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 | 于钟华:当《峄山碑》碰上《千字文》

当《峄山碑》碰上《千字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据《梁史》记载:“(梁武帝)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王羲之的粉丝很多,尤其是历代帝王,很多都是王羲之的铁杆儿粉丝,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梁武帝,他不仅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大量的王羲之字帖,自己还是学王书的高手,甚至还号召自己的儿子们都来学习王书。
但当时条件有限,他又舍不得把原作拿来给儿子们当范本,于是就从中选了最得意的一千个字临摹出来,一字一张,这样来让儿子们学习。只是这样以来,一千个字杂乱无章,很难有所关联,学起来也不方便。
于是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书友——当时以才思敏捷著称的周兴嗣,周兴嗣任职文学侍从员外散骑侍郎,是专职陪皇帝读书练字的。周兴嗣接到这个任务之后回到家中,苦思冥想了一整夜,连头发都白了,直到天快亮时,突然文思泉涌,一气呵成,将这一千个字编排成了一篇“绝妙文章”,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千字文》了。
梁武帝读后,拍案叫绝,对周兴嗣是大加赞赏,又给升官,又给发钱的,并下令马上送去刻印,刊之于世。
于是,《千字文》成为国人学习书法和学习认字的经典“课本”,并且一直延续到一千多年之后的今天。
《千字文》也是历代书家最喜爱的书写内容之一,从梁武帝开始,后世包括智永、欧阳询、李阳冰、宋徽宗、赵孟頫等,乃至近代的于右任、启功等,都曾对《千字文》“情有独钟”过。
欧阳询  赵构  文征明   八大山人
智永  李阳冰  释梦英   赵孟頫
宋徽宗  张瑞图  傅山  于右任
《千字文》广泛流传了1400多年,早已融入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而且还影响了,并且一直在影响着诸如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和教育。
《峄山碑》拓本(局部)
同样,在书法里有这么一幅经典之作,于钟华老师称它为“书法的零点”。自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李斯书写以来,决定了后世书法发展的脉络和方向,更影响了无数的书家,这就是《峄山碑》。
《峄山碑》是篆书的代表作品。于钟华老师常说:“中国书法如果是大树,那篆书就是树根,虽然埋在地下,但对于中国书法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所以才要求大家在学习书法的时候,从篆书上路,从根部做起,根深才能叶茂。
又说:“篆书是零点,从篆书走向书法,是书法第一站。
一个是历经千年的学书经典,一个是中国书法的根源,《峄山碑》和《千字文》并存了一千多年,却很少有所交集,历代书家写《千字文》的很多,可用篆书的风格,尤其是小篆(或者说秦篆)的风格来写千字文的,还真是少之又少,可以说这是个遗憾。
现在,于钟华老师让这个遗憾变成圆满了。
话不多说,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于钟华老师用峄山碑风格创作的千字文吧!
『于老师峄山碑风格创作千字文』(节选)
千字文  天地玄黄  宇宙洪荒
籍甚无竟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浮渭据泾  宫殿盘郁  楼观飞惊
图写禽兽  画彩仙灵  丙舍旁启
笃初诚美  慎终宜令  荣业所基
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  臣伏戎羌
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  器欲难量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
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
升阶纳陛  弁转疑星  右通广内
左达承明  既集坟典  亦聚群英
路侠槐卿  户封八县  家给千兵
骇跃超骧  诛斩贼盗  捕获叛亡
孤陋寡闻  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
交友投分  切磨箴规  仁慈隐恻
韩弊烦刑  起翦颇牧  用军最精
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  劝赏黜陟
骸垢想浴  执热愿凉  驴骡犊特
杜稿钟隶  漆书壁经  府罗将相
焉哉乎也
据说已经有出版社跟于老师约稿了,这次小编一下子放出了这么多的“料”,不知道于老师会不会打我。
『创作花絮』
为创作千字文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
学徒为于老师创作选取纸张
将选取的纸张裁切至合适的尺寸
学徒史文德在打点画格子
于老师在认真书写
扫描打印,调整书写时不理想之处
做最后的整理排序工作
盖好印章这项工程才算完满收工
特别说明:应出版社邀请,本次于钟华老师书写的篆书千字文将于近期出版,敬请期待哦!
以重现中国书法的伟大为己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