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难酬的宋孝宗

后人在谈论到南宋的历史时,常常会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却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却无恢复之臣”。对比一下,宋孝宗的作为和对待国耻的态度,我们会发现,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要比他的弟弟赵光义的后代强很多。软弱的赵构在南逃的过程中,因为受到惊吓,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唯一的独子又在苗刘之变后死去。后来又听出使金国的使臣说,金太宗酷似宋太祖,传说太祖要回来夺皇位。于是高宗不得不说:“太祖大公无私,有子却将皇位传给弟弟,其后人衰微,朕准备将皇位传给太祖的后人”。

就这样经过到民间海选,最终有一胖一瘦两个太祖的后人,被领到赵构的面前,请他挑选。从眼缘上赵构开始相中的是胖小孩,可突然窜出的一只猫招致胖小孩的踢踹,而瘦小孩一动不动,高宗因此改了主意,初步选定了瘦小孩,他就是赵昚(shèn)。

赵昚确实比较聪明,他逐渐长大后对秦桧把持朝政和求和态度很厌恶,所以二人关系比较紧张,秦桧甚至一度想废黜赵昚的皇储身份,但因为高宗不同意而没有成功。不过,赵昚在宫中被养了20多年,却始终没有确定太子的名分,这主要是因为高宗的私心作祟。赵构对于自己生儿子的事一直心存幻想,盼望奇迹降临,所以,迟迟不肯确定赵昚的太子身份,另外,秦桧和高宗生母韦太后的反对意见也是重要原因。后来韦太后死去,高宗想了一个绝招儿检验赵昚和当初的胖小孩赵琢,分别给二人送去10个美女,过些日子又把这些美女召回来。结果检查后发现,给赵琢的10个美女都不是处女了,而给赵昚的10个美女仍是处女,由此,高宗确立了赵昚的皇太子地位。其实,赵昚并不是不喜欢女人,也不是因为他本人会掐算,主要是他身边有高人指点,那就是他听从了一个叫史浩的人的提醒。

公元1162年,36岁的皇太子赵昚终于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受高宗禅让登上了皇位。从此,宋朝皇位又回到了太祖一脉。

孝宗继位后,果然体现出了当年太祖的一些气度,他不甘偏安,力图恢复中原,同时改革内政,希望重振国势,高宗时弥漫朝野的妥协求和之风曾一度有所扭转。然而,面对高宗的处处牵制、主和派的极力阻挠、主战派的人才凋零等内外不利因素,孝宗深感力不从心,中兴大业最终不得不付之东流。

孝宗即位后,表面上不便对高宗妥协求和的政策明确表示反对,但在处理政事时,他一反高宗的做法,平反岳飞冤案,驱逐秦桧党人,起用一批被高宗贬黜的大臣,还积极联络北方抗金义军。他继位的第二个月,便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大计。并启用了虞允文、陈俊卿、汪应辰、王十朋等一批主战派的将领。一时间,曾经弥漫朝野的妥协退让气氛为之一扫而空,主战派力量大大增强。隆兴元年(1163),孝宗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负责抗金前线的军事指挥,开始了“隆兴北伐”。结果这次北伐因为用人不当,导致两个重要的带兵将领李显忠、邵宏渊不合,不能协同作战,加之金军实力依然强大,终致大败而归,最后不得不签订了“隆兴和议”。

北伐的失败虽然对宋孝宗打击不小,但是他并未因此而颓丧,反而使他逐渐认识到先搞好国家内部建设,北伐才有希望成功。所以,后来他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史称“乾淳之治”。

不过,宋孝宗实在是一位不幸的皇帝,那位禅位给他的最大的投降派宋高宗当皇帝不行,但是寿命却很长,直到宋孝宗执政的第25个年头才死去,而此时的宋孝宗也已经身心俱疲,无力再展宏图。纵观孝宗的时代,主战派也实在不给力,再也没有像岳飞、韩世忠那样的优秀战将可供孝宗驱使。另外,他为了中央集权搞主战派和主和派互相牵制的左右丞相制度,也极大地限制了北伐的可行性。

孝宗以宋太祖的子孙重掌国运,虽有恢复旧河山的壮志,却终因不合时宜,而始终难酬壮志。从国家的命运来说,这是南宋朝廷的不幸,从个人的命运来说,这又是他生未逢时的不幸。(文∕讲史论教)

如果喜欢就转到你的朋友圈,请更多朋友来一起交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