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山河共舞这支芭蕾

9月23日,华为全联接大会2020如期而至。显然,这一届全联接大会的如常举办,彰显了一种格外不同的意味。

此时此刻,大众对华为的关心关注已经达到了全新高点,在莫测的外部压力下,华为到底要怎么办?华为的生存方案和发展方向是什么?想必所有人都对此抱有巨大的好奇与关切。

而全联接大会作为华为的年度展示,也毫无疑问需要回答这些问题。

刚刚,我们期待的答案出炉了。9月23日上午,全联接大会的第一天,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作了主题为“5机协同,共创行业新价值”的分享,阐述了华为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在于将技术协同价值带入行业。

而后,华为企业BG总裁彭中阳继续这一话题,带来了“构建数字新范式,共创行业新价值”的主题演讲,讨论了华为如何推动技术变革与行业场景进行融合创新,以及生态合作伙伴在新产业阶段的重要作用。

显然我们会发现,与往年全联接大会不同的是,今年华为强调的不是某种技术,而是一个似乎在意料之外的词:行业。

对,就是你所在的,无论哪一行,哪一业。

事实上,无论是产业智能化、5G to B的探讨,还是新基建的提出,似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了公共话题。为什么华为要将行业场景作为目前这个关键阶段,明确提出的战略方向?或许我们可以用一小段历史来解释这个问题。

18世纪末,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打造了日不落王朝,形成了以蒸汽机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屏障。而到了19世纪,专注海外殖民与投资,缺乏本土产业链纵深的英国,却丧失了以燃油、电气化、现代工业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契机。本土拥有大量产业支撑,可以有效消化科技创新成果的美国和德国抓住了机会,一跃摆脱了英国的长臂管辖,实现了产业突围。

这种情况与今天的中国极具相似性:旧有科技秩序的制约、新技术的契机、完整庞大的产业链纵深都已具备。欠缺的是将新技术成果形成与行业场景、行业生态的有效结合,推动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

无论是基于自身的技术底座还是产业实践,华为都相信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进一步升级后,“5机协同”时代的技术协同,必将在千行百业释放出巨大的潜力。这些潜力的落脚点,不是某种技术的大规模爆发,而是一个个具体真实的行业场景创新。

所以说,华为的新机会,新舞台,就是广袤的行业山峦,企业与家庭组成的连绵江河。在新的数字山河里,旧秩序的压力与新希望的崛起,正交织成独特的风景。

华为与行业场景的故事,让我联想到芭蕾舞:芭蕾舞者要将身体的力量聚集于一个个舞步,就像华为要将“5机协同”的时代创新释放于一个个行业场景。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挑战,也展示了最精密的技艺,异常独特的审美。

我们可以从彭中阳的分享中,解析华为跳这支“行业芭蕾”的逻辑。

也可以从中得知一个结论:华为眼里的舞台,不是某种技术目前的产业链区位,而是这个时代,这片山河。

舞台:“5机协同”前的数字山河

今天各行各业所面临的机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高度相似。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技术创新从单点突破变成了多技术体系的融合发展:第一次革命,蒸汽机是主角,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化工、机械、交通、能源的技术大爆炸;而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启的信息化革命,PC是主角,那么我们今天正面对的智能革命,就是多种ICT技术汇集的又一次技术爆炸。

这场机遇,华为将其总结为“5机协同”:华为认为,联接、云、计算、AI、应用等“5大机会”的协同,将实现人、物、信息全方位多层次的联接。这些技术将数据之间的贯通性、场景之间的联通性以及价值的互通性成为可能,进而打破行业的传统边界,实现数字化的无限可能。

因此,我们今天面临的新基建、产业智能化、“5机协同”,不是某种技术的创新,而是将充分储备的一揽子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与价值萃取。其机遇本质在于,各个行业总能在技术互通性、联通性下实现行业场景跨越式发展,而挑战在于行业数字化的水准参差不一、行业要求天差地别,如何普遍驾驭“5机协同”是最大的问题。

而挑战与问题,从来都是华为热爱的机会。“5机协同”能够为各行业所用,本质上需要两个前提:基础产业底座扎实可用,以及各行业创新。

郭平提出,面对“5机协同”把5种机会史无前例地聚集在了一起。在这个阶段,华为希望达成的目标是“我们发电,伙伴们做电气化,一起开创大时代”、“使能伙伴做大市场,让华为的生态伙伴像电力时代的电气企业一样,成为新价值链上的最大获益者。”

“5机协同”的历史机遇与产业价值,已经开始悄然发生在我们身边。技术发展与产业需求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双足,不断加快的迭次前进构成了奔跑的态势。很多行业,已经开启了这场“5机协同”的新旅程。

从银行到机场,从工厂到矿井,从学校到医院,莽莽山河中,似乎每一处都孕育着可以释放“5机协同”巨大潜力的机会,也都能构成华为前行的方向,技术发展的动力。

而认清了这个目标之后的下一个问题,是华为如何踏上这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舞台。

舞曲:酝酿在行业场景中的数字范式变革

对于行业数字化转型,华为显然已经具备了极其深厚的经验,然而在“5机协同”的时代机遇面前,华为也与所有企业一样,是探索者和开路者。

想要推动“5机协同”深入发展,华为需要将所有优势利用起来,与产业更深度结合。彭中阳认为,这条路的逻辑是通过实现各行业核心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实现数字由旧范式到新范式的变革。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华为在推动数字范式变革中的优势有哪些。显而易见的是,华为在三个关键要素上具备着带来产业变革的可能性。首先是技术优势,华为的全产业链构成与多种技术领先优势,让华为可以为各行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底座,让技术发生应用的综合赋能价值;其次是产业优势,今年华为企业BG发布了“懂行”形象,提出了躬身入局,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的方案。长期浸淫产业一线,与懂行人合作,让自己变成懂行人,这是华为拥抱行业的另一个根基;再者是生态优势,坚持做黑土地,为生态赋能是华为的商业创举,也是长时间来的成功经验。而在面向行业智能化的新阶段,任何行业场景可能都需要大量生态合作来实现价值落地,华为的生态打法将更有价值,并且也为生态舞步的进一步升级进行了准备。

这三大优势之下,华为可以率先开启在行业中“5机协同”与核心产业场景的融合进化。

比如在与煤矿行业的合作中,华为针对煤矿“2面+5流”10余个业务场景改造,通过将矿山基础设施数字化,实现了数字孪生,推动了矿山全业务数字化和智能化。海量数据流代替了众多人员的井上井下穿梭,AI驱动机器更智能地挖煤。实现了井上远程控制,劳动效率倍增,更加安全可控——从而让矿工实现了“穿着西服、打着领带、喝着咖啡挖煤”。

在长沙著名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节目制作时已经可以实现现场摄像机位数超过150个,单集产生的数据量高达150TB,是传统节目的15倍。为了帮助节目制作者改变传统的剪辑、制作方式,应对超级数据、超多机位下的节目制作挑战,华为与客户、生态伙伴联合打造了影视工业云平台,针对采、编、播、存、传全流程进行优化,实现了“多”、“快”、“好”、“省”和“全在线全上云”,制作周期缩短30%,制作成本降低20%。

而在华为的东莞物流园区,过去每年6月、12月业务高峰期很容易出现爆仓情况。而从2018年开始,通过开发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算法,物流园实现了作业现场“装备-应用-人”三个领域感知同步,人均发货台套效率提升了67%,供货周期缩短了50%。

一个个水滴石穿的场景积累下来,让华为通过30年的全球化实践,锻造出68个数字化场景,涵盖研发、制造、全球营销、财经等各领域。而这一系列行动的背后,展现出的是数字经济、技术赋能、ICT产业链的全新蜕变,这就是所谓的新数字范式建立。

整体来看,数字范式变革具有三个核心特征:

1、从单一技术到5机协同,多技术协同作用于统一场景成为行业标配。

2、从等价交换到价值共创共享,行业开始与技术服务商、技术产业链共同创新,一同探索出前所未有的行业生产关系,实现客户意想不到的价值,甚至梦想。

3、从产品交付到场景化合作,行业的供需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单一产品,而是一同设置场景目标,以场景化价值实现作为交付实体。

在这样的数字范式变革中,各行业都将迎来普遍的发展机遇,探索全新的产业可能,一场从根本出发的数字变革正在道路。而华为顺应和推动这一逻辑的具体方案,被定义为“数字立方”。

数字范式变革的奏鸣曲下,新的舞会大幕拉开。

舞步:打破藩篱的数字立方

新的产业逻辑下,需要新的价值实现方式与商业法则。具体承接数字范式变革的产业趋势,华为需要一套完整清晰的产业方案来推动和承接变革的发生,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这就是“数字生态立方”。

“数字生态立方”的含义,是指N个行业细分场景,N种伙伴能力,N种合作路径,通过N的立方,实现共创共享新价值。

彭中阳认为,“数字生态立方”首先瞄准数字化的未来,深入挖掘各行业远未被满足的场景诉求,这是做对蛋糕的前提;其次需要聚合N种能力的伙伴,各自发挥专长,这是做成做大蛋糕的基础;最后要打造N种合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实现共生共创共享,这是做大蛋糕的永恒动力源。

不断做大蛋糕,意味着实现对企业数字化固有流程、价值与上下游关系的升级。彭中阳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是颠覆行业,而是让行业成为更强的自己。通过科技和业务的融合,让行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彰显,在更高维度上实现强者更强,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正和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

多种技术、产业、商业要素在“数字生态立方”下实现了重新联接,这有点像诺兰《信条》里对时空关系的重塑。目前,华为已经深度参与各行各业客户的数字化实践。在智慧园区领域,华为参与政府、地产、教育等行业超过300家客户的各类园区的数字化建设;在智慧城市领域,智慧敦煌、数字福州,累计有700余城市都在华为帮助下实现了数字化升级。

承认“5机协同”下,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复杂性、具体性、变革特征,是华为提出数字生态立方的基础。数字化转型在新的机遇期与多元挑战里,需要从一个又一个场景中完成真实的凝结与孵化。

这是无法逃避和跳过的事实,也是华为践行的舞步。

共舞:更聚合,更开放,更生态

“5机协同”带来数字变革,数字变革下推动建立“数字生态立方”,华为拥抱行业的逻辑是基于对技术与产业双向运动的观察;而华为完成行业拥抱的根本方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加大生态开放,更注重生态聚合。

全新的生态合作模式,正在悄然间践行着。比如华为智慧机场中的“运行一张图”方案,就是“数字生态立方”的一个优秀实践。该方案聚合了大量生态合作伙伴的能力,比如东方国信、中软在数据治理方面的能力,恒泰实达在IOC方面的能力,软通动力在SOC的能力;再通过聚合设计、集成类的伙伴能力,满足客户在机位分配、机场IOC、全景监控的细分场景需求。基于全新的生态合作方案,深圳机场在2019年实现了智能机位分配,减少260万人次旅客乘坐摆渡车,安检效率提升50%——这背后就是生态开放与生态聚合的能量。

今年2月,华为在行业数字化转型大会中公布了支持伙伴盈利、简化政策、提升伙伴能力、构建生态伙伴圈等四大举措。从多方面赋能伙伴,共建生态,是华为在拥抱行业场景的全新旅程中,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

深入行业场景,实现“5机协同”在一个个具体产业中的创新,本质上并不容易,充满了产业不确定性与商业挑战。但这又是一条必须走的路,华为需要更大的舞台实现技术的价值、创新的意义,中国也需要宏观层面驱动产业链融合技术创新优势,完成新基建的价值转化。

不知道为什么,全联接大会2020中,华为展现的形象让我想起了疫情期间,刷爆社交网络的上海芭蕾舞团“口罩芭蕾”。

戴着口罩坚持练习的舞者们,那种“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点赞,并登上华为公众号。后来,上海芭蕾舞团还受邀来到华为访问参观。

今天的华为似乎也是这样“戴着口罩跳芭蕾”,脸上的口罩是来自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这个标记当然挥之不去,让人呼吸不畅。但它也仅仅是个口罩而已,华为的舞步是与千行百业融合创新,是在“5机协同”的舞台上完成新数字范式的交迭——口罩不会阻碍舞者的魅力,上海芭蕾舞团已经证明了这件事。

千百个行业场景,组成了一道数字山河,让智能化点亮这道风景,毫无疑问是华为的出路。而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中国激活第四次工业革命,跳出科技桎梏的机会。

不知道,你到过剧场的后台吗?

剧场后台有一道走廊,走在那里能感觉到格外的安静和昏暗。但那是上场通道,是被聚光灯照耀前的阴影,是通往舞台中央的必经之路。

舞者,又岂会停步在舞台前?

(0)

相关推荐