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偷渡阴平话《蹇》卦
曹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魏军由大将军司马昭统一调度指挥,兵分三路伐蜀:征西将军邓艾由狄道进军,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进攻武都,以切断姜维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邓艾属下天水太守王颀、陇西太守牵弘、金城太守杨欣等几路兵马与蜀军在强川口大战,姜败兵败,退守剑阁。剑阁是西川的门户,易守难攻。钟会率大军久攻不下,战事陷于胶着。
邓艾字士载,出身寒微,年少丧父,但极富才学,志存高远,好奇谋,“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三国志·魏书·王贯丘诸葛邓钟传》,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同)在当了近二十年基层小吏后,邓艾的才能终于被司马懿发现,征召为太尉府掾属,此后一路升迁,从尚书郎直至封邓侯,征西将军。
邓艾长期担任曹魏西南守边大员,与蜀汉对峙,经验丰富。面对胶着局面,他另辟蹊径,率军“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这是一条死亡之路,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加之粮运不济,几乎频于绝境。
在前是绝壁,后无退路的情况下,已经六十多岁的邓艾做出惊人之举,以毡毯裹身,滚下悬崖,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蜀军面前,迅速扭转了战争态势。之后邓艾连克江油、涪城、绵竹,攻到成都城下,蜀后主刘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投降,取得灭蜀首功,一时名震天下。
据说邓艾出发前曾做过一个梦,“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他找来殄虏护军爰邵解梦。爰邵说:“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蹇繇曰:‘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往必克蜀,殆不还乎!”艾怃然不乐。
“蹇”是《周易》第三十九卦,下艮(山)上坎(水),象征“行走艰难”。其卦辞曰“利西南,不利东北”,王弼解释称“西南,地也;东北,山也。以难之平,则难解;以难之山,则道穷。”(《周易王注》)“坤”西南“艮”东北,这是从《说卦传》中推导出来的,是“后天八卦”的方位(见前文“离”卦)。脚不好使自然要走平路,这卦辞的道理倒是说得直白透彻。
从方位上看,曹魏都城许昌和蜀汉都城成都正是东北和西南对应关系,许昌在成都东北,成都在许昌西南,爰邵由此得出结论,邓艾伐蜀必胜,但师胜人难还,回不了家了。蹇卦《彖传》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彖传》是《周易》的“十翼”之一,历来被认为是孔子所作(见前文“蒙”卦),所以爰邵才概括说“孔子曰:‘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邓艾大获全胜,爰邵的预言的前半部分应验了。当时朝廷颁奖诏书写道“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禽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溢美之词无以复加。邓艾本人也颇有些飘飘然起来,他上书司马昭,建议封刘禅为王,就地安置,同时留兵于蜀,积极备战,恩威并施,“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
客观地说,邓艾的建议确实不无道理,但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嫌疑显然更大。司马昭通过监军卫瓘告诫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这实际上就是委婉地表示反对了(其时司马昭已是魏国的实际掌权者),而自我膨胀的邓艾非但没有警觉,反而还继续上书,说什么“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这就完全是找死的节奏了。结果“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以结。诏书槛车征艾。”一代名将的最终下场是在槛车押送途中和儿子邓忠一起被杀,其他几个儿子也在洛阳伏诛,妻子和孙子被流放西域,爰邵的预言下半部分也应验了。
“蹇”卦之义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点,一是进退合宜,可进则进,不可进则退。二是济蹇须由“大人”主导,所谓“利见大人”。三是“贞吉”,即言行不违正道。邓艾灭蜀后的所为与这三点可谓完全悖离,他的悲剧就在于只会单纯的从军事的角度想问题,犯了政治上的幼稚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还在大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触到皇权的底线。而直至被捕,他还在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实在也是无可救药了。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提到自己时常“艾、艾”个半天,据《世说新语·言语》载,有次朝堂之上,司马昭和他开玩笑,说“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马上用《论语》中的话接对:“凤兮凤兮,故是一凤”。其思维敏捷可见一斑,其自视之高也溢于言表,至今还十分常用的成语“期期艾艾”的典故即来源于此。(“期期”源于汉初周昌,周昌从刘邦入关破秦,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为人强力,敢直言”,但口吃,说话费劲。刘邦想废太子,他当廷力争,“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见《史记·张丞相列传》)
据说邓艾灭蜀后和人谈起姜维,曾说“姜维是当世豪杰,碰上了我也是该当他倒霉。”(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当时就被“有识者笑之”。过于自信,在成就了他的同时,也为他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邓艾死后,钟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反而真起了反心。他与降将姜维合作,假传太后遗诏,公开打出讨伐司马昭的旗帜,因不得人心,最终与姜维都被手下所杀,姜维想借钟会之手复国的企图也彻底破灭了。
“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臣子努力奔走济难,不是为了自身私事)三国的这段历史,倒真是为“蹇”卦提供了多角度的解读样本。
邓艾伐蜀图示
阴平山道
邓艾亲率三万余人穿越道路崎岖的阴平,分兵把守关隘,或死或伤者不计其数,出阴平小道后,仅剩下两千余人,在绵竹地区斩杀诸葛瞻父子,威声大震,刘禅不战而降,蜀国灭亡。邓艾为何仅仅依靠两千余人,就能灭掉拥有六十万人的蜀国,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