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讲 烂喉痧证治 总结
同学们,上节课呀讲到了烂喉痧的辨证论治。关于它的辨证问题陈耕道的《疫痧草》有一段很好的论述,大家看讲义110页,文献选录,陈耕道在《疫痧草·辨论疫痧治法》中,他提到,“烂喉疫痧,以喉为主,烂喉浅者疫邪轻,烂喉深者疫邪重,疫邪轻者易治,重者难痊”。下面他提出四个诊法来。四种诊断方法。 “医者当视其喉,喉烂宜浅不宜深也。观其神,神气宜清不宜昏也。按其脉,脉宜浮数有神,不宜沉细无力。察其痧,痧宜颗粒分明而缓达透表,不宜赤如红纸而急现隐约也。合而论之,以定吉凶。”这段话说的什么意思呢?通过视其喉,观其神,按其脉,察其痧,这么四种诊法,来判断病情的轻微、顺逆。喉,它当然要烂,但是呢烂的浅和深(病情)不一样,浅者轻;深者重。看他的神气,神气清(者)轻,神昏者重。从脉象上看,浮数有力有神,沉细无力就无神。观察他的痧,颗粒分明逐渐透出,均匀分布,红活荣润,顺。赤红如纸,甚至于紫黑,或者是急现隐约,就是出了又回去了,出不来,透不出来,这说明邪气郁于里,也是逆证。
辨证论治
下面咱们谈具体的辨证论治。
①第一个类型,毒侵肺卫。温热毒邪侵袭肺卫,在卫分。
临床表现: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则点状糜烂,肌肤丹痧隐约,舌红或有珠状突起,苔白,脉数。
证候分析:为什么说是点状糜烂?刚刚开始的时候,他的喉部不是马上就溃烂,是逐渐一点一点发展,初起的时候是点状的,有脓点,然后就大片的溃烂。因为它初起邪在表,卫气不宣,宣发受到障碍,所以他恶寒。因为他毒邪很盛,正邪相争很激烈,所以他初起就发热,很短暂的时间热邪就入里,所以就出现壮热烦渴。这个病发展得很快,一天之内丹痧遍布全身,很快就入里。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继则壮热烦渴。由于温热毒邪上攻,气血壅滞在咽喉,所以病起就出现咽喉的红、肿、疼痛。由于热毒腐败血肉,就出现点状的糜烂。它虽然是邪气在表,但是因为它邪重,很快就窜入气分、窜入营分。它热毒壅滞,气机不通。窜入营分血络里面的血向外逼,热又散不出去,就瘀滞在皮肤表面,所以就开始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泛红,皮肤开始发红,有少量的点状的丘疹,很细小,不多,隐隐约约,因为它刚刚开始。舌红和咽红是一个道理,热毒壅滞,气血上壅。有珠状突起也是热毒的表现哪。苔白,邪在表,还没有完全入里,所以舌苔还没有转黄,很快就转黄了。脉数,热盛。
治法
治疗:透表泄热,清咽解毒。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透表。丁甘仁说烂喉丹痧 “以畅汗为第一要是义”,所谓畅汗就是发表,使从表而来的邪还让它从表而解,这初起呀要畅汗。汗出来了,邪有出路了,它就不向里逼。所以重点在于透表,清透表热。同时呢要清咽喉,因为咽喉红肿了。
方药
代表方剂:清咽栀豉汤。
方剂组成:生山栀、香豆豉、香银花、苏薄荷、牛蒡子,粉甘草、蝉衣、白僵蚕、乌犀角,连翘壳、苦桔梗、马勃、芦根、灯芯、竹叶。方子比较大。
他这方剂里边第一类药:宣肺透表畅汗。
宣肺透表的药有哪些?豆豉、银花、薄荷、蝉衣、连翘,桔梗也可以算,竹叶。这些药都上行,轻扬宣透,发散表邪,大队的药都是清凉透表的。初起可以加辛温(药),荆芥、防风。初起这两个药可以加,和那些个凉药,共同配合(辛平表散),我是这么理解啊,起这么一个名,“辛平表散”,这两个(荆芥、防风)药是辛温药,其它的药都是寒凉药,辛温配寒凉和银翘散的文义差不多,银翘散里边不是用芥穗、豆豉吗?在这大队的凉药里面,加上辛温药,因为辛温的药作用大,配合起来正好平衡,辛平表散。但是你也不能太热,完全都是辛温药。因为它是温热毒邪。但是没有辛味的药,它发散的力量不够,达不到畅汗的目的,所以加辛温表散,使邪从表解,给邪气找出路,从外面引出去,它(邪气)就不入里了。所以丁甘仁先生提出来,“以畅汗为第一要义”,这是很重要的。怎么才能达到畅汗的目的?必须透表。所以初起呀加入荆芥、防风。不要害怕,没有问题,因为它是辛平,是在大队的凉药里面配合。这是一类。
第二类药,清泄热邪,清热的药。清热的药:山栀、连翘、竹叶。连翘和竹叶都是轻扬透表的药,但是它们也清气,因为它们是苦寒(性味),而且竹叶还能导热下行,连翘、竹叶、山栀配合起来,苦寒,导热下行,是清泄热邪。
再一类药,利咽。利咽喉。牛蒡子、甘草配桔梗、马勃,清热利咽。灯心草和山栀、竹叶相配,导热从小便走啊,向下引,灯心有清心利尿作用,所以可以使热邪下行。芦根保津液,在大剂量的透表的药和清热的药里面加芦根,甘寒生津,保津液。方剂里面有犀角,初起的时候可以不用,因为初起呀重点在于外透,而不在于清营凉血,所以犀角初起可以不用。
这是内服药。
外用药,可以用玉钥匙吹喉。喉科的药,拿喷枪往里喷。它的组成:焰硝、硼砂、冰片、白僵蚕。汤药里面有白僵蚕,能够解毒,这里面加白僵蚕也是用它来解毒。这个方剂吹喉,有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的作用。清热利咽喉、消肿止痛。但是是在没有溃破的情况下,咽喉红肿没有溃烂的情况下。溃烂就不用它了,它没有生肌长肉去腐的作用,它就是消肿止痛。
这个阶段很短暂,很快就入里。
②毒壅肺胃——气分
第二个阶段就是毒壅肺胃,从肺的卫分进入肺脏和胃腑,是肺、胃两个脏腑的热盛,气分高热。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
病因病机
热邪进入肺、胃,由于热势很高,所以伤津,除了高热之外,见口渴。热扰心神就烦躁。热毒壅滞,邪气壅滞在咽喉,就导致咽喉红肿、腐烂,肌肉腐烂。皮肤丹痧开始显露,开始显露并没有遍布全身,它是刚刚开始显露,说明它还是以气分为主。舌红赤有珠和咽喉红肿是一样,气血壅滞,舌上起一个个小芒刺,起来了,像草莓似的。舌苔黄燥,脉洪数有力,说明它是实证,肺、胃热盛,正气还不衰,正邪相争很激烈,所以脉洪数有力,壮热。
治疗
治疗:清气透热解毒。在这个阶段,清气分热解毒是最重要的,但是呢还要给邪气找出路,还可以加透的药,清中兼透。
代表方剂(及方剂分析、加减)
代表方剂:余氏清心凉膈散。清心凉膈散就是凉膈散加减,减去了大黄、芒硝,加入石膏、桔梗。去硝、黄,加石膏、桔梗,增强了清的力量。它的这个药物的组成,分清、透两部分药。清的药,黄芩、山栀、石膏、连翘,这四个药作用是两类,石膏是辛寒,它能够达热出表,解肌透热。不是痧密肌红吗?肌肉部位的热毒壅滞,它可以向外透。连翘呢虽然是苦寒药,但是它轻扬宣透,在清中又有透,所以石膏配连翘啊是清透。黄芩配山栀是清泄,清热泄火,因为它们是苦寒药,下行,直折,使热邪下行。一方面从表走,一方面从下走。薄荷、竹叶再加上连翘,这就是典型的宣透的药。这几个药加在一块呢是清中有透。桔梗配甘草利咽喉,解毒利咽喉。
这个方剂呀清热,清气分热透邪的作用不小,但是因为丹痧已经显露,热邪已经有入营的趋势,它凉血药没有,在这里边可以加紫草、丹皮、赤芍、生地、芦茅根(芦根、茅根),加清营凉血的药,芦根和茅根这两个药可以一块用,芦根能够滋气分的津液,它生胃津、生肺津。茅根能够凉血,凉血中津液。这两个药很清灵,不滋腻,养阴而不腻,而且都是甘寒药,还能够清热,这些药可以加入。
另外,在这个阶段如果有大便干燥,大黄、芒硝可以加入,凉膈散原方可以用。
整个方剂清气透热利咽。
这是内服药。
外用可以用锡类散吹喉。锡类散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的作用,他不是咽喉溃烂了嘛,它能够去掉溃烂的部分,让它生肌长肉,锡类散有成药,药店就有,它的组成大家看,象牙屑、珍珠(用豆腐制)、青黛、冰片、壁钱、西牛黄、焙指甲。
锡类散方剂分析
象牙屑、珍珠、焙指甲都是生肌的药,青黛、冰片、牛黄可以去腐。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是这么个方剂,直接吹到患部。这里边有壁钱二十个,壁钱是什么?还特别注上用泥壁上的,泥墙上的,水泥墙上的不好。壁钱就是那墙上长的罗网,不是蜘蛛网,是那个尘土慢慢挂在那儿,一点一点长了一圈一圈的网,织成的网,那就叫壁钱。泥壁上的好。
这是气分热毒壅滞,病位在肺、胃。为什么呢?因为它主要是咽喉红肿腐烂,咽喉是肺胃的门户,所以是肺胃热毒上蒸造成的。
再进一步发展,就是气营两燔,或者气血两燔。
③气营两燔
热毒燔炽在气和营,它的临床表现: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再严重气管就得切开了,呼吸道堵塞,丹痧密布,全身都出满了,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莓,脉细数,又叫杨莓舌。
病因病机
这个阶段是气分的高热窜入营分,血脉中热势也很高,病情非常重。气分的高热体现在哪儿呢?壮热,汗多,口渴,舌干燥。气分的高热大量地消耗津液,由于津液大伤,热就入营了,进一步又消耗血中的津液,所以脉象细而数,舌绛。气分高热壅滞,热毒没有出路,所以它咽喉红肿糜烂不消,继续红肿糜烂,甚至由于咽喉的肿堵塞了呼吸道,呼吸困难。热毒窜入营分,营分的热邪要向外泄啊,它就向体表,血脉里面的血的由于热邪的鼓动,从心脏就向体表充斥,体表又有热毒壅滞,发生在肌肉和皮肤部位热毒都很重。气机不通畅,血运行到体表的血脉之中,它散不出去,就瘀在皮肤表面,瘀在肌肉部位就肌红,瘀在体表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扩张就出痧,所以是痧密肌红,丹痧密布,好像斑块一样,实际上不是斑,是整个肌肉都是潮红的,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痧点,甚至于严重了就赤紫,总而言之啊,红色好,紫色危。为什么?说明热邪入营消耗了营阴,血中津液不足,血液粘滞,你别看它瘀在体表,它非常的粘滞,所以越紫说明津伤得越严重,病情就越重。舌绛起芒刺,状如杨莓,也是这个道理,热毒向体表的血脉里面充斥,它也向舌的血脉里面充斥呀,舌上的脉络非常丰富啊,所以整个舌面充血。同时,血脉里面津液又伤,越来越紫,那就起芒刺像杨莓一样,这就叫典型的杨莓舌,病情非常得危重。
治疗
治疗,清气凉营,解毒救阴。它紫赤成片说明它热毒重,津伤重,所以必须要救阴,也就是补充血中津液,凉营养阴清气。代表方剂是丁甘仁的凉营清气汤。凉营清气,气营两清啊。这个方剂呢它是犀角地黄汤加味,犀角尖、鲜石斛、黑栀、牡丹皮、鲜生地、薄荷叶、川雅连、京赤芍、京玄参、生石膏、生甘草、连翘、鲜竹叶、芦茅根、金汁。
方剂分析
犀角、丹皮、生地、赤芍,这不是犀角地黄汤嘛。犀角地黄汤清营凉血,滋阴散血,清营、血分的热邪,滋养营阴,再加上活血,使瘀血消散,清营凉血。
清气的药。山栀、石膏、连翘、竹叶、金汁。黑山栀、生石膏、连翘、竹叶是辛寒配苦寒,清气热。金汁大寒,清气。
另外,在这个过程中还有透的药,还有宣透的药,薄荷、竹叶、连翘。都入营分、血分了,加薄荷干什么?连翘可以理解,竹叶可以理解,因为它们清气,加薄荷干什么?薄荷、连翘、竹叶透热,它能使气分的热向外透,给热邪找出路。因为丹痧和斑不一样,(斑——血溢出脉外,瘀于皮下;丹痧——血瘀于络中,瘀于肌肤),它们不一样,所以斑不透,不能用宣透的药,丹痧可以。斑是出血,它是血管破裂,热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导致血液溢出脉外,肌肉出血,瘀在皮下,你透什么?这不能透。丹痧再重,再赤紫成片,它并没有跑到血管外面来,血液是瘀在肌肉、皮肤表面的血络之中,(是)血络之中的瘀血,它不是出血,所以斑和丹痧不一样,它是血络中的瘀血而不是出血,所以还是要透热,使血中的热向外透,实际上就是透热转气。为什么咱们不说它是血分,说它是营分哪?因为它没有出血,是营热阴伤。犀角地黄汤当然凉血散血,没有出血,血脉中的血液瘀滞,它也两样是凉血散血呀,这里边用薄荷、竹叶、连翘,它有透泄作用。芦、茅根两个一块用,芦根甘寒生津,生气分的津液,滋养肺、胃。茅根凉血滋阴,生血中浸液,清气凉营。这个过程中病人喉间有痰鸣,因为热邪很盛,灼液成痰,痰浊阻塞呼吸道,所以喉间有痰鸣,呼吸不利,气道堵,如果痰涎多,喉间痰鸣很严重,加竹沥,大剂量的竹沥,豁痰清热。
在这个(气营两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证,(图形演示30:11),一种情况:热邪灼液成痰→痰热蒙蔽心包。由于气分、营分的热邪都非常盛,热邪灼液成痰,气分的津液凝聚成痰,从气分蒙蔽了心包,营中也有热,热邪在营中消耗了血中的津液,血液凝聚成瘀,还可以成瘀。痰和瘀阻塞了包络。既有痰迷心窍又有瘀阻心孔,因为它是气营两燔哪。气分的高热灼液成痰,是在外面蒙蔽心包。营分有热,它那个丹痧不是紫黑成片嘛,都发紫嘛,那是血中的津液凝聚了,凝聚到一定程度阻塞了血络、心络,它是痰瘀阻络。
这种情况用安宫牛黄丸。凉营清气汤配合安宫牛黄丸,因为凉营清气汤豁痰的作用不行中,但是不用另加活血药倒是可以,因为它里面有活血药——犀角地黄汤嘛凉血散血嘛,要开窍。
另一种情况,内闭外脱。热邪灼液成痰,高热不除,内闭了,同时又外脱。四肢厥逆,冷汗淋漓,脉微欲绝,极沉极细极弱,微细,几乎没有了。这怎么办?闭要开,脱要固,开闭用安宫牛黄丸,固脱用生脉散,再进一步,参附汤,参附龙牡汤都可以。吴鞠通讲温病有五种死法,这是上焦的死法之一呀,“肺之化源绝者死”,形成内闭,“内闭外脱者死”,非常危重。
在这种(内闭外脱)情况下,凉营清气汤还用不用?暂缓使用,因为它都是大凉的药啊,固脱得先用参附汤,参附汤先把脱固住,凉营清气汤先别用,如果固住了,脱止阳回,就回过头来再用凉营清气汤。
这种(内闭外脱)情况预后非常不好,热毒由气分窜入营分,营热阴伤,气热不解,出现高热,杨莓舌,遍身丹痧密布,喉关红肿溃烂,这是主症。如果治疗不及时,稍一疏忽,就可以内陷心包,然后就外脱,就这么一个发展趋势。
如果治疗得及时、得法,效果好,达到目的了,就进入后期。
④余毒未净,阴液损伤
经过治疗之后啊,逐渐好转,就进入恢复期,到恢复期这个阶段,余毒并没有完全消除,肺胃的阴液和血津液(就是营阴)都有损伤没有恢复,邪气未净,阴液未复。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咽喉腐烂渐减,疼痛减轻,壮热已除,午后低热,口干唇燥,皮肤干燥脱屑,舌红而干,少苔,脉细数。
病因病机
这说明啊,气分的热毒大部分都解除了,营分的热邪也有了出路,但是呢毒邪没有完全净,已去八九吧,大部分都去了,因为邪气大部分都已经解除了,所以咽喉腐烂逐渐减轻,但是他还痛,痛也减轻了。壮热没有了,午后低热,主要是阴伤。余邪和阴伤两方面造成的。口干唇燥,脉细,舌干少苔,这不都是阴伤的表现嘛,都是阴伤的表现。皮肤干燥脱屑,也是阴伤的表现哪。在这个过程中,他脱皮呀是一片一片的,你手啊这么一拉,能下来一个手套,脱屑,这是阴伤皮肤失养的表现。脉象还仍然是数,舌还仍然红,说明他余邪未净。
在这个阶段,侧重于扶正,滋阴生津,兼清余热,祛邪不是主要的了,关键是恢复津液,用清咽养营汤:方剂组成:西洋参、大生地、抱木茯神,咱们现在叫茯神木,就是茯神,因为它是抱松根而生,抱着松树根,叫做抱神木,大麦冬、大白芍、嘉定花粉、天门冬、拣玄参、肥知母、炙甘草。
方剂分析
如果一般的情况下,用沙参就行了,不用西洋参,因为它邪不那么重了,津液恢复嘛也逐渐来,用不着那么贵的药,大剂量的沙参就可以,用北沙参啊,南沙参效果不好,北沙参滋阴的效果好。沙参也好、西洋参也好,甘寒,生地甘寒、麦冬甘寒,白芍酸寒、花粉甘苦寒、天门冬甘寒、玄参甘咸寒、知母苦寒,总而言之,是甘寒配咸寒,以甘寒为主,滋阴增液生津。它既能补充肺、胃的津液,又能补充血中的津液,知母虽然是苦寒药,但它是滋阴药,在这里边还有清热作用。甘草配白芍酸甘化阴。目的都是重在补阴,但是呢它们大部分都是寒药,除了甘草之外啊都是寒凉药,所以都能清余热。茯神养心安神,安定神志。这个方剂呀纯补,必须是高热已退,神志清醒,阴液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用,如果是邪气重,这个方不能用,它敛邪。
这个病虽然重,但是呢它治疗就这么几个大的阶段。
总结
归纳一下,(图形演示:40:20)温热毒邪,或者叫温热时毒,侵犯人体,首先,第一步是肺卫,这个时间短暂而且是在肺卫,是表证,但是很快就出现高热,所以治疗一定要及时, “以畅汗为第一要义”,辛平表散,用清咽栀豉汤加味,栀子豉汤里边啊主要是加辛温药,加荆芥、防风,使它辛平表散,增强它发散的力量,使邪从表散,畅汗第一要义嘛,所谓畅汗,实际上就是透表的意思。
肺卫的邪热不解,向内,(进入肺胃[气分])就是这个胃,就进入气分,气分的高热,同时呢进入气分它也就逐渐入营分了,以气分为主,兼营分证,所以丹痧已经开始显露了,这时候以清气热为主兼透热,代表方剂(余氏)清心凉膈散,清心凉膈散它是凉膈散去掉大黄、芒硝,加石膏、桔梗,如果大便干燥,硝、黄可以不去,同时因为它已经有入营的趋势,丹痧已经显露,舌上已经起了红珠,这种情况下应该加一点凉营的药,丹皮、赤芍、紫草、生地这类药加入,光清气差一点。
再发展,就由气分窜入营分,但是气热仍然没解,气营两燔,用丁甘仁的凉营清气汤,凉营用犀角地黄汤,清气用大剂量的清气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热毒深重,它可以出现痰热蒙蔽心包,那么就要配入清心豁痰的药,安宫牛黄丸。
如果在(痰热蒙蔽心包)这个基础上,内闭不解又兼外脱,(内闭外脱),出现了阳气虚脱,参附龙牡汤,加人参、附子、生龙骨、生牡蛎固脱。这边呢还得开闭,因为它有内闭啊,安宫牛黄丸还用。这个(内闭外脱)病非常危重,到这个(内闭外脱)程度,这个方(凉营清气汤)就不用了。这个程度(痰热蒙蔽心包)可以,凉营清气汤配上安宫牛黄丸可以。如果真正到脱(内闭外脱)了,这儿用参附龙牡,这边(凉营清气汤)就不要再用了,先回阳救逆,脱止阳回,如果再出现(气营两燔)这种情况,再用它(凉营清气汤)。
这是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再发展就是死亡了,这是非常危重。
如果(由气营两燔)向好的方向发展,(出现)余毒未净,阴液损伤。经过治疗以后,温热毒邪大部分解除了,还残留一部分,肺、胃和营阴损伤没有恢复。这种情况下呢重点在于恢复津液,复阴,兼清余热,清咽养营汤。清咽养营汤实际上它是个滋阴的方剂,大剂量的甘寒配上酸寒,咸寒兼有苦寒,滋养阴液,肺的津液、胃的津液和血中津液,因为这些药呢都是寒凉的,所以又兼能清余热。重点不在这儿(余毒未净)而在这(阴液损伤),这是恢复期。
全过程啊就这么简单,治疗并不复杂,但是呢这个(气营两燔)阶段病情非常危重。
近年来由于预防措施采取得及时,生活条件的好转,这种病少见了,而且呢烂喉的呢更少了,所以不太典型,大家就从理论上先掌握这么个原则,知道这么回事,临床上一般在门诊现在很难见到,病房也不多,很少了。
图1
温病的总论和各论,咱们基本上就讲完了,说基本上,(就是)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咱们把这病都讲完了,每一个病里边有多少证?各种证候类型的治法也都讲了,前面咱们遗留了一个问题,开始说温病的治疗这一章,咱们先不讲,为什么呢?如果那一章讲,是空泛地讲,大家还没有接触到证,理解不好理解,空洞,你记忆也不深,咱们结合着一个一个证,把治法都讲完了,回过头来呢咱们再复习一下法,实际上呢就等于把这几章都复习一下,所以下一节课呀,咱们就把这些法,就从法的角度复习一下,这个呢不要太详细,我再重新讲一遍,那没有必要,太重复了,就是从立法的角度上,哪一个阶段,比如说在卫分用解表法,这个解表法和伤寒的解表法有什么不同,温病的解表有几种方法,温病的解表法不是一种方法,外感风热的要疏风透热,外感暑湿的要清暑透表,外感湿热的要辛宣芳化,宣气化湿,透表,外感燥邪的,温燥邪气犯肺的,那你要疏表润燥,所以虽然都是表证,在温病里边可不是就是辛温,或者就是辛凉,它比较复杂,咱们是分散在各个章节里面,在不同的地方里面讲的,同学们对这个证和方都已经很熟悉了,在这个基础上,咱们从头到尾再从法的角度上讲这么一遍,做一个复习,时间不能长也不能细,同学们自己回去可以先看看,下一节课呢我再用大概两节课的时间吧,把它重新理一遍,是不是同学们对这个整个的温病的治法也就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