十二(1673)年,当时梅州知县王仕云为当地浓厚的读书风气所触动,深深体会到读书人的良苦用心,便顺应民意,祈望“人才辈出”,在当时人流比较集中、文风一贯盛旺、具有历史代表性的建筑物大觉寺前建了一个坊表,题名:“望杏坊”。康熙二十八(1689)年,附近民居火灾,殃及坊表,致倒塌湮灭。因牌坊的树立,城区居民便把这一带地方习惯性地称为“望杏坊”,后坊表虽毁,“望杏坊”地名却延用了200余年,至民国初期,可能因各行各业繁荣昌盛,曾改名 “红杏坊”。童魁坊与望杏坊的联系“童魁坊”在现梅州城西区牛岗墟、曾井一带;望杏坊已作为地名,延伸范围:街道十甲尾、黄泥墩、月影塘、禾好塘、更楼下一带。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童魁坊”坊表应在今望杏坊地域范围内。从年份上来说,“童魁坊”立于宋朝末年,是梅州有记录的第一座牌坊,意义非凡,但元初毁于战火,已难查考;“望杏坊”坊表立于清初,“望杏坊”作为地名则已延用几百年。从人物上来说,“童魁坊”是为蔡蒙吉个人功业而立,蔡是著名诗人和民族英雄,名入“五忠祠”,位列“七贤亭”,是爱国主义教育一面旗帜。“望杏坊”则是为激励读书人而立,单从坊表性质来说,没有实指,但作为地名,人文社区,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学子无数,名人无数。“童魁坊”与“望杏坊”作为两个梅州见证历史的坊表,同处望杏坊社区,并不冲突。“童魁坊”作为年代久远的历史遗迹,已渐在梅城人的记忆中抹去,寻找坊址已十分困难;但“望杏坊”,位于大觉寺前,有据可查,坊内出状元虽未能实现,也已没有了坊表的专属意义,但作为地名,历经风雨三百余年,有说不完的人文故事,以及斑驳的骑楼和骑楼里承载的老梅城记忆。“望杏坊”的西南面即旧程江河,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曾经有一个货运码头,货源充足,带望了周边商业。各行各业的商户争相在码头附近建房经营,中西式楼房拔地而起,在政府干预下,骑楼和店铺统一规划成街道,20世纪30年代,逐渐建成的中山街、中华街、辅庭路等成为梅城最热闹的街道,百货、酒楼、旅社,餐馆、米铺、布铺、金店和钱庄,成行成市、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很多的进口商品店,其中,中华街又叫米市巷,油米豆等粮食在这里批发零售,逢年过节街道上那真是人喧马叫。同一条街上临街的骑楼全部相通,即使下雨,逛完整个街上的店铺,都不会湿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人们更加重视了生活的质量和居住的环境。近年来,梅州城市建设风生水起,一河二岸美仑美奂,“世界客都”车水马龙,为“诗画梅江”擦亮名片,梅江区又在城东重点打造了古文化景区“攀桂坊”、城西打造“望杏坊”,“上市梁,下市黄”两个旗鼓相当的人文社区,东西对称。望杏坊社区杏树成林,“杏花两株能白红。”可以想象,每年的三月,一团团、一簇簇杏花绽放枝头,那美景,红的艳丽,粉的妖娆,白的纯洁,“嫣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走进望杏坊,除了骑楼和店铺,花红叶绿的园林间座座名居古迹更让人叹为观止,其人文信息,使人流连忘返。这里有乾隆四十四年起连续三科乡试接连考中举人的叶新鉴、叶新莲、叶新丰的故居“联科第”叶屋,做过康王指挥部的太平天国旧址“仁风楼”,著名教育家梁伯聪的故居“鹤和楼”,梅城最早的寺庙、距今1480多年的“大觉寺”,还有“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醉经居”、“节操楼”、“如意堂”等等;这里有“一里同科三进士”,“兄弟进士”,还有中国工农红军首任参谋长朱云卿、革命烈士杨广存、黄芸等等。走在其间仿佛还能闻到浓浓的烟火味和书香味。独独不见“一门三进士”的蔡屋及“童魁坊”坊表。 城西大觉寺近来,由梅州市纪委牵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中国客家博物馆等有关部门参与,在中国客家博物馆达夫楼建成一个反腐倡廉教育示范基地《梅州名人廉吏馆》,入选了19位梅州籍名人廉吏陈展,蔡蒙吉入选其中。“望杏坊”、“童魁坊”,坊表同位于梅城西区,都有见证客都文化辉煌的价值,是梅州城区乃至整个客家地区宝贵的历史遗产。蔡屋不能复,“童魁坊”坊表应可复,如能共同打造、资源互补,把弘扬蔡蒙吉的忠孝廉节的议题融入望杏坊人文社区、古文化打造中,将使园区内涵更丰富。参考:1、《梅州文化通史》1552、清《嘉应州志》、《广东通志》3、宋高宗(《宋会要》选举之二七、二八《童子出身》4、《宋史》卷156《选举制二.科目下》5、清 陆心源:《宋史翼》6、蔡汉寿:蔡蒙吉入展《梅州名人廉吏馆》7、《程江县志》作者:饶小舒饶小舒,笔名:李子山人,梅州市诗词学会监事长,梅岭诗词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梅县区客家文化研究会理事,梅江诗词学会会员,梅县区作协会员,《梅岭诗风》主编,《客家文化》编辑,《梅州红色文化》编辑,文章、诗词多次获奖,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及悬挂于多个景点。 客都原创,让客家告诉世界 赞 (0) 相关推荐 梅州客家歌《乡情是酒爱是金》 梅州客家歌《乡情是酒爱是金》 饶小舒║《诗寄赴湖北抗疫友人》外一首(诗) 诗寄赴湖北抗疫友人 白衣千里赴云月,隔网吾惟默送行. 他日凯旋尊旧约,那瓶梅酒敬仁兄. 2020/2/14 梅州援汉白衣天使完成使命胜利归来. 归 春分如有约,燕子恰归乡. 尽目花同旧,高声意激扬. ... 饶小舒║赞勇于逆行的甘如意(诗歌) ◆ 你真美 --赞勇于逆行的甘如意 只要有召唤 三百里算什么 四日三夜吃点苦怕什么 再远再苦也不是什么 我知道 你都会迈开悭锵的脚步 因为你 装着责任 热爱生命 你是一根火柴 燃起的光是那样的弱小 但 ... 饶小舒║《赞光头白衣天使赴武汉》外二首(诗词) 桃林 溪头独享十分春,戏鸟观花好几巡. 却折轻舟装五色,随流远寄未归人. 赞光头白衣天使赴武汉 红粉痴心春又萌,蛮腰细扭语轻轻. 却因患信不能抑,绞尽青丝逆水行. [越调·天净沙]疫间 烹茶煮酒吾家, ... 饶小舒║《咏木棉》外七首(诗词) 门口六株木棉树,竞相开放,红得象火,似乎要火烧太空,烧尽邪恶,那怕力量不足,但它们努力着. 正当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我们也一样,我们要勇于抗争,那怕出力微不足道,但我们本着的是一颗爱心. 咏木棉 冲天不 ... 饶小舒║《庚子疫情》外七首(诗词) 立春有寄 雨过梅江列岸新,滩头钓少鹤声频. 自从疫发闲行谨,忘了天时已是春. 生渣子·轻风逗疏帘 轻风逗疏帘,杜宇传新唱.不见女回门,心里添惆怅. 几试出行衣,却又无端放.但得疫情过,和她秋千荡. 赞 ... 饶小舒║《卜算子·雁南飞》外六首(诗词) 卜算子·雁南飞 玉轮冉奇峰,五指胭脂凝.径曲鸦咕松声静,犬吠东南岭. 田园起笙歌,竹院烹新茗.今夜休闲宿何处,野屋诗心净. 扫黑除恶好 无为基层 村家村事村题目,难做难忘难见功. 纵有才情如子敬,无为 ... 饶小舒║七夕作品(组诗) 七夕作品 织女泪 水急银河昼夜惊,天梭织锦泪盈盈. 朝来懒把胭脂补,憔坐西窗待鹊鸣. 织女盼 夕霭新凉倍念卿,扶栏凄恸鹊长鸣. 花颜掩瘦忽然喜,屈指青牛已半程. 鹊桥搭起 银河鹊影逐风轻,织女停梭新锦 ... 饶小舒║《蒲公英》外七首(诗) 蒲公英 旷野任逍遥,春光四处飘. 但粘三寸土,又得一年娇. 咏梅 雪打风吹冬未歇,东园疏影已争枝. 暗香引得蝶来早,巧采春红润黛眉. <百人诗会.走进大埔>文艺晚会 七弦曼妙律深深,千丈连 ... 饶小舒‖红色火烛燃烧在李塔村 红色火烛燃烧在李塔村 文/饶小舒 李塔村-李子坪.塔子里二个小自然村(现为李塔片,李子坪村民小组,塔子里村民小组)合称,隶属广东省梅县区桃尧镇桃溪村,与福建省永定区峰市镇毗邻. 1929年前后,福建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