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北部燕国的起源与发展

燕国的建立是在西周初年,年代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它是经西周王朝分封而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其统治者为西周王室的姬姓贵族。西周王朝虽建立了国家政权,但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统治原来商王朝占领下的广大地区。

一、北燕的立国

1、大杂居

对此,周王朝采取了分封建国的方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在讲到周初实行分封时有这样一句话:“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召公被封于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召公所封的燕本就是商朝时的北部及东北部边疆地区。

商汤灭夏时,夏王朝的一部分人就曾到这里与当地的土著居民杂居。所以商王朝一直都有对此地区的控制,一直至商末年,燕地的妟国、孤竹等方国都是商王朝之属国。

同时,燕地还时常面临着北方少数族的侵扰。周王朝将燕地分封给召公,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北部边疆,使其成为保卫周王朝中心地区的一道屏障。召公奭建立的燕国所形成的物质与精神遗存为姬燕文化,姬燕是商代子姓妟国的延续。

2、商朝的遗民

西周初的燕国,很大程度上是在殷商子姓妟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燕国的历史并非西周封出来的,而是从商代甚至再向前追溯。从先秦文献记载看,周人伐商,其用兵范围的北面没有越过商都(今安阳殷墟)很远,武王时期周人的势力尚未到达今河北省的中、北部。

正是由于此原因,武王灭商后,建立管辖殷移民的三监,其地理位置均在商王子禄父封地的南面(包括东南和西南),在其北面并未建立监国。也正是此原因,当商王子勾结三监造反,周公率兵镇压之时,禄父才能向北逃遁,以避周人。

若此时在北部已有周的封国燕的话,那么商王子就没有“北奔”的条件了。因此,燕国的建立必应在周公平定商遗民及三监反叛之后。另一原因就是,春秋时已出现的将“武王”视为西周初期的代表的说法,合理地解释了为何出现武王分封说和周公分封说。

古代文献记载的包括燕国在内的周初大分封本身,就包括武王说和周公(成王)说。

二、燕文化的发展与成熟

1、史书中的燕国

燕文化虽然源远流长,但燕国自西周直至春秋时代都发展得极为缓慢,在各诸侯国中势力最为弱小。自进入春秋以后,燕国的历史情况在文献记载中比以前稍微多了一些,但仍是比较简略。

自燕惠侯以下的国君世系有谥无名,并且谥号多有重复。连国君的世系都没有完整的记载,可知燕国的卑微程度。造成这种结果,原因是复杂多样的。首先,姬姓燕国自政权建立伊始,就遭到了当地土著居民的强烈抵制。甚至有孤竹君“不食周粟”,这无疑反映了当地土著居民对姬燕政权的抵抗。

这时的燕国各方面建设都会遇到阻碍重重。此外是北方少数部族的入侵。在西周之时,由于周王室势力尚强,周天子能够联合各诸侯国共同抵抗四方少数部族的侵扰。

2、内外交困

然而到了西周末期,周王室衰微,自顾不暇,根本无力组织军队抵抗少数部族的入侵。春秋时期,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等中原霸主,然而他们多是站在本国的利益上处理一切对外事务。他们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燕国政权抵抗北方少数族的入侵,但这并不能彻底解决燕国政权受少数民族威胁的问题。

这应该是燕国到了春秋时期仍不能强大,以及燕文化没有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公元前664年,山戎攻燕,燕庄公向齐国求救。当时的中原霸主齐桓公亲自率兵救燕而北伐山戎,将山戎一直打到孤竹而还。

这样,暂时挽救了燕国的危机。之后,燕国的北部疆土得以巩固。到春秋晚期,北方的戎狄各部族又逐渐强盛,尤其是在燕国南部、西南部之鲜虞、中山等少数民族,不仅严重威胁着燕国政权的安危,而且对当时中原大国晋国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晋国于是在春秋晚期北逐戎狄,发动了几次对狄的战争,使戎狄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这也就给了燕国的发展带来了转机。另外,可从燕国在西周、春秋时期的屡次迁都中看出,燕国受北方戎狄等少数部族侵扰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说北方戎狄族的入侵是外部原因的话,燕国的内部也不平静。燕惠公的荒淫行为导致了众大夫对其宠嬖的杀戮行为。燕惠公怕祸及己身,逃至齐国,这即是惠公之乱。

惠公之乱给了邻国齐与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国干预燕国内政的最佳借口。内忧与外患使得燕国到了春秋末期仍是势力弱小的国家。进入战国后,燕国的势力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可从其与当时的齐、楚、韩、赵、魏、秦并称“战国七雄”略见一斑。

春秋时期,晋国北逐戎狄等少数部族,为燕国的发展提供了良机。燕统治者乘北方少数民族北移之机,大力扩展自己的势力。燕文侯时燕国的经济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另外,燕国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发展。

公元前380年和公元前373年,燕国军队两次败齐师,虽然燕在与齐的战争中负多胜少,但仍能反映出燕在军事方面已有能力应对中原大国间的战争了。

三、昭王即位

战国初中期,在燕国初步强盛之后,本应继续发展,但却发生了著名的燕王哙“禅让”事件,它是指燕王哙把国君之位让给他的大臣子之。

不仅如此,燕王哙还将三百石以上官吏的印玺收回交给子之,即将其任免权交予子之,而燕王哙则反为子之的臣子。“禅让”事件对燕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燕人反对子之当政,而此事也使得齐国、中山等国都出兵干涉,导致了一场国内外矛盾纵横交织的斗争,使得燕国几至亡国。

燕王哙、子之及太子平都死于战乱之中,于是赵国遥立公子职为燕王,这就是燕昭王。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于国败家亡之时,而他的当政却将燕文化的发展推向了高潮。这既表现在他在政治上的尊贤用能,又表现在军事上的乐毅伐齐与秦开却胡拓土,还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和商业贸易上的发展。

在他即位之初,面临的困难是非常大的。《史记·燕召公世家》在记载“禅让”事件后的情况时说道“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惶恐,百姓离志”。但燕昭王并没有却步不前,而是励精图治,决心报仇雪恨,复兴燕国。

他把齐人的入侵看作是燕国的奇耻大辱,因而将报齐、复燕作为他立志建国的一贯主张,亦是他的基本政策。在燕昭王求贤政策的感召下,燕国聚集了一大批的能人贤士。

他们或是为燕国在军事方面攻城掠地、开疆拓土;或是为燕国在外交上纵横捭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或是为燕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之,燕昭王在政治方面上尊贤用能是燕国振兴、燕文化高潮到来的开始。

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则莫过于乐毅伐齐。燕昭王在政治上尊贤用能,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兴燕伐齐以雪国耻。终于在经过了28年的准备之后,趁着齐国外交孤立、实力大耗之际,即公元前284年拜乐毅为上将军,兴兵伐齐,大败齐师,迫使齐湣王流亡,还攻入齐都临淄城并占领了齐国除即墨和莒以外的七十余座城池,使其领土丧失殆尽。

燕国通过乐毅伐齐,改变了大而弱的局面,国力在此时达到了顶峰。燕文化高潮在军事上的另一表现就是秦开却胡。燕昭王时期的秦开却胡,不仅大败当时北方主要少数民族东胡,拓地千里,而且还设置了渔阳、上谷、辽东、辽西、右北平诸郡,并修筑长城以防东胡侵扰燕国。

这不但标志了燕国国力的空前强大,也说明了燕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范围进一步在扩大。另外从燕刀币的出土情况,可以看到燕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燕刀币出土数量众多。

如在河北燕下都遗址中,先后有十几个地点出土了燕明刀共有33315枚。燕刀币除了数量众多外,出土的地点也比较广泛,涉及了河北、河南、京津、山西、内蒙古、山东、辽宁等地,最远可达到朝鲜和日本。燕刀币的出土数量多和地点广,说明了燕国的商业贸易和经济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四、结语

燕太子丹与荆轲是将燕文化风格推向极致的另外两位代表人物。公元前232年,在秦国为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深怨于秦,于是畜养武士,无所不至。经勇士田光举荐,尊荆轲为上卿。

于公元前227年,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但最终没有成功。公元前222年,秦灭燕。六国之中,燕国是最后灭亡的一国,而荆轲刺秦王也就成了六国中最后一次壮烈之举。

(0)

相关推荐

  • 《子之相燕》

    与其说"子之相燕"还不如说"子之窃燕"呢!"子之窃燕"的故事在<史记>和<韩非子>里都有着详细的记载.之所以如此,乃 ...

  • 王小宁 | 我就是我

    天亮就要行刑了. 苏秦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往事历历在目-- 自从拜别老师,踏入社会,第一份儿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他在秦国费尽口舌,秦王也不听他那一套,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家乡.结果是妻子不下织布机.嫂 ...

  • 以燕之名:曲水带云归海去,乱花随雨落岩来

    在中国历史的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先后建立了五个以燕为国号的王朝(政权),为方便区辨,我们不妨顺着历史的长河往回漫游一番,从创始人.世代.存续时间.都城.国域范围.国号根源.历史价值等几个重要方面 ...

  • 浅谈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家运作

    鲁国政治情况概述 鲁国是周王室分封之下的一个重要国家,武王克商之后,"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由于武王骤然驾崩,周公辅佐幼主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他就封于 ...

  • 在夹缝中求生存,外交政策围绕晋楚大国,浅谈东周时期宋国的外交

    导语: 我们国家的古代历史中,在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后,来到了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东周,也真是从这个奇特的王朝开始,我们的中国古代陷入了分裂的政权中. 原来当时因为周天子的治理并不能使 ...

  • 浅谈各个时期龙泉窑瓷器的特点以及该如何区分鉴别

    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瓷母,装饰的釉彩有几种:16种 博物馆一词最早来自哪里? [浅谈各个时期龙泉窑瓷器的特点以及该如何区分鉴别] 龙泉窑是指在浙江丽水地区龙泉县在宋.元.明清时期生产的瓷器.其实龙泉瓷 ...

  • 书法艺术自我之觉醒——浅谈魏晋时期书法思想史

    刘文林/文 [摘要] 艺术形式的表现与艺术品.艺术家,都与所处时期的思想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书法也然如此,解读书法艺术本身的同时还要更深层次去探寻书法艺术的源泉.因此,研究书法不仅要研究技法,更重要 ...

  • 浅谈北宋时期亳州的贬官文化| 杨本科

    昨天我跟大家聊了一下<北宋时期主政亳州的八位宰相>,今天我来接着说我所理解的北宋时期亳州的贬官文化. 从宋史当中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知道,北宋时期,来亳州任职的官员除了前后相继之外,往往还有另 ...

  • 浅谈金代时期的人物故事镜

    金时期的铜镜是在我国铜镜逐步走向衰退时候而又从新崛起的一族.这个时期的铜镜,它基本上脱离了以前铜镜纹饰那种含意比较朦胧,纹饰比较抽象的神秘基调,而纹饰多数采用是现实生活中的写实和民间广为流传经典的故事 ...

  • 浅谈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发展及成因

    相较于西方设计史,史论中考察中国工艺美术史部分往往并不算多,但在这一小部分里,青铜器占据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版块. 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在先秦时期高超的技 ...

  • 宋词与宋人的浪漫情怀,浅谈宋朝时期音乐文化的兴盛与发展

    引言 宋朝是一个词曲演唱.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崛起的时代,昭示着自大唐以来以歌舞音乐为中心的历史将要告一段落.此时说唱,戏曲表演开始兴盛起来形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在音乐文化的历史上开始大 ...

  • 浅谈夷陵之战蜀国之败:小说将蜀军夸大为70万,但实际不足10万

    公元222年,是刘备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年,这一年他为了给关羽和张飞报仇,不顾年事已高,亲自统兵出征,攻打东吴.结果陆逊一场大火不仅焚烧了刘备一统天下的雄心,也燃尽了蜀汉统一全国的可能. 夷陵之战,蜀.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