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的精髓是深度的接近“故事偶像”
“不是什么乐园都能叫主题乐园的,theme park的精髓不在于还原出电影故事,而是深度的接近故事偶像。”
——北京环球影城设计师方国文(Frank)
一、何为“故事偶像”?
读了河豚文旅对方国文老师的专访文章《为什么中国出不了“环球影城”?|专访环球影城设计师》,我觉得其中对中国为什么出不了环球、迪士尼这样的主题公园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塑造“故事偶像”的问题。
虽然文章也提到资本、施工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在主题公园定位为世界级还是区域级时就限定好的,其本质问题还是没有这样一个级别的“故事偶像”去支撑乐园,并不等同于中国没有这个财力或者能力,事实上北京环球影城大部分的资金和施工甚至细化设计也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而中国也不乏方国文老师这样有顶级顶层概念设计能力的设计师,那么归根结底的问题还是故事偶像问题。
方老师说的“故事偶像”其实就是我之前反复提到过的角色IP,更精准的说法应该是:故事角色偶像IP。
无论是文字还是图标或者是公司名称是都可以叫IP的,IP就是知识产权的意思,但是从主题公园开始,自从有了米老鼠,有一种带有活力生命的、富有人类个性的卡通形象IP即诞生了。“故事偶像”的说法即特指这一类由小说、影视剧、动漫、游戏等形式通过故事塑造的虚拟的偶像,可能是卡通的偶像,也可能是虚拟人物偶像。比如卡通偶像:比卡丘、米老鼠、Kitty等;虚拟人物偶像:擎天柱、大黄蜂、复仇者联盟、超人等等。
二、如何塑造“故事偶像”?
我们现在知道这里所说的故事角色偶像IP,我们姑且还是把它简称为IP。
在我们明确IP是什么以后,才能明确了解中国没有这样的IP问题出在哪里以及如何塑造这样的IP偶像。
1)偶像IP要具象统一
很多人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人名事不计其数,哪吒、孙悟空、红楼梦...但首先要明确知道这些只是素材,还不是IP,要成为一个IP首先要对素材源进行再设计,然后才能申请法律层面的保护。比如孙悟空,我们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电视剧版的,后面又出现了影视剧版的,卡通电影版的,每个版本的孙悟空大同小异但是各不相同,这就没有一个统一的形象,也就意味着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用类似的形象去做文章,而不是哪家公司独有的IP。拿功夫熊猫来看,熊猫也是取自中国的动物素材,但是经过故事化的电影演绎,他塑造了一个叫“阿宝”的功夫熊猫IP。其他角色如果要从素材变成IP都要有这样的团队,通过一种宣传展示的渠道去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形象,而不是只停留在传说中的模糊的形象概念。
2)形象设计需易记讨喜
关于如何设计IP原则上是简单、易记、有特色,容易应用于后期的产品化。这也是第一条所说的现有的一些影视剧由于在美术设计阶段没有考虑后期产品化问题,很多角色即使短时间获得一定的粉丝也很难持续变现。我觉得国内的电影哪吒的形象设计还是不错的,那个电影当年也是红极一时,而且他事实上已经做到从素材到偶像IP的第一步,即通过哪吒的故事改编成电影所塑造的哪吒的一个很有特色的卡通形象。只是一个偶像IP绝不是一个电影就可以保持热度的,所以当一个很好的IP设计出来,没有一个团队去运作,后期也就凉凉了。我们可以看到迪士尼为了维持自有IP的热度,基本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续集电影,巩固IP热度。
3)粉丝量决定偶像IP
偶像IP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必须成为“偶像”,只是这个“偶像”,不是现实中存在的。虚拟的偶像塑造的好处很多,包括不会变老、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在公众面前的错误言行,可以精准的表达创造者的意图而不会被个体情绪打扰等。塑造虚拟的偶像IP并不会比塑造一个真人的明星花费更多,但是公司却可以长久的拥有他的版权,不断的通过他变现,不用担心其自立门户。当然最大的问题是通常这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初始投入往往比个人投入大,毕竟个体人现在都可以通过自媒体出圈。虚拟的偶像IP的粉丝量和热度决定了其所具有的商业价值,这与真人偶像无异,拥有环球或者迪士尼这样级别的世界级主题乐园的基础是拥有足够数量的世界级别的IP。以中国文化艺术产业的现状来看,世界级的说法有些过早,但是在中国范围内可以达到全国范围内知名度的IP塑造还是可能的。而且,以中国的媒体习惯及中国的群众基础现状,营销起来也是容易的。
三、主题公园的精髓是深度接近“故事偶像”?
把主题乐园想象成群星演唱会现场,IP故事偶像们想象成明星们,就很好理解了。觉得明星的门票贵的人是理解不了什么是粉丝经济。故事偶像们都有他们的粉丝,来到主题乐园,作为粉丝的心情是走入他们的世界,与他们见面,拍照,深度接近。因为他们本身是虚拟偶像,他们只存在于某个虚拟的世界里,所以那里的建筑景观场景才需要与现实不同,才需要把主题公园包装成虚拟世界里的模样。而如果那里并没有故事偶像们,只是一座空城,就像你去了演唱会满心欢喜的想看明星,却只看见舞台一样扫兴。
所以,在这个逻辑链里,主题公园呈现出来的魔幻场景,是基于那个虚构的故事,故事中有人物、时间、地点。人物是核心。很多中国的主题公园只是在努力建设包装一个与现实不同的场景,那里没有任何明星,只有不出名的某个IP角色,人们进入这个世界的感觉做的好了也只有享受新奇之美,与去见心心念念的偶像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喜欢把主题公园比喻成一个大的产品,那么产品产生超额价值的本质就是激发客户的情感账户。好处是,情感账户会使人冲动消费。也可以引导消费。
四、没有故事偶像的主题公园是中国特色?
方国文老师在其采访的最后说国内很多主题公园在没有故事偶像的情况下也盈利不菲,可以走自己中国特色的路,这点我支持一半吧。
从游客角度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游客的要求及消费能力是不同的,中国现在的游客市场,对于很多人来讲,能出去玩就已经是很好的事了。因此一些人只能在优点考虑消费习惯的问题去选择更优惠的主题公园,而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挑选更好的。但这种情况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强而改变。
从主题产品角度讲,中国暂时还没有培育出一个世界级的主题公园不等于以后不能做到,也大没必要提前就开始破罐子破摔。再强调一遍,把主题公园当成一个整体的产品看,前十几年中国还只能造出组装的山寨机,现在华为手机可以冲出亚洲,在世界上占领一席之地靠的就是不服输的钻研精神,中国人当然有一天也可以创造更好的主题公园,只是时间问题。没有故事偶像的主题公园不是中国特色,只是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此阶段表现的技术、人才、财力的欠缺也都是暂时的。
我们看到国内的旅游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到塑造“故事偶像“角色IP的重要性了,腾讯与华侨城集团去年签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就举办了为欢乐谷征集IP角色的比赛,小编也参加了,动动手指去给小编投票:“圆梦欢乐谷”。
https://ycg.qq.com/detail/431695
点击微信授权—作品展示—圆梦欢乐谷—点赞
五、物理刺激VS精神愉悦
主题公园分为机械类及故事类两种,国外做刺激器械类主题公园的六旗一度也发展的非常好,器械类乐园追求更快的物理刺激也不能说不好,但他的客群相比可以同时获得精神愉悦的乐园未免过于简单粗暴。而且由于器械类游乐设施没有壁垒,只要有资金就可以为自己的乐园增加一个,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种类型的乐园确实比的是投资强度,谁花更多钱进更多设备就更有吸引力。
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绝不会只满足于物理刺激的,想想马斯洛需求层次,精神上的满足都在顶层,所以这是大势所趋,今天可以靠砸资金砸一个很贵的乐园,明天你不能保证他能不能坚持到收回成本就变成了破铜烂铁。
同步培养乐园的粉丝经济是必要的,虽然短时间内不见成效,培养感情这件事本来就很难一蹴而就,那些出名之前的明星谁不是熬过了艰苦奋斗的日子呢?
随着旅游产业竞争的加剧,同质化产品遍布,想要出圈越来越难,靠博眼球的网红一夜情经济必然无法长久。创造自己的品牌,建立品牌的忠实度,培养粉丝经济,也是未来很多乐园被迫向前的道路之一。就像华强北曾经是最大的山寨机市场,只靠贴牌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商家是没动力创新品牌的,随着几款品牌机器的诞生,那些山寨机也没了生存空间,只是那几家视野更远的企业走在了前面罢了。
中国的产业经济已经发展的很快了,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由于其特殊性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建筑产业那样靠加速就能迅速赶上的,常言道“可以一夜暴富,三代才能培养一个贵族”,环球、迪士尼这种走过百年的企业,我们才二三十年就想赶超也当然是困难的,但现在做不到就躺平也大没必要,有目标和方向,其他交给时间就好了。
我看现在的新生代就很有思想,他们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