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 | 于钟华:当《峄山碑》碰上《千字文》
据《梁史》记载:“上(梁武帝)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王羲之的粉丝很多,尤其是历代帝王,很多都是王羲之的铁杆儿粉丝,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梁武帝,他不仅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的王羲之字帖,自己还是学王书的高手,甚至还号召自己的儿子们都来学习王书。但当时条件有限,他又舍不得把原作拿来给儿子们当范本,于是就从中选了最得意的一千个字临摹出来,一字一张,这样来让儿子们学习。只是这样以来,一千个字杂乱无章,很难有所关联,学起来也不方便。于是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书友——当时以才思敏捷著称的周兴嗣,周兴嗣任职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是专职陪皇帝读书练字的。周兴嗣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回到家中,苦思冥想了一整夜,连头发都白了,直到天快亮时,突然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将这一千个字编排成了一篇“绝妙文章”,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千字文》了。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对周兴嗣是大加赞赏,又给升官,又给发钱的,并下令马上送去刻印,刊之于世。于是,《千字文》成为国人学习书法和学习认字的经典“课本”,并且一直延续到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千字文》也是历代书家最喜爱的书写内容之一,从梁武帝开始,后世包括智永、欧阳询、李阳冰、宋徽宗、赵孟頫等,乃至近代的于右任、启功等,都曾对《千字文》“情有独钟”过。《千字文》广泛流传了1400多年,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而且还影响了,并且一直在影响着诸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和教育。同样,在书法里有这么一幅经典之作,于钟华老师称它为“书法的零点”。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李斯书写以来,决定了后世书法发展的脉络和方向,更影响了无数的书家,这就是《峄山碑》。《峄山碑》是篆书的代表作品。于钟华老师常说:“中国书法如果是大树,那篆书就是树根,虽然埋在地下,但对于中国书法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才要求大家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从篆书上路,从根部做起,根深才能叶茂。”又说:“篆书是零点,从篆书走向书法,是书法第一站。”一个是历经千年的学书经典,一个是中国书法的根源,《峄山碑》和《千字文》并存了一千多年,却很少有所交集,历代书家写《千字文》的很多,可用篆书的风格,尤其是小篆(或者说秦篆)的风格来写千字文的,还真是少之又少,可以说这是个遗憾。话不多说,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于钟华老师用峄山碑风格创作的千字文吧!据说已经有出版社跟于老师约稿了,这次小编一下子放出了这么多的“料”,不知道于老师会不会打我。
特别说明:应出版社邀请,本次于钟华老师书写的《篆书千字文》将于近期出版,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