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国粹:中医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近代以来,西方的船坚炮利让很多中国人失掉文化自信,“骂中医”一度成为一种时髦。这种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根深蒂固。而实际情况是,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医药知识是伏羲、神农、黄帝等三位圣人传下来的,伏羲画卦,有了阴阳学说;神农尝百草,有了中医的药物学知识;黄帝与天师岐伯的一问一答,有了《黄帝内经》。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至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四部医学专著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年—公元960年)

《脉经》晋·王叔和著,是中医学第一部脉学专著。该书对中医脉学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论述,提倡“寸口诊法”,描绘了24种病脉的脉象形态及其所主病证,推动了寸口脉诊法的普遍应用。

《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该书分别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诸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和症状,对疾病的诊断与辩证论治起到指导作用。

《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唐·孙思邈著,成书于公元652年和682年,为中医学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两书详述脏腑之论、针灸之法,脉证之辩,备急之方,病证诊治,养生之术。代表了盛唐的医学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孙思邈还提出了医生在医德方面的要求和所要达到的境界,提出“大医精诚”,开创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

2、宋全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

宋元时期中国医学发展迅速,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很大。这时期中药学、 方相学、针灸学、临床各科学等发展迅速。

南宋,陈言(字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病因因归纳为三大类:三因理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

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享,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刘完素(字守真,后人尊称刘河间):主张火热论,提出疾病皆由火热引起在治疗中多用寒凉药,后人称为“寒凉派”。代表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公元182年)。

张从正(字子和,号威人):力倡攻邪论,提出“病由邪生”,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用药攻’代表著作为《儒门事亲》故在治疗中多用汗、吐、下三法,后人称为“攻邪派”。

李杲(字明之,自号东垣老人,后人尊称李东垣):师从易水学派的创始人张元素,力倡脾胃论。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为“补土派”。代表著作为《脾胃论》(公元1249年)。

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称朱丹溪):力倡相火论,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用“滋阴降火”,后人称为“滋阴派”。代表著作为《格致余论》(公元1347年)。

金元四大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各有创新,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学理论。

3、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

张介离,赵献可,重视命门学说,创新对命门概念及其功他的认说。对中医学理论临床各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理论,提出温疫病的病因为“戾气”,戾气多“从口鼻而入”,往往相互传染,形成广泛性流行。对后世的传染病有巨大贡献。

叶桂著《温热论》,对温病理论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薛雪著《湿热条辦》,创温热病理论的温热病因理论。闸明湿热利的胡因、症状、传变规律、治则治法等,对温病继论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吴塘著《温病条辨》,创立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使温病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 逐渐走向系统与完善。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公元1578 年)载中药1892种,分为16部60类,为驰名中外的中药学巨著。

明,徐春甫著《古今医统大全》(公元1555年),世录230余部医籍,为著名中医学全书。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公元1602年),以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方证为主,为著名中医学临床医学丛书。

清,陈梦雷等著《古今图书集成医都全录》(公元1723年).分类编排文献注释、基础理论、分科证治,医家传略、艺文记事等,为著名中医学类书。

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公元1742年),临床各科理法方药歌決俱备,为太医院的中医学教科书。

清,王清任(字勋臣)著《医林改错》(公元1830年),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肯定了“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发展了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模血病证的有效方剂,对中医学气血理论的发展故出了重要贡献。

4、近代与现代(公元1840年以后)

近代,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方文化出现碰撞与交融,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 一是继续整理和汇总前人的学术成果,如20世纪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二是以唐宗海、朱沛文、辉树压、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提出既要坚持中医学之所长,又要学习西医学先进之处,从理论到临床汇通中西医的观点。如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即是中西医学汇通的代表作。

现代(1949年以后),党和国家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倡中西医结合,创建中医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以“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为基本原则,推动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发展。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0)

相关推荐

  • 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中医基础知识(一) 中医基础知识(二) 中医基础知识(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等)整体观念: 答案: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又叫统-整体观,即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有 ...

  • 国粹系列 | 古老的华夏中医,你了解吗?

    中医作为国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也被称为汉医/国医 2018年10月1日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 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就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中医对汉字文化圈 ...

  • 民法重述|占有制度的起源及发展

    编者按 <民法典>出台之际,也是民法重述之时.所谓"重述",意在说明<民法典>的绝大多数制度均有其历史渊源,回顾其从罗马法到近代欧陆乃至亚洲的大陆法系传统及 ...

  • 《易经》:八卦象征义和象征物的起源与发展(一)

    <易经>中对于六十四个重卦的象征义和象征物的解析,都是依据八卦而来.虽然在卦爻辞中不甚明晰,但在<彖传>可以明显看到对每一卦的上下卦象征意义的阐释,并由此申发全卦的卦义. 例如 ...

  • 武汉国粹中医陈向荣:中医治疗肿瘤宜避开四个用药禁忌

    正确的遣方用药,是中医肿瘤治疗取效的关键.那么中医肿瘤治疗在用药上,应注意哪些问题?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国粹中医肿瘤首席专家陈向荣在中医肿瘤治疗上有丰富经验,在遣方用药上有独 ...

  • 中国茶叶海上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叶具体何时开始外销,由于史料的阙如尚待进一步考查,南朝刘宋时期,陆上对外贸易已显痕迹,彼时土耳其商人至中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可以视作陆路对外贸易的开始.而海上贸易,则据<汉书>记载, ...

  • 国外电磁频谱监测与定位卫星星座发展概况

    导读:2019年12月11日,美国国家侦察局(NRO)宣布授予美国射频信号监测与定位创企Hawkeye 360公司一份商业射频(RF)遥感的数据集成研究合同.通过合同,HawkEye 360将研究将其 ...

  •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谢咏老师谈,姓氏是怎么由来的,中国姓名学之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符号",姓名字号 ...

  • 内家拳的起源、发展及习练方法(之三)

    二,外三合 现在流行的内家拳对于外三合的理解是:手足膝肘肩胯的动作要整齐划一. 这是错误的! 正是由于对内家拳的外三合这个最基础最根本的概念的谬传,才导致了内家拳沦为现在的花架子! 走路.走正步.跑步 ...

  • 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

    中国姓氏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姓氏的起源及发展,中国姓名学专家,谢咏老师谈,姓氏是怎么由来的,中国姓名学之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作为"符号",姓名字号 ...

  •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一:前期发展概况2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之一:前期发展概况2 3.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前期发展概况 因各国历史情况不同,这时期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大致以1871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阶段普遍呈繁荣状态,后阶段则表现为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