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迷看湖北京剧的没落与上升
武汉市有两家京剧团体:地处武昌的湖北京剧院与地处汉口武汉京剧院。
1951年成立的武汉市京剧团是现武汉京剧院的前身。但武汉市京剧团那么多的优秀基因,被后来的武汉京剧院极其完美的避开了,成了现在要死不活的状况。
想当初,市京剧团名角云集,行当齐全,流派纷呈,传统大戏小戏剧目繁多,新编和移植的文戏、武戏、现代戏剧目令人目不暇接,且剧团还拥有高百岁、高盛麟、陈鹤峰、高维廉、郭玉昆、贺玉钦、楊菊萍、李蔷华、陈瑶华、关正明等一等一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以及叶盛茂、张宏奎、高世太、楊玉华、倪海天、董少英、张啸庄、王婉华、楊正义等一众京剧名家,即便是当时团内的二路、硬里子演员如于鸿宾许君良等,放到现在,也都是过硬的好角。团内老生有麒派、马派、余派、楊派;武生有楊派、郑派、盖派;旦角有梅派、王派、程派、张派,李派;小生有金派;花脸有金派…争芳斗艳,当年令梅大师周大师都击节赞叹!梅兰芳誇武汉是与京、沪京剧齐驱之大码头,周信芳誇说上海有自叹弗如之感!
看现在,1966年后至今,随着上述老一代艺术家分别逝世、调京、脱离舞台,武汉京剧团辉煌不再!虽升格为武汉京剧院,却是管理不善,演员青黄不接,略有一点小名气者都走光,团无名角则无人镇台(实在要演一二次,还得请关栋天来坐镇友情参演),团内中青年演员水平不济还自我感觉良好,演出水平质量忒次又不思进取,被戏迷“誉”为武汉最大票房!渐为戏迷所抛弃,二十元钱的票价都无人问津!在全囯京剧界,由轰轰烈烈的鼎盛剧团,演变成无人问津的边缘化剧团,恐怕数全国第一!
再看地处武昌的湖北京剧院,在50、60年代武汉京剧团鼎盛时,还是一所很普通湖北戏曲学校。经过学校全力悉心教育,到文革后毕业时,培养了如朱世慧、李春芳、胡为之、罗会明、陈国光、舒建础、程和平等一批生净旦丑行当齐全的优秀的青年学生。在他们这批人的基础上,七O年代中成立了湖北京剧团。成立后,剧团从〇开始,全团奋发努力,上下一心,遍请京津沪各著名老一代艺术家如张君秋、高盛麟等,分别到团上课授艺、指导,剧团力学传统剧目,大编现代新戏,演员刻苦学艺、积极实践,到工矿各地演出,凭着执着精神,到80年代起就崭露头角,排演了朱世慧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轰动全国,由此剧团渐渐的进入佳境,剧目繁多,大戏小戏新戏不断,努力迈入京剧界的前列阵营,被文化部定为全国京剧的重点院团。
九十年代起,改团为院后,朱世慧任院长,鼎力革新、大力阔斧的同时,以优厚条件先后邀请裴咏杰、王小蝉、张慧芳等加盟,又多次亲自出面,力请李维康、叶少兰、薛亚萍、张幼麟、孙毓敏、辛宝达、张火丁等名家一对一收徒授艺,大力培养了现在湖北京剧院能获奖能担纲演出的如万晓慧、王酩、唐恺、谈元、李衍茂…等一批青年名角!现在的湖北京剧院,虽不如原武汉京剧辉煌时期之鼎盛,但也在全国重点院团中不惶多让,在京津沪汉剧坛上亦有一席之地!现在的湖北京剧院同样是名家荟萃,生旦净丑各行当流派纷呈,延续了武汉京剧大码头的风范,更隔代传承了武汉京剧的优秀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