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斟细语】梳理《红楼梦》第二回至十八回的事件顺序(五)

编者按:

都说是一入红楼梦难醒,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对于《红楼梦》,太多的人读起来就再也放不下。一读再读之后,就会在心中产生千百种情愫,互相冲击,澎湃不止,对宝钗的敬,对黛玉的怜,对湘云的爱,对探春的赞,对凤姐的惧,对贾母的亲……还有对大观园的憧憬,那种欲罢不能、欲说还休的感觉,实在无以排遣的时候,你可以来这里——“红楼心语”!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栏目是每一位红迷朋友的家园,在这里你可以愉快地开启属于你自己的梦想航班,尽情地抒发你对《红楼梦》的喜爱之情。

“红楼心语·浅斟细语”

热诚欢迎你的加入

梳理《红楼梦》第二回至十八回的事件顺序(五)
作者:火烧彤云
十二、黛玉二进贾府

王熙凤协理秦氏的丧事,从第二年腊月一直协理到第三年正月秦氏丧事结束。因此贾府故事第三年的时间标志人物是王熙凤。第三年的故事单元梳理如下:

第八单元:

20、秦氏出殡,王熙凤协理完成秦氏丧事。

21、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22、秦钟病逝。

23、贾瑞病势加重。

24、贾琏和林黛玉回到贾府。

25、贾元春被封妃,贾府开始兴建大观园。

秦氏于第二年腊月初去世,足足办了七七四十九天的丧事才出殡。出殡后,贾珍又给她在铁槛寺做了三天的道场,整个丧事才彻底结束。然后贾府又给贾政庆寿。在贾政寿日的当天,贾元春被封妃。然后贾琏和黛玉才回到贾府。第十六回写到:

(贾琏和黛玉)本该出月到家,因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而进,一路俱各平安。

按照以上情节的紧密性,贾琏和黛玉原本应该是二月到家,但是听说了元春的喜信后,昼夜兼程,于正月底到达贾府。贾琏原来不是预估在第二年年底回来吗?怎么迟了一个月才回来呢?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贾琏与林氏宗族把由贾家来抚养黛玉的事宜议定后,林氏宗族多少会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在林如海葬礼结束后,又留着他们多住了些日子。到底林黛玉是林家的人,办完葬事,林氏宗族就让他们离开,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何况贾家还承担起了抚养黛玉的重任。二是因为贾琏接到指示,要他们和贾雨村结伴返京,书里这样写到:

细问原由,方知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由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后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弟兄,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帮同路作伴而来。(第十六回)

王子腾于第一年奉旨查边,现在已经回到京城,并且上调贾雨村任京官。此时贾雨村在南京任知府,贾琏黛玉在苏州办理林如海的葬事,如下图所示,南京和苏州相隔较远,在前往长安的水路上,只有到达了镇江才会同路。他们之间要同路作伴,只可能是出于王子腾的着意安排。

南京、苏州位置示意图(图源:地之图网之江苏省地图)

贾琏是王子腾的侄女婿,必须服从他的安排。王子腾这么安排,明显是要拉拢贾雨村,要将贾雨村拉入贾史王薛政治集团。王子腾要求他们结伴返京,得分别传信给他们。他们之间又得互相发出信息,告知对方自己动身的时间,然后约定在哪里(比如镇江)汇集。双方又不可能同时抵达汇集地,肯定会出现一方等待另一方的情况。这么来来去去的通信,还有等待,自然会耽误一些时光,延缓了返京的时间。至此,在第三回贾雨村和林黛玉各奔一地的一分为二的叙述线索,又在第十六回再次同赴京都而合二为一。

贾琏回京后,贾府开始兴建大观园,准备接待元春省亲。大观园建了多久呢?从筹划、准备到竣工,大约是一年。一年以后,也就是贾府故事的第四年春天,贾政带领大家游览大观园,并要求宝玉对各处景点进行现场题咏。当时,潇湘馆的梨花、稻香村的杏花、怡红院的海棠纷纷绽放,这些都是春季花卉,证实这是春天,也就说明了大观园差不多是建了一年。这一年时间上的标志性人物就是贾宝玉。宝玉出色的才华为大观园增色。梳理这一年的事件如下:

第九单元:

26、大观园竣工,贾政试才宝玉,对大观园各处景点题咏。

27、贾府上下继续打理大观园的软装、陈设以及省亲时的戏班、佛事等事务,准备迎接省亲。

28、贾瑞正照风月宝鉴后病逝。

贾府故事的第五年元宵之夜,贾元春回到贾府省亲,开启了贾家这个百年望族的最后一段盛世时光。所以第五年时间上的标志人物就是贾元春。至此,从第三回到第十八回的事件顺序已经基本梳理完毕,现在我们可以把一些人物的年龄大致梳理出来,继续分析一些疑点。

十三、宝玉的梦游和香菱的遭遇

第二十二回里写到,元春省亲的当月,也就是正月二十一日是宝钗十五岁的生日,我们就可以由此推断其他人物的年龄。在第六十三回宝玉生日夜宴上,我们得知,香菱、袭人与宝钗同年。第六回又告诉我们,袭人比宝玉大两岁。所以在贾府故事的第五年,也就是元春省亲的这一年,宝玉是十三岁,那么第一年宝玉是九岁。

九岁的宝玉不但有了梦交的经历,还和十一岁的袭人发生了性关系!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所以有些读者认为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应该发生在较后的时间段里。但是宝玉是在第一年的冬天,会芳园梅花盛开的时节,在秦氏的热情招呼下进入秦氏的房间午睡梦游的,秦氏还亲自给他展开了被褥、移放了枕头,这些情节描写得都非常细致。而秦氏在第二年八月就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直至死亡,所以宝玉梦游的故事只可能是发生在第一年。

怎么来理解作者这种不合常规的情节设计呢?有人认为,宝玉是神瑛侍者下凡,是“天生情钟”,身上具有常人不具备的特点。这种理解固然说得通,小说里设定的世界本身就有仙界和凡间的两个世界,有些情节也确实运用了魔幻手法。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作者为了把《红楼梦》故事的主要框架通过判词判曲的演绎尽早地推出来,牺牲了一些现实生活中情节的现实合理性,掺入了超越现实的魔幻艺术手法,间接地展现宝玉的“天生情种”。不过这种手法,作者并不轻易使用,只是在小说所必需要展现的情节时才使用,因为小说的主要定位还是展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生活。

在第一年,袭人是十一岁,香菱与她同年,也是十一岁。前文已述,冯薛两家争买香菱发生在薛氏一家进京的前一年,那时香菱才十岁,可首先看上她的冯渊已经是十八九岁了。冯渊对这个孩子一见钟情,还准备正式迎娶她为妾,这是不是也有些不合情理呢?应该不是。古时的人们有买童养媳的习俗。冯渊可能就是基于这种习俗,先娶她为妾,但不同房,养在家里,待长大后再同房。而薛蟠买香菱是给薛姨妈当丫头的。当周瑞家的第一次看到香菱的时候,香菱还是个“才留了头的小女孩儿”。第三年贾琏回到贾府时看到的香菱,刚刚成为薛蟠的妾,已经是个“年轻的小媳妇子”了,那时香菱十三岁。

香菱的年纪脉络梳理得这么清楚,那么被拐走多年的她到底记不记得自己的年龄呢?她知道自己与宝钗同年,可为什么周瑞家的问她年龄家乡父母等事情的时候,她却说不记得了呢?香菱就是甄士隐的女儿英莲,出场的时候才三岁,第二年被拐走的时候也才四岁。三四岁的孩子虽然没有什么很深的记忆力,却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年龄和生日,今天三四岁的孩子也一样。拐子应该是问过她的,她自己也知道。更何况拐子是以她父亲的名义卖她的,必然要告诉买方这孩子的年纪。那她为什么没告诉周瑞家的呢?那是因为她长期生活在拐子的禁锢、威胁和打骂中,形成了胆小怯弱的性格。她刚到贾府,不大敢和还比较陌生的人多说什么。日子长了,和大家混熟了,她也就大大方方了。

十四、梳理总结

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一直是红学界感兴趣的问题。经过对相关事件顺序和年龄的梳理,这个问题也水落石出。黛玉比宝玉小一岁。黛玉进贾府的那年,宝玉是九岁,那么黛玉就是八岁。但是这个结论投射到第二回,又出现了一些矛盾情节。

第二回里,黛玉五岁时,贾雨村出任黛玉的老师。仅仅一年之后,贾敏病逝,贾雨村和林黛玉上京而去,似乎黛玉进贾府的年纪应该是六岁才对。而且书里反复呈现了这一点。当宝玉问黛玉读书了没有时,黛玉说“只上了一年学”。贾雨村和冷子兴谈及他的旅游经历时,两次提到“去岁”时他曾在金陵,反过来就是说他在林家任教刚好一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回里说得很清楚,黛玉五岁时,林如海夫妇因为无子,故而对黛玉爱如珍宝,想让她读书识字,所以要请一位启蒙老师来教黛玉。在宝玉问黛玉读书了没有之前,贾母也问过黛玉读什么书,黛玉对贾母的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一个五岁的孩子,从识字到读完四书,只花了一年的时间,这怎么可能呢?所以,黛玉说她上了一年学,不是指启蒙教育,而是指完成了启蒙教育后开始正式的读书学习时间是一年。换到男孩身上,就是进入举业阶段的学习。四书内容广泛,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刚识完字的孩子就能马上读得了的,黛玉不可能从启蒙到正式读完四书只花了一年的时间。

那么贾雨村一再提到的“去岁”怎么理解呢?其实这就是个泛指,就是说往年的意思,而不是确指去年。类似的例子还有冷子兴提到贾元春和贾宝玉姐弟的时候: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第二回)

我们从元春省亲时的那段补叙元春和宝玉的姐弟情中知道,元春和宝玉情同母子,年龄上是有差距的,而不是只差一岁。有的《红楼梦》版本也把“次年”写作“后来”,这可能是抄录者的修改。如果真是抄录者修改的,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作这种修改,因为“次年”和“去岁”一样,就是泛指,而不是确指。前者表达的意思是在此之后的某一年,后者表达的意思是在此之前的某一年。这也是《红楼梦》的特点,只不过要结合前前后后的相关情节来辨别,有的时候是泛指,有的时候是确指。

至此,关于第二回至十八回的主要事件顺序全部分析完毕。笔者以黛玉的年龄为年份序列,简要地把这十六回书里有时间标志性的主要事件归纳如下,去除前面分析时提到的一些过渡性情节:

1、黛玉五岁:贾雨村出任林黛玉的老师。

2、黛玉七岁:冯薛两家争买英莲,薛蟠的豪奴打死冯渊,夺走英莲,薛氏全家离开金陵,前往各省整顿薛家生意,最终目的地是京都。

3、黛玉八岁:贾敏去世,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和林黛玉入京。贾雨村获任金陵应天府知府,审结薛蟠命案。薛氏一家到达京都,入住贾家。王子腾奉旨查边,离开京都。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袭人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获得凤姐资助。薛姨妈派周瑞家的给贾府各房女眷送宫花。宝玉与秦钟一见投缘,共同到贾家学堂上学。薛宝钗生病,宝玉和黛玉不约而同前来探望。林如海病重,贾琏送黛玉回到扬州,黛玉留在扬州侍奉病父,贾琏回到京都。

4、黛玉九岁:众顽童闹学堂,金荣被迫向秦钟赔礼。金氏为侄儿金荣受了委屈来宁国府评理。秦氏一病不起,张友士给秦氏看病。秦氏于腊月上吊自杀身亡,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治丧。宁国府为贾敬庆寿。林如海去世,贾琏再下扬州,协理林府治丧。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病倒。

4、黛玉十岁:秦氏出殡。王子腾回到京都,并调贾雨村任京官。贾琏、黛玉、贾雨村同返京都。薛蟠正式纳香菱(即英莲)为妾。秦钟病逝。贾元春被封妃。贾府开始兴建大观园,准备迎接贾妃省亲。

5、黛玉十一岁:大观园竣工,贾政试才宝玉,要他对大观园各处景点进行即景题咏。贾瑞病逝。

6、黛玉十二岁:贾元春回到贾府省亲。

经过这一番梳理,有如拨云散雾,各项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明朗了,同时也理清了一些因为时间矛盾而初看起来不合情理或者疑点重重的事件,也给后续分析《红楼梦》树立了一个时间标杆。

作者为什么要把第二回至十八回的事件顺序打得这么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文所析的要把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集中或者分开表述的需要以外,也有可能是作者还没有完成《红楼梦》最后的整理所造成的现状。但是通过这番梳理,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作者精巧细致的构思和灵活大胆的布局,让人看到了文学手法的多样性。把多种手法用活用好,非文学大家所不能为也,着实令人赞叹!作者敢于打破常规,牺牲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突出故事主题,还能把如同网络般复杂的多条人物、多个空间、多组故事线索上进行巧妙安排和穿插叙述,时而一分为二,时而合二为一,终将一部摇曳多枝、精彩纷呈、水准超高的鸿篇巨作《红楼梦》呈现在世人面前。

个人简介:

火烧彤云,湖南省长沙市人,建筑工程造价工程师,自幼喜欢《红楼梦》,爱思考,爱写作,追求美好高尚的精神世界。

隆 重 推 荐


欢 迎 来 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