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有了咱宝丰出土的这枚秦代铁权,天下才能知轻重

2017-10-24 16:57

赢秦氏,使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行郡县制,修筑了万里长城,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格局。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上,秦置父城县,管理附近的土地。同时秦始皇下诏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在咱们宝丰就曾出土过这样一件丈量天下轻重的衡器。

1986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北12.5公里的商酒务镇古城村村民在古城北战国古城遗址挖出一件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后交县文化馆收藏。1990年4月宝丰县文物保管所成立,文化馆即将该器物移交文物保管所收藏,1997年由河南省宝丰县文物保管所调入河南博物院。

商酒务镇古城村村北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养由基曾在这里练兵,始筑古城,名曰讲武城。据《宝丰县志》记载,古城遗址勘测面积7.5万平方米,东西南城垣残高2至3米,城内曾出土春秋战国及秦代文物。元朝时南征大将塔里赤为储存军需物资,训练兵马,复修此城。讲武城遗址2016年被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

图片丨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

馆藏地点:河南博物院

发现时间:1986年

发现地点:宝丰县商酒务镇古城村

所属年代:秦代

发现者:孙英坡

简介:此器物通高15.80厘米,直径25.00厘米,重约30千克。整体为生铁铸成,器物呈半球状,平底,实心,顶部有一圆拱形桥钮,钮长15.5厘米。器身及底部平面大部有斑驳的锈蚀痕迹。

权俗称秤砣、秤锤、秤权,是悬挂秤杆之上可以移动的的铜、铁等的秤砣或砝码。我国最早的权是战国时期流传较广的秦权和楚权,而秦权是秦官府批准的标准砝码,反映了秦国统一度量衡的历史。

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半球形表面铸有自右向左均匀环绕一周的铭文,即秦始皇廿六年诏书,铭文为阳文篆体,共40余字,字迹基本清晰可识。

铁权上篆文:

二十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 绾 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 皆明壹之

铭文中的“廿六年”是指秦始皇嬴政执政秦国的第二十六年,也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21年,说明秦统一中国后即颁发了统一度量衡器的命令。铭文大意是:“二十六年秦始皇兼并了各诸侯国,统一了全国,百姓安居乐业,立皇帝称号,下诏书令丞相隗状、王绾,制定统一度量衡的法令,把混乱和不统一的度量衡都统一起来”

发现意义

这枚出土于咱宝丰的秦始皇廿六年诏书权,有明确出土地点,权上有明确的年代,这为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地域上的界定提供了考古学价值。

这件铁权,权腹部铸有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这与秦始皇统一全国称帝后,第一年即颁布了统一度量衡命令的历史记载相吻合。秦统一度量衡有诏书形式的40字法律文字,而本权上的铭文内容正是秦始皇廿六年诏书,内容完全相同;篆书文字字体清晰,其书风随意自由,字体大小略有不同;笔画劲遒,随势生姿;字间行间,疏密有致,虽不十分齐整,但前后相映成趣。但铭文中有个别文字与秦小篆还有差异,表明秦始皇虽然在文字方面作了重大改革,但在原六国辖区内,秦初仍有沿用旧字的现象。该铁权为研究秦国文字和其它六国文字演变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为书法、篆刻等艺术等爱好者的学习提供极好的摹本。

由于铁制品本身的原因,易锈蚀、腐烂,古代铁质器物极难保存下来,而该铁权不仅完整保存下来,整个器物表面不见有因为需要调整铁权重量而增减的痕迹,这为研究秦代的冶金技术等方面提供了相关实证材料。

该铁权作为度量衡中的衡器,重量约为30千克(秦制一斤约相当于现在的250克),即是秦制的120斤,恰是秦制1石的重量。为研究秦代度量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是研究度量衡发展史十分重要的实物佐证。

后 记

度量衡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商品交换行为息息相关。原始时代,使用原始计量方法即可应付日常生活。随着商业的发展、经济生活的复杂化,不仅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度量衡制度,而且逐步要求形成统一的标准。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春秋时期是度量衡标准化发展阶段。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变化最为迅速,度量衡制度在此期间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但由于诸侯割据,当时的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秦国开始变法,并对统一度量衡制度作出了一些规定,如“平斗桶、权衡、丈尺”。度量衡从不统一到统一,是人类交往频繁、社会日益发展所决定的。

一枚铁权,虽无法称出世间公道,但却为秦统治下的物资交流制定了人们认同遵守的“斤两”标准,这应该可以算作我国标准计量史上的大事情吧。

素材整理于网络

编辑:胖胖、月儿、张晋

编审:言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