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一个平庸君王何以创造40年的繁华盛世?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的第四位皇帝,13岁登基,在位42年(前期刘太后垂帘听政12年,实际执政30年),是北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这42年间,北宋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名人辈出,除了在西北边境与西夏发生过局部战争、国内发生过两次小规模农民起义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平稳定,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创造一个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时代,需要雄才大略君主的励精图治,需要忠于职守重臣的精心治理,需要朝廷上下官员的团结一心,更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威震四方。
纵观仁宗时代,天子平庸懦弱、大臣结党营私、军事腐朽无能,完全不具备上述创造盛世的这些条件。
但是,上述的这些条件并非是必要的条件,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如果像汉武帝那样,在位55年,发动对外战争竟达44年之久,长年的征战使得国库空虚、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最后呈现衰败的景象,还谈什么发展呢!所以,仁宗虽然平庸无能,但他遇到一个不一样的时代环境。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父亲真宗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让他享受到了国际和平的“红利”。虽然与西夏有过局部战争,国内也平定了几次小规模的农民暴动,总体上还是以和平稳定为主基调的。
其次,从前期太后垂帘听政的政绩来看,推动了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盛世的基础。
太后刘娥
太后刘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她出生卑微,年少时嫁给四川成都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后来跟着丈夫来到帝都开封发展,开始并不顺利,生活举步维艰,龚美甚至都有将刘娥卖掉的想法。后来,刘娥主动到街头卖艺(打鼗鼓,类似现代的腰鼓)吸引了不少观众,也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她被当时北宋的太子、后来的宋真宗赵恒一眼看中,从一个街头卖艺女一直做到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完成了常人难以做到的高难度逆袭。刘娥的成功一方面有真宗的喜欢和庇护,更重要的是她自身的努力奋斗,据说她到宫中就开始看书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真宗迷恋道教不理朝政后期,基本上都是刘娥主政施行国家方针政策的。
所以,垂帘听政时期,刘太后驾轻就熟,创设谏院、澄清吏治、重视水利、发行交子、完善科举、兴办州学等,不仅恢复了真宗前期时代的发展势头,还为仁宗庆历盛世奠定了基础。
刘太后执政的12年间,号令严明、恩威天下,她的政治才能和政绩决不在其夫真宗和其子仁宗之下。
再次,从朝廷群臣参政议政的政治生态环境上看,是政令畅通、决策民主、执法公正、言论自由的清明时代。宋朝推行修文偃武,发展文官、抑制武将,到了真实时期,扩大科举选才力度,形成了皇帝与士代表共治开下文官政治局面。到了仁宗时期,文官政治体系更加完善,敢于当面直谏、阐述不同政见、发表逆耳忠言等参政议政的氛围达到了顶峰。
范仲淹
这三个方面,为仁宗时期创造太平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第三点,应该是仁宗一手扶植起来的局面。
宋仁宗赵祯,是一个把“仁”发挥到极致的一代明君,主要表现有:
宅心仁厚,以包容之心对待下属
作为独居九五之尊的最高统治者,可谓一言九鼎。但他主动限制皇权,开门纳谏。嘉佑六年,苏辙参加制举科殿试,在试卷里写道:“我听说宫中美女众多,皇帝天天在宫中与美女饮酒作乐,不关心百姓疾苦,也不上朝与百官讨论国家大事。”这种在皇帝阅卷考试中竟然敢写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语句,是犯杀头之罪的。结果仁宗不但没生气,反而决定录用他,他说:“我设立科举,就是要重用敢于直谏的人。”
仁宗宠爱的张贵妃想给自己的叔父谋一个好的职位,谏官包拯认为此人不胜其职予以驳回,仁宗为回去跟爱妃有个交待,退而求其次让其外放到下面做节度使,包拯仍不同意。仁宗不高兴地说:“节度使只是个粗官,你这么认真计较干什么?”包拯说:“想当年,太祖、太宗也曾做过节度使,怎么能说是粗官呢……”说着便引经据典,越说越激动,竟然唾沫都喷到了仁宗脸上,仁宗最后没办法只能作罢。
包拯
仁者爱人,以恻隐之心体贴身边之人
仁宗始终怀着一颗悲悯、宽恕、体谅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在宫中用餐时吃到一粒沙子,他提示身边人不要声张,不然皇宫厨子要遭殃;一次外出,仁宗想喝水,却发现长长车队没有一个车子带水的,他一直忍着不说,到回家才向皇后要点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皇后问他为什么不说,他说:“我说了,今天安排出行的人要被治罪,犯不着为这点小事而惩罚别人。”有一次,他回宫在太和殿发现一醉汉躺在台阶上,知道是翰林学士石延年后立即叫随行人员不要惊动,他的队伍绕道而行。
克己复礼,以慎独之心约束自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宗一生节俭,不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即使偶尔想吃烧烤、喝羊汤,也不让后宫去安排,担心宫里为了他夜夜杀猪宰羊。
他的皇宫夜生活不多,不象有的皇帝夜夜歌舞升平。有时候,侍从问:“为何宫外京城夜夜灯火辉煌、载歌载舞,而宫内却冷冷清清?”仁宗说:“正是有了我们的冷冷清清,才能保障他们的歌舞升平啊!”
宋仁宗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业绩,但他以“仁”治天下,使老百姓安居乐业,没有发生大的暴乱,受到群臣和百姓的爱戴,创造出一个太平盛世。
然而,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仁宗无为而治创造的繁华盛世背后却潜伏着种种危机:文官机构的疯狂扩张导致“冗官”问题十分严重,范仲淹主要针对官吏改革的“庆历新政”又因仁宗的不支持而中途夭折;与西夏的用兵导致各地四处征兵、军费开支加大,“冗兵”问题突出;各赋税的征收,导致“冗费”问题的出现;再加上每年交纳给辽、西夏的岁币及其他赠礼,北宋的国库已是年年入不敷出。“三冗”问题已经让仁宗时期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和“积贫"局面。
也许仁宗看到了这一点,但是他无能为力。仁宗是在强势太后刘娥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地成长起来的,因而养成他胆小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做事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缺乏主见。他深知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在执政期间对内依赖群臣,对外妥协退让,只求一时安稳。做好守成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