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7976- 民国往事:“巴黎和会”中的中国与“五·四运动”(三)

(游行示威的爱国学生)

这场由北京发起,上海等多个城市呼应的学生运动成为了上百个城市由工人兴起的风起云涌的爱国大罢工运动,一场全国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开始了,自此中国工人阶级从此以走上历史和政治舞台。运动持续了三个星期后,北京大学学生代表罗家伦在发表文章时首次将这次的学生爱国运动根据爆发的时间称为“五·四运动”,“五·四”这个词从此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1919年5月6日,在“巴黎和会”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代表们决定将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郊区的凡尔赛宫签署最终条约。26日,中国代表又一次正式通知大会的主席要求保留应有的权利,但遭到西方列强拒绝。

6月1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免去交通总长兼财政总长以及交通银行总理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和中华汇业银行总理陆宗舆这三人的职务,这三人均为当时民国政府里的亲日派分子,曾与日往来密切,代表政府向日方借款,徐世昌免掉这三人的职务用这一招“弃车保帅”来平息一波高过一波的学运风潮。13日,政府内阁总体辞职。

6月17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正在上海闭门写书,在他当天的演讲中讲道:“团结就是力量!”用这句话给予了“五·四运动”很高的评价,孙中山先生向学生代表讲道:“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命运都落到你们这一代青年人的身上!”

此时仍在巴黎的中国代表的情况有些微妙,如果接受和会要求恐将再一次激怒全国不但是他们还有整个政府都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但如果不接受那也许会被驱逐出“国联”,这样中国的国际地位会急剧下降,中国的诉求更加不会被受到重视。就在这样矛盾的情况下,北京方面电令法国巴黎的中国代表,先力争保留应有权益如果办不到那就只能签字。之后,北京政府又将国内接连不断突发的爱国运动等情况电告巴黎的代表,告诉代表们签或不签由代表们自己决定。

6月28日,到了“巴黎和会”最后签订条约的日子,直到签约前的三个小时中国代表团仍在努力争取,他们最后又向大会提交了书面申请,但仍被最高会议决绝。无奈之下,中国外交官顾维钧先生等人在签约前达成一致,他们将拒绝在最后在正式条约上签字并发表声明:“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以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以此来向世界表达整个中国的愤怒!

在条约签订的当天顾维钧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暗自想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椅子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的惊异、激动……”这样黯然和悲凉的描写反映了他当时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一个外交工作者是何等无奈,虽然是“一战”战胜国,但是当时的国力孱弱因而外交受到不公平待遇,弱国被强国抛弃和出卖被视作是理所应当,“弱国无外交”这句话被反复印证。

“一战”后对德条约由于是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约的,所以后世称之为《凡尔赛条约》。还有一些值得庆幸的是,在《凡尔赛条约》中也些许有对中国有利的条款,即“德放弃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庚款……德国将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国军队从中国掠去之天文仪器在12个月内归还中国,费用由德国支付。”但是,最受中国人关注的山东问题悬而未决。

中国的顾维钧等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从据理力争到拒绝签约让国际社会明确的知道了中国政府的立场,齐鲁大地自古就是中国的这个事实谁也不能篡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和诡计终将会被世界知晓。

1921年5月20日,在美国举行的“华盛顿会议”上,经多达三十六次的不懈谈判,中德两国签署了《中德条约》,中日两国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凡尔赛条约》中的解决中德问题的方案终于被各国认可,日本也逐步交出了抢占的中国山东山的相关权益。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在“巴黎和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主导正义、战争胜利的一方没有提升民族自信心反而备受打击,直至“华盛顿会议”中德间的问题才算解决,山东得以归还,北洋政府要回了中国的固有领土,也得到了西方应有的重视。

由“巴黎和会”燃起的青年学生爱国“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核心精神至今仍是时代的思想内核,它指导着后世一代代的年轻人前进不息。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一股势力悄然的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这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传播以及后来共产党的在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