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同行|我的反思:孩子成长注重过程
今天的文章标题中“我的反思:孩子成长注重过程”其实是一位家长在上周六参加完启明家长工作坊后写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小编借来使用。
身为人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在养育的漫漫长路上总会有很多的共同感受和感悟,尤其是同龄段孩子的父母之间。同样的,也会有很多可以彼此借鉴的养育经验。
今天,小编就跟家长们分享三位家长在参加完上周六启明家长工作坊之后养育过程中的感受和反思。相信,定然能给其他家长带来借鉴。
拍摄背景:放学后接航航回家的路上,航航说想让我休息一下,他来推妹妹回家。
我的心理过程:开始的担心(命令式的指导)放松(哼歌)试探(要不我来推,我们比赛玩等)支持鼓励,最后我很感动欣慰。
我观察到的航航:
1
很细心
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愿意听取意见。小心翼翼的做的很好。
2
有责任心
中间我不仅有语言上的试探,还用了零食吸引他。当然零食是成功了的!显然他对这个还没有抵抗力,但是吃完东西以后他立刻就要求让他推,这个是我没想到的。
3
会关心照顾别人
路上他会和妹妹对话,告诉她一些事情,并不时的说:“妹妹,哥哥在推你嗷!”
4
愿意挑战困难
遇到困难愿意自己去尝试(但有的时候就会选择放弃,我想一定是我的态度影响到了他)。
5
有感知尴尬的能力
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在推妹妹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试图用语言缓解了一下情绪。
6
懂得谦虚
听到鼓励后,会比较谦虚的开心。
7
有信念
当他心中有信念,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毅力。信念来自于热爱!
今天可乐早上起床后,在客厅玩了会儿玩具,然后去上学了。
视频中录制的是我刚刚发现他摆放的迷你食物模型,也是他经常和哥哥玩超市游戏的道具。这会儿饮料都站立起来,真有耐心来摆,估计摆完很有成就感吧!旁边的南瓜桶是装小玩具的,但他没装回去,可能觉得自己摆放的很好看吧!
强迫症的我特别想给收起来,但是想想不收了,因为是他的创作,只放在玩具车上。没破坏玩具回家规则,孩子开心就好。
尊重他的决定,支持他!
我的反思:孩子成长注重过程
分享人:阿朵爸爸
仔细观察小孩子,无论他做什么总是渴望被关注,被看到,被欣赏。他乐意分享他发现的一切他认为好玩的、奇怪的、超出他认知的事物。
不要因为他不厌其烦的叫爸爸、妈妈,感到烦恼,也许他就是想告诉你做了什么好玩的事(他认为的)。他总会问为什么?为什么?解释了还会再问,不要因为问题重复而厌烦,如果不想回答就反问回去,他也会回答。他的意识里,没有明确的对错,他的判定标准没有大人那样明确。
当他把一个垃圾扔到地上的时候,可以强调垃圾应该放到哪里去,可以语气严肃的强调这是规矩,但是不要大声吼他,吼可以让他屈从,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但是他内心是不情愿的,他会疑惑,他会说爸爸你为什么大声和我说话?冷静下来大人很容易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要积极的和他沟通或者道歉,这时候面子可以忽略的。
当他探索一个新的事物时,他会完全忽略大人正在提醒的话。和他说危险,他根本不能理解,不如在可控的情况下让他体验危险的存在,比如烫的杯子,让他触摸一下;也不要责备他不能专注于干一个事情,那是他对这个事物本身并不那么感兴趣。可以去发现、去观察,他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是多门专注。
周一晚上集中到了7个快递,他说要帮爸爸拆快递,我用剪刀给他做了一个示范,剩余的盒子他就去拆了。大人们可以用剪刀很快的划开一个快递盒,也许只要2秒、3秒,但是对于孩子他并不希望你帮他快点划开胶带,他要自己做,要证明自己可以,这就是他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一个盒子有三面有胶带,他笨拙的划着,我只在旁边看他的动作是不是危险,会不会伤害到自己。这样几个盒子拆了十几分钟,这种费力的事情,能坚持到最后就是他有专注力和坚持的表现,所以做父母的的要善于发现,小孩子的进步都是点滴之间发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才。
孩子其实对于一个整体的事物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专注的是他希望探索的那部分,那部分是有挑战性的。周末我们捡了很多叶子,晚上做叶子贴画,他对于把叶子变成漂亮的贴画并不感兴趣,他更想参与贴画中的一个环节,是用剪刀剪双面胶带,把胶带剪成一个个小条儿。这时候你和他说使用剪刀的注意点,他是能听进去的,在使用中也会注意到。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任何新奇的事情都是玩的一种,所以静心思考,在他希望的玩中加入一些需要的学,这就是应用到实际,体验最终会变成习惯。
周一晚上集中到了7个快递,他说要帮爸爸拆快递,我用剪刀给他做了一个示范,剩余的盒子他就去拆了。大人们可以用剪刀很快的划开一个快递盒,也许只要2秒、3秒,但是对于孩子他并不希望你帮他快点划开胶带,他要自己做,要证明自己可以,这就是他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一个盒子有三面有胶带,他笨拙的划着,我只在旁边看他的动作是不是危险,会不会伤害到自己。这样几个盒子拆了十几分钟,这种费力的事情,能坚持到最后就是他有专注力和坚持的表现,所以做父母的的要善于发现,小孩子的进步都是点滴之间发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才。
孩子其实对于一个整体的事物并不是那么感兴趣,他专注的是他希望探索的那部分,那部分是有挑战性的。周末我们捡了很多叶子,晚上做叶子贴画,他对于把叶子变成漂亮的贴画并不感兴趣,他更想参与贴画中的一个环节,是用剪刀剪双面胶带,把胶带剪成一个个小条儿。这时候你和他说使用剪刀的注意点,他是能听进去的,在使用中也会注意到。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任何新奇的事情都是玩的一种,所以静心思考,在他希望的玩中加入一些需要的学,这就是应用到实际,体验最终会变成习惯。
过度强调他做的不好的,他也会潜移默化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好,做的不对。当他问“是这样么?”逐渐增多的时候,家长就要反思是不是自己过于强调事物的结果,没有关注孩子做事的过程,看到他的努力、专注、新技能。变苛责为鼓励,寻找合适的时机使用合适的语气、语言指出的他的问题。商量的、鼓励的,他更愿意接受。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我主张严肃、严厉、规矩等。总是以一个大人的标准判定,没有真正体会一个孩子内心到底如何。
每一次送幼儿园他都灵魂一问:“爸爸,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开始的时候就给他讲道理,学习了、进步了、成长了……后来就反问他“爸爸为什么要去上班,阿朵为什么上幼儿园?”他说“爸爸上班去挣钱,可以买玩的好吃的。阿朵上幼儿园去学知识”。灵魂一问每天都发生,第二天他回答“阿朵上幼儿园是到了年龄了”。今天他的灵魂一问,我先说“你现在会自己认字么?会用爸爸的电脑么?会用钱买东西么?”他说不会。我说“上幼儿园你就能学会自己认字看绘本,用爸爸电脑打字,去买东西别人不会找错钱给你。幼儿园有好多小朋友,有老师带着做游戏,有很多玩具和绘本,你是不是喜欢呢?“他很肯定的回答:“嗯,是的。”送到幼儿园虽然他还是拉着我的手不舍,但是直到晨检完成都没有哭,他进步了,在接受。我用大拇指在他的额头按了一个“赞”,我明显看到他眼角微微的笑,虽然还是有少许分别、要流出的泪。这是我们的约定他做的好,我就点赞。
在参与家长工作坊前也会反思自己,但是坚持不好,也没有因为反思而总结什么,这次这个机会真的在改变我,作为“爸爸”这个角色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得更好?3岁11个月的他和37岁的我,每天都上演父子战争,更多的时候是我表面获胜,但是每一次获胜带来的都是他的害怕和远离,他会缠着妈妈不让我靠近,会和妈妈说“妈妈你训爸爸吧,爸爸他老训我对我大声说话”。曾经也和他保证,这周我不训你,不大声和你说话,但是并没坚持一周。借着家长工作坊这个契机好好反思自己,孩子成长注重的是过程,而家长更看重结果,家长能转变,就缓和了很多矛盾。
看完三位家长的分享相信大家各有各的感受。其实,育儿成长的过程也是育己之路,虽有不易,但更多的是惊喜和不断闪现的成就感。就如家长工作坊群里的一位妈妈说的:感觉有了孩子最大的感悟就是陪伴孩子终身学习!
如果您对孩子的成长感兴趣并愿意付出努力,希望和孩子共同长大,欢迎参加启明家长探究工作坊。目前工作坊已开展了第一期的前两次,下周六是最后一次喽~名额有限,赶紧扫码报名吧!
参加系列探究工作坊,您可以获得什么?
亲历和了解启明探究游戏课程
体验孩子的学习方式
知晓如何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进行评估
学会发现孩子的兴趣
学会利用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主动学习
学会为孩子创造更多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机会
学会和孩子积极有效地进行沟通
学会一种探究的思考及学习方式
我们准备好了开放的环境
丰富的学习机会
等您来共同学习
探究式游戏课程
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通过多元的主题设计,为幼儿创造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18项思维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