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散文
编者的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
中秋节也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一轮中秋月,牵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也唤起每个人心中淡淡的乡愁。
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本刊特推出“我们的节日 · 中秋节”专辑,以飨广大读者。
“我们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民族情感,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为深入发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诗意魅力,《散文诗月刊》将陆续推出“我们的节日”专题征稿,欢迎广大散文诗人继续惠赐佳作!
中秋明月(外一章)
H司 舜(安徽安庆)
唯有明月才是不离不弃的陪伴。
有人曾扛着锄头与它结伴回家,有人曾举着酒杯邀它共饮,有人与它在篱笆边相遇,有人和它在风高的夜晚重逢。
唯有明月让毫不起眼的事物也泛起微微毫光,比如暗淡的屋檐、漆黑的夜路、匍匐的身影等等,还有许多事物,正在铺满碎银的小径迷醉或者疾奔。
没有风,明月自己的光芒在吹动,在自己制造的浩荡中回旋。
明月里藏有霜、雪、梅,藏有音、诗、涛,每一阵照耀里都有灵魂安眠。有多少人安眠就有多少人辗转。
趁着月色出行的人,都将成为王者,能够获得欢呼和白银的冠冕。他们肩披明月,走过废墟和泥泞,在空气中踩下过脚印,穿过展开又合拢的光阴。
唯有明月站立在无数时间的斜坡上,唯有明月没有锈迹。
多少殿堂坍塌,仇恨消弭,唯有明月安然无恙走到了今天。
所有财富都丢失了,唯有月亮还在;所有东西都破旧了,唯有月亮还是新的;一个人再穷,仍拥有明月这块银子;一个人再苦,抬头看看,仍有那份明亮掀起希望的一角。
明月又大又圆,没有任何裂纹,永远完好如初。
唯有明月,像新生活的入口。
晚 风
月亮那么圆,总担心掉下来。我问母亲:要不要找什么接住?母亲说月亮太大了,箩筐装不下。于是,那只圆圆的月亮,一直在故乡悬着。
母亲已经不在人世了,月亮还是挂在天上。围绕月亮的,依然是儿孙满堂的繁星。
大地上群峰就绪,万物各就各位。
一群萤火虫在漫无目的地穿行,并时有失序。
风,也是漫无目的吹着这漫长的人间。
我的目的是等一个人来,一起啜饮月光,一起在黑夜里练习凝望,孤单中模仿爱恋,并一遍又一遍锻造圆月的模样。
你来,我们就先在月光下停留片刻,然后拍拍身上的尘土,在风中展开羽翼,练习飞翔。或者,落叶一样一起落下,微妙而又微小地轻轻颤动。
风,经过我,也经过你,刚好能够掀起心中最柔软的部位。
风,抵达的地方,我俩都要抵达。
司 舜 1964年生。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人民日报》《诗刊》《散文》《文学报》《星星诗刊》《诗潮》《散文诗》等海内外报刊,收入《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等选本及多种散文诗年选。出版散文诗集7部。参加过全国第四届、第十届散文诗笔会。
中秋,倾听月光
H李晓妮(贵州黔南)
中秋月徐徐升起,弹拨东方的琴弦,一声声,山如弓,月似水。
从东山到西山,流水潺潺,像是有一双纤手轻弹古筝。正是灵魂之音,万峰峥嵘,清溪如镜。
我在静谧的月光下禅坐,倾听天籁。
虽不见高山,却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不见流水,却听见洋洋乎流水潺潺。
流水向东,再往南,乐音被一只大雁带上更高的山峰。
月光折射出人生的跌宕和斑斓。
大雁飞起,又落下。然后紧贴秋水发出轻微的鸣唱,追寻梦的栖息地。
山下有水,水上有山,高山流水魂魄相融,在秋的寒风中紧紧相依,同入幻境。
有些真知不能轻易示人,需要付出艰辛,才能领悟。因此,乐音隐身万山丛林中,千呼百唤不出来。
月光栖息在白菊。这朵白菊饱经风寒,依然在中秋绽放。
月明星稀,东晋的陶公携白菊从东篱悠然走出。
陶公与菊花为伴,心有灵犀,与南山为邻,以水的清洁选择了干净和无奈。远离世俗,衣装简朴,古风盎然。
夜色掩来,陶公举杯邀一轮圆月,填菊的新词一阕,吟诵。然后米酒一杯,微醺,与天地同在。
倾听吟菊,为缺憾裁一件合体的心衣,卸一生的负重。
生命的菊枝,在月光的肩头,多几分淡隐,少几分伤悲。菊花的馨香将东晋的月亮点亮。
就这样吧,以白菊煮酒,命运就成了一坛白菊酿成的酒,大智若愚。我想,应该在幽静的南山,把白菊的清韵饮尽,然后醉倒。
东晋的月重生,透明如水,清澈沁凉,波光闪耀,柔和丰盈……
世界通灵剔透,明亮起来。
李晓妮 60后。中学特级教师。贵州省作协会员。诗歌和诗评发表在《解放军文艺》《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延河》等刊物,出版散文诗集《高原上那一片爱的水域》、文学评论集《贝海星瀚》。主编出版文学作品集《倾听特美的声音》等。
一轮明月照故乡
H音 岚(安徽合肥)
一
月到中秋分外明。
我喜欢一轮明月下的那份静谧,喜欢清辉下的一场秋虫唧唧,喜欢风一吹,月光落在白杨树叶上的沙沙声。
记得,许多年的中秋,我是依在故乡的门外。
把异乡想象成家园,把客栈的一枚烛光思念成故乡的一盏灯火。
我将双手伸向长空,把头顶上那轮明晃晃的圆月,唤作母亲手中舍不得咬下一口的黄月饼。
我那青丝熬成白发的故乡啊,无论我漂泊到哪里,总走不出您那一丝丝隐隐的牵绊……
二
平分秋色,便是中秋了。
行囊匆匆,不解思乡心切。一头扎进埋有胞衣的故土,哪怕房檐前的一张旧蛛网,都显得那么亲切。
母亲去了,菜园还在,只是荒芜了许多。母亲喂养的那条黑色花斑老狗,忠诚地守在故乡的门前。我与它目光对视的瞬间,彼此显得有些陌生,少顷,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却又彼此紧紧地憋在眼眶里。仿佛有哀伤,有思念,有久违的愧欠。一窝小狗崽,毛茸茸的,相互拥挤着,哼哼唧唧,惹人疼爱。听到我的脚步声,直往大母狗的怀里钻。
房梁上的燕子窝,不见新泥。至少今年春天的时候,属于我家的那对燕子没有归来。
三
村头的水泥路上,晒满了稻谷。谁家俏媳妇的菜篮子里,盛满了丝瓜、红椒和扁豆。清露,从篮檐滴落,洇湿了她的碎花裙摆。
野鸭河,就躺在这条水泥路旁。蒿草,铺满河沿。这个季节,野鸭子还没有迁徙到这里。只有几只白鹭,悠闲自得地,在一条大牯牛的身边,上下翻飞。
如今的乡下,都是机械化耕作,牛越来越少了,不知道白鹭为啥老是恋着水牛呢。
四
灵魂越饱满的地方,越有烟火气。
该成熟的时候,就躬下身子,感恩大地,感恩阳光和雨露。
每每如此,心怀就宽阔起来,世界也就大了起来。
一种久违的冲动,在这金色的秋天里。
去风吹草动的旷野上,打一场秋收吧。带上爱人和孩子,带上晨露溅湿的一双土布鞋。任何一处,粘满眉间心上的,都是五谷的香味。
秋光无限,适合涤荡胸襟。
此次归来,放马南山。任尔东西南北,我自风平浪静。
音 岚 1968年生,安徽肥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新华日报》《散文诗世界》《湖州晚报·散文诗月刊》《中国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等近百家报刊、微刊,并收入《中国诗歌年选2019》等选本。著有诗集两部。
月饼是月亮的化身(外一章)
H吴生泉(四川广安)
不管天上的月亮是不是圆满,不管中秋月会不会准时出现,唯有手中的月饼,才是绝对真实可靠的陪伴。
这些月饼,不管是从超市购买的,还是亲朋馈赠的,它们年年都能赶在八月十五之前,赶在中秋月圆之前,准时抵达。
这些月饼,不管是京式的还是广式的,不管是苏式的还是滇式的,不管是蛋黄的还是肉松的,不管是咸甜的还是麻辣的,但无论哪种款式哪种滋味,都能品出独特的滋味。
而所有月饼的外观,无一例外都是圆溜溜的,都跟中秋的月亮一模一样。可以说,每个月饼都是月亮的翻版。
月饼的价格差异,不只在于它的包装与品牌,更在于它的内涵。它的内涵,可能是五仁、豆沙、冰糖、火腿等普通馅料,也可能是鲍鱼燕窝等山珍海味之类名贵食材,但最珍贵的馅料,应该是包含其中的人间真情——亲情、友情、爱情、恩情。
其实,月饼不只是月饼,它一半是月,一半是饼,既可以欣赏,还可以品尝。
中秋的月饼,就是散落民间的千千万万月亮的化身。
念念不忘的月亮
其实,我们更愿意忘记你的真实身份,忘记你的荒凉与冰冷。
就这样不管不顾地恋着你,念念不忘地想着你。在这太过现实的世界里,我们更愿意相信神话,或者幻觉。
相信月宫的桂花一定芳香扑鼻,相信吴刚酿造的桂花酒一定会让我们一醉方休,相信玉兔捣制的良药一定会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其中包括相思与乡愁。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更怀念古人和他们的诗篇。今夜的月亮是李白、杜甫的,是王维、张若虚的,也是苏轼、王安石的。这轮明月,因为被古人深情仰望过、吟咏过,才变得如此洁白而温柔?因为被他们多情的目光打磨过,才变得如此圆润而丰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中秋之夜,独沐月华,默默念叨这些被月光浸润过的诗句,心头自会涌起千种风情,万般思绪。
有人说,月亮是情感的酵母;有人说,月亮是治愈乡愁的药片。但无论如何,这古老而年轻的月亮,永远让我们与故乡、与亲人藕断丝连。
吴生泉 笔名土歌,1966年生,四川武胜人。教师。主要从事散文(随笔)和散文诗创作,作品散见国内报刊。著有散文集《乡村纪念馆》等。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
中秋之诗(外一章)
H钱钟龄(安徽铜陵)
在学校西门,我们排成至少1000米长的队伍。
酝酿为你写一首新诗,写一首关于出征的诗,每个学生及家长都自带韵脚。
路边的月季花,大部分凋谢,还有几瓣从诗句中探出头。另一侧全是招摇的狗尾巴草,它们灵动多情,构成了诗句里的乡情。
我们站立的地方,是最长的一行诗句。你嫌长了,有时跳到最前排,有时跳到最后排,用脚步丈量诗句的长度。你左右了诗句的分行。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警句。
从合肥到天津有1000多公里,在铁轨的韵律里,不知你有没有梦到金戈铁马?我没有才情写那么长的诗,只写你打盹的样子,写你甜蜜的梦。
高铁是你的奔马,铁轨是你的长鞭,马蹄声响彻祖国的版图。
你拍了张校园里的晚霞照片,色彩绚丽,但像我未完成的诗篇,一部分是火焰,大部分是海水。生命的盐粒,在天空毕毕剥剥作响。
它们像燃烧的秋叶,我的诗句会不会因之在某一瞬间突然化为灰烬?
只是诗句尚未完成,月亮却越来越圆。
越来越圆的月亮,像滚动的句号,寻找那一句最美的诗行。
今年中秋,只写一行诗句。
诗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只写一棵街道上的梧桐树,只写梧桐树上的月亮如何归巢。
中国月
中秋的月,还是去年的模样。
只是合肥的月与天津的月哪个更圆?究竟是津南大学城高大的桂花树上悬挂着合肥的月,还是合肥北城高大的桂花树上悬挂着天津的月?
它是天空的一只眼,看不清自己的面容。
它是古时的月,也是现代的月。
是李白的月,苏轼的月,周恩来的月,张伯苓的月,也是你的月。
都是中国月。
月是苍穹里的种子,用诗种,长出诗。
用生命种,星光燎原。
月里没有阴影,也没有桂花树,桂花已开在你的校园里,开在我们居住的小区里。
有暗香浮动,浮在你的课本里,浮在“家春秋”的微信里。
不知你有没有填词,把天津的月填在合肥的词牌里?
最好把月光吐出的丝,填在你妈妈的发梢。她像蚕一样,吐出白发,吐出月光,吐出自己。
她是最美的词牌。
钱钟龄 1977年生,安徽省作协会员。作品刊发《中国文艺家》《诗刊》《诗歌月刊》《散文诗》《星星·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文学刊物。曾获安徽省首届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展二等奖、首届“杜枚诗歌奖”提名奖等。
枕上月光
H顾 梦(江苏徐州)
一
中秋的月光,宛如一条老街。
土路的、石子的、青石板小巷的深处,有着岁月精心烹饪的味蕾,在舌尖上山花欲燃。
中秋是一坛好酒,不惧巷子深。赤子的、游子的,在这一刻激情满怀,含着泪光碰杯共饮。
中秋的月光,是我枕上的梦境,而我只是乡下一个爱做梦的姑娘。
二
我是家乡的一粒玉米,一块土瓦片,静静地抚在屋檐。
连同中秋的月色一起,被放置在苏北大地一个偏僻的村落。没有富贵基因,只有贫贱不移的拙朴守分。
无所谓醒或不醒,都无关紧要。现实往往是一根越捆越紧的绳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活得倒像一幕荒诞剧。
如今,再一次站在故乡,草木里都是温柔的气息,我几乎不敢大声呼吸。我是这乡村冲洗得干净的底片,童话一般的乡村常常让我热泪盈眶。
三
一只水鸟,潜藏在故乡的芦苇与静谧的碧水之间,婉转跳跃。
八棵柳树,八种情态,八个矗立在大地上的巨大感叹号。
月到中秋,蒲草、芦苇、小浮萍,依然绿得可爱。一些衰败,先从大豆叶上丝丝缕缕渗透出来。喜鹊的啼叫,带走了午后秋风的悲哀。
中秋月圆,我枕上的月光啊,让人充满信心,坚守最初的誓言。体内的幽暗有了一丝缝隙,月光开始一点点挤进来。思想,擦着它们小小的鼻尖静静地飞。
四
旧话里说,小孩们枕着月光在夜里哭泣。
能配得上月光的,唯有我散文诗一样的梦,皎洁,无暇。
我开始学会像一块红薯,一步步一寸寸接近亲人那黄土里不再需要窗户的房。我把自己耕种成庄稼和草木,把河流饲养成马群、羔羊。我的周围,深秋自身以及各种附着物,大地成为黄泥巴色的海洋。
先祖们沉下去,成为地基,夯实了乡村天空的高远和蔚蓝。
然后,你我四目相望,咀嚼乡情,十五的月光深处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五
中秋明月:束玉带、戴金冠,登上金銮殿。
这样的日子金碧辉煌。那自带光环的嫦娥,独领风骚。
一场浩大的中秋盛典之后,乡邻们开始储备粮食过年。我的家乡在苏北,微山湖西畔的小小村落。它是那样小,像小小的野蜂巢,即使是谷歌、高德、百度地图,似乎也无从觅它,但它依偎在我心灵深处,敦厚而温暖。
透过一扇乡间的窗户,我一直热爱中秋的明月,爱它的美丽和皎洁,爱它照进我小小的家园,浑身散发着澄明的永恒之美。
而此刻,归乡人的脚步伴随着月华的光泽,也会幸福地来临。
顾 梦 本名马洪敏,80后。江苏省作协会员,微山湖诗社社长。著有诗集《顾梦说》、散文集《草木心》。作品散见《风流一代》《散文诗世界》等报刊,入选《中国诗歌年选》《中国乡村诗选编》《中国微型诗排行榜》等选本。获第七届中国白天鹅诗歌奖星锐奖、首届“雨花情”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三届徐州诗人节“年度新人”奖、首届青年文学家大奖赛特别奖等奖项。
月光里的思念
H青 蘋(广东深圳)
是谁在梦中陪伴我?
风悄悄,帘幔轻摇,月的光影里,思念如潮。
你从千里之外来看我,是吗?不然,为何在异乡的天空,我看到了故乡的月?
看呐!月亮的身边,有一颗闪闪的星星。
故乡的中秋,月饼飘香的庭院里,你在清凉的月光下,慈爱地告诉吃个不停的我,那是颗馋嘴的小星星。
我咯咯笑:馋嘴小星星吃那么多,为什么不长大?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满足于这一片天空,宛若一只好奇的小鸟,雀跃着离开家乡,离开大树的荫庇。
而再回首,故里已遥。
静夜的回眸,唯见异乡寂寥的街灯,像倦旅人不眠的眼。
浮光掠影里,帧帧旧影翩跹。
那是怎样一个伟岸的身影,在昏暗的路口站成一棵树,守候在我每一个下晚自习的夜晚。
那是一双多么宽厚的手掌,昼夜晨昏,温暖了我每一个春夏秋冬。
一声声离别的叮咛里,牵挂的眸光如织,那慈爱的目光啊,牵住我,从故乡的那头,到烟波渺渺的这头。
时光荏苒。
你的身姿不再挺拔,你的黑发已变白发,你的手掌不再有温度。你躺在故乡的土地上,用永恒的爱守护我。
我想拘一缕清风给你,我想揽一束月光给你,我想织一串欢笑给你,我想给世间一切美好给你。
我想对你说:父亲,你是明月,我是你身边那颗馋嘴的小星星。
青 蘋 本名林玉珠,80后。祖籍海南,现居深圳。作品散见报刊,曾获全国征文二等奖。
远望故乡月正圆
H唐宇佳(福建福州)
故乡是用来静候的。
星星点灯,清风徐来,故乡一次次从梦中醒来。站在高处看,只见一轮明月高挂在黝黑的天空,银色的光芒弥漫了村庄。
在葱茏苍翠的林间,老宅静静地徜徉在梦里,隐隐约约可以听到虫鸣鸟叫的呓语。故乡的圆月是静谧皎洁的,它因被岁月打磨而寂寞,被高山仰止而晶莹,被大地期待而绚丽。
很多时候,我们和李白一样,必须“举头望明月”,才能“低头思故乡”。
我读《肖邦故园》,像是在和钢琴诗人肖邦隔空促膝谈心。
我读到的肖邦的故园,那是他灵魂中最美好纯净的一片净土,更是诗人对故乡恒久的思念。其实,我看到他的故乡是如此高贵而又淡雅,但隐隐地又感到失望:没有明月的故园,它怎么能成为游子心中最深切的怀念?又如何能成为游子梦回千转而澎湃的源泉?
诚然,我可能不了解肖邦。他的故园热那佐瓦沃拉,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有音乐长存。
而我的故乡,没有遍地竞放的紫罗兰,没有金碧辉煌的大教堂,没有繁花似锦的商业街,更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
它是如此平凡而又沧桑。在我看来,故乡那一轮圆月,包裹了我一切的念想……它才是我眼中最亲切最眷恋的爱的音符。
又是中秋明月夜。随风飘来沁人心脾的桂花香。远望故乡,我和故乡一起沐浴在清亮如玉的月光里。
唐宇佳 2004年生于福州,现就读于重庆,高中学生。6岁开始写作,9岁加入中国诗歌学会,11岁加入重庆市作协。《诗刊》社、中国诗歌网“全国十大校园诗人”,第八届“雨花杯”全国十佳文学少年。出版《最少年——唐宇佳微作品选》《最青春》,合集《00后九人诗选》。
特邀主编:
箫 风
专用邮箱:
sanwenshiyuekan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